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117处院落,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将成南京“文化客厅”

发布时间:2020-06-24 09:32 来源:现代快报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是首批公布的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每一栋建筑、街巷都有故事。6月23日,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复兴计划公示,开放117处院落,重点提升6条历史街巷,这里将成为南京市提升国际文化影响力的“文化客厅”。

1.jpg

 △区位图

 打造“南京文化客厅”

 按照此次复兴计划,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调整后规划范围面积为37.95公顷,并根据街区发展需求,将现排水管理处调整为商业用地、兼容文化,其中一部分作为游客服务中心。

 在历史文化保护上,要对历史街区内的保护建筑进行增补。规划范围内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不可移动文物171处,历史建筑1处。

 在产业上,街区将以“国际艺术”(艺术创意、国际交流)为主导产业,以文化博览、时尚游憩、居住与配套服务为配套产业。规划成为民国风情休闲旅游区、艺术风尚街区、创意设计集聚区、品质人文社区和南京国际交往中心。

 未来历史街区什么样?计划提出要以“百年颐和,万国风华”为复兴目标,将颐和路历史街区打造成为国内外近现代历史窗口、长三角古都文创中心、江苏省国际交往客厅、南京市艺术金融高地,作为南京市提升国际文化影响力的“文化客厅”。

 开放117处院落

 此前,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提出要优先开放部分院落,市民还能扫码看历史。

2.jpg

 △开放院落分布图 (图片来自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

 这次复兴计划特别提出,在原计划开放79处院落基础上,新增开放院落38处,达到117处。

 为打造颐和路历史文化轴线,规划配套一些公共服务性设施;为了提升宁海路与颐和路的连通性,将颐和路轴线与颐和公馆区之间旅游轴线打通,同时为宁海路两边提供一些功能性配套。

 此外,赤壁路增加开放院落,同时也为居民补充必要的生活配套设施;牯岭路上新增开放院落,方便颐和路与适宜片区节点形成有效的连通。

 提升6条一类历史街巷

 历史街巷面貌也会焕然一新,移步换景。

 计划提出重点提升6条一类历史街巷,包括牯岭路、颐和路、宁海路、西康路、江苏路、莫干路。如何提升,主要是适度增强开放度、增补功能性、文化主题性等;设置限速、减速装置与标识牌;步行优先策略,节假日分时段限行。此外,延续街巷传统风貌,保持街巷空间尺度、走向不变,保护街巷两侧建筑高度及立面的连续性,沿街建筑更新应与街巷传统风貌相协调。

 同时还要维持历史原真性风韵的8条二类历史街巷,包括赤壁路、珞珈路、琅琊路、普陀路、灵隐路、天竺路、西桥、鼓楼新村。保持街巷走向,控制街巷空间尺度,改善通行能力,允许沿路设置分时停车位。沿街建筑整饬、更新应与历史街巷传统风貌相协调。

 新增停车位898个

 在交通上,规划建议琅琊路小学、赤壁路开通“步行巴士”活动,鼓励家长儿童步行接送上下学,疏解区域上下学时段交通拥堵的压力。同时,鼓励不采用隔离等传统的人车分流措施,由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共享街道空间。增加美观、醒目的限速标识、标线,对区域内车辆车速进行管控。部分街道空间白天用作通行,夜间用作停车。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缓解街区周边的停车难,通过增加分时停车位、地下停车场等办法,新增停车位429个,挖掘309个周边停车位,共提供停车位数量898个。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