“雨花英烈生前原创歌曲展”线上展览正式开展

发布时间:2020-04-03 21:22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清明节前夕,“信念的旋律,革命的歌声—雨花英烈生前原创歌曲展”在4月3日正式开始举办线上展览。本次展览是全国范围里迄今为止举办的第一个以烈士牺牲之前创作的歌曲为主题的红色展览,具有弘扬红色文化、填补历史空白的重要意义。

革命斗争年代,一些受过音乐教育的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曾以歌曲为革命斗争的武器,创作出激励大众的红色歌曲。此次展览最引人瞩目的部分,也就是首次以专题形式为人们揭开了烈士事迹研究之中近乎空白的领域——有一部分烈士生前也有创作歌曲的经历。

雨花英烈之中的许多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他们中不乏艺术方面的天分和才情。他们在留给后人许多英勇事迹的同时,也留下了众多的艺术作品。此次“雨花英烈生前原创歌曲展”共展出了6位雨花英烈生前创作的共17首歌曲。其中,有谢文锦翻译的曾在留学苏联的共产党人之间传唱,后传入国内成为著名革命歌曲的《光明赞》;有顾衡在组织农民运动时,为唤起广大农民起来斗争而填词创作的歌曲《农夫一生最辛苦》;也有任天石在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后,为鼓励家乡民众投入抗战而填词创作的《八一三》;也有袁国平参与填词创作的激情奔放、气势恢宏的新四军军歌……

展览之中还首次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最新发现的南京籍抗战作曲家赵良璋的多首原创抗战歌曲。其中若干歌曲此前几十年里从未被发现和记述过。赵良璋是南京六合人,同时具有雨花台知名烈士和南京本地籍贯烈士的身份,他谱写的歌曲是迄今仅有发现的抗日战争时期南京作曲家创作的抗战历史歌曲,也是南京城市史上优秀的音乐文化成果。

展览里展示的赵良璋原创歌曲《我们越接近了春天》,创作于1943年,表达了抗战艰苦时期那种“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的理想。《我们越亲近了春天》这首歌共有六个乐句。歌曲着力表现乐观向上的情绪。三连音较多,节奏紧凑。歌曲结尾一句中的三连音更是准确地表达了对胜利的殷切期盼。今年这首歌在雨花台烈士陵园清明节“云祭扫”活动之中被唱响。

赵良璋在抗战期间谱曲创作的《游击队进行曲》,是迄今唯一发现的南京本地作曲家谱写的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战场的抗战歌曲。这首歌曲在大后方创作时,为了向广大民众展现歌曲里描述的是八路军等敌后抗日武装的形象,专门将“我们是无敌的游击队”一句的旋律,化用《八路军进行曲》(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之中“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一句的旋律。而这么一次巧妙的化用,和前后旋律严丝合缝,展现出了赵良璋已有娴熟的作曲水平。

此次歌曲展的最大亮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两首雨花英烈生前原创的狱中斗争歌曲的曲谱:恽代英填词创作的《苛刑歌》、赵良璋作曲的《囚徒之歌》,首次被一起呈现给观众。

狱中斗争是雨花英烈事迹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此前,各类展现英雄们在狱中坚贞不屈的文艺作品已经被大众熟知。然而,烈士生前创作的狱中斗争歌曲,还是比较鲜为人知。

1930年5月在上海从事地下斗争的恽代英不幸被捕。6月初在狱中受到敌人严刑拷打时,恽代英用当时脍炙人口的学堂乐歌《苏武牧羊》旋律重新填词,创作了一首《苛刑歌》,用以鼓舞同一个监狱里的难友们坚持斗争。这首歌词前半部分描写了敌人的“苛刑”有多么惨无人道:“苛刑,世人不知道!包打听抓人私刑逼供招,老虎凳,三上吊,电刑真难熬,马上来吊起,手脚齐绑牢,鼻孔冷水浇,身上皮鞭子敲,三翻四覆,死去活来,真是无人道。”
  歌词后半部分则号召难友们面对酷刑也要保持住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至死不承认,意志要坚牢,肉体受痛苦,精神永不挠。一朝翻身,杀尽贪官污吏把仇报。”歌词充分显示出恽代英坚守誓言的革命忠贞和必胜的坚定信念。
  恽代英牺牲于雨花台后,《苛刑歌》歌词靠脱险同志回忆而保存至今。近年,雨花台烈士陵园的研究人员在音乐教师的帮助下对《沈阳音乐学院学报》刊登的《苏武牧羊》原始曲谱进行歌词比照,发现歌词其实和旋律完全符合,从而成功复现了这首展现狱中斗争的革命歌曲。

《囚徒之歌》是赵良璋烈士作词和作曲的狱中斗争歌曲。抗日战争时期,赵良璋曾担任中华音乐教育社出版的《音乐艺术》的编辑委员。解放战争期间不幸被捕时,难友也曾经回忆“他善作曲”。在音乐创作经历之中,赵良璋存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曲作者。《囚徒之歌》是他为数不多的同时作词作曲的音乐作品,因此更具有展现烈士生平史实细节的意义。

这首歌歌词的前半部分展现了敌人监狱里虐待囚徒的景象:“夜里不能安安睡,白天不见太阳光”“头发长,衣服烂,骨瘦如柴口里干”“冬天北风冷透骨,夏天蚊虫苦难当”。

这首歌随后在歌词的后半部分以昂扬的笔调呼吁难友们坚持斗争,准备冲出敌人的牢笼:“火山终有熄灭日, 黎明之前必黑暗。”“囚徒要解放, 时候一到起来反抗, 打破牢笼奔他方”。歌曲的旋律在悲愤的基调下洋溢着不屈的热情,是一首词曲俱佳的狱中斗争歌曲。

据研究人员介绍,这些歌曲曲谱均是对雨花英烈历史文献整理和研究而新挖掘到的历史资料。为了让今天的观众可以听到雨花英烈们留下的“红色歌声”, 此前通过历史曲谱复现成功的一部分歌曲,组织莫愁湖小学合唱队同学们录制了童声合唱版本。展板上此次设置了多个二维码。扫码之后即可听到歌曲合唱版本,以此确保观众可以更加直接地体会和领悟这些歌曲的独特魅力。

雨花英烈歌曲是雨花英烈革命意志的艺术表达,也是留给我们的又一份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题材。清明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在雨花英烈的歌声中走进烈士的内心,缅怀致敬革命先烈。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