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的铁蹄践踏了我国国土,激起全国人民和广大妇女的强烈义愤,一场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当时南京是国民政府所在地,蒋介石实行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继续镇压人民。1934年间,中共江苏省委和南京市委遭到破坏,党领导的妇女组织也因此停止了活动。就在这种情况下,一批有民族正义感的先进妇女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成为妇女运动的中坚,使国民党统治区域内一度沉寂的妇女运动出现了新的局面。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曹孟君和南京妇女界进步人士,把组织妇女团体,团结妇女群众,作为发动妇女投入抗日斗争以及开展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方式,许多进步的妇女团体应运而生,对抗日救亡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南京妇女文化促进会
面对日寇的侵略,以曹孟君(中共党员)为首的正在谋求自身彻底解放的南京进步妇女越来越感到由国民党领导的南京市妇女会所进行的改良主义妇女运动,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必须另外组织进步的妇女团体,以担负起拯救中华民族和实现妇女解放的重任。曹孟君首先联络进步妇女谭惕吾、王枫、李峙山、邓季惺等人与南京市妇女会分离,另外筹建妇女组织。1934年9月2日,南京召开了由各界职业妇女、女教师、女学生等100多人参加的集会,成立了南京妇女界的进步团体——南京妇女文化促进会,曹孟君、谭惕吾、李峙山、邓季惺、张修、黄振华、汪竞英、龚沫兰、郑漱六九人当选为理事,钱笑予、陆庆、谈社英三人为监事。南京妇女文化促进会是一个通过国民党南京市党部批准设立的公开合法的妇女团体,以“研究妇女问题,促进妇女文化并革新妇女生活”为宗旨,在成立大会上即通过了积极引导妇女参加政治活动与社会活动等提案。
曹孟君当时的公开身份是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的科员,南京妇女文化促进会成立后,她同其他理事积极领导该会,以公开合法的方式开展抗日救亡和妇女解放的工作,使该会成为当时南京妇女运动的先驱。
首先,南京妇女文化促进会把拯救民族危亡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在华北局势不断危急的时刻,该会于1935年11月28日通电全国人民和广大妇女,迅速组织起来,奋起抗日,保卫国土,同时,要求国民党政府讨伐所谓“华北自治政府”,开放言论、集会、结社、出版等自由,严惩卖国贼,保持领土完整。
为了广泛宣传抗日,促进妇女解放运动,南京妇女文化促进会于1935年11月接办了《新民报》的《新妇女》周刊。南京妇女文化促进会把它作为推动妇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研究妇女问题以及和国民党执行的妇女运动路线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重要宣传阵地,这个刊物先后由谭得先、季洪、黄远征等负责,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南京妇女文化促进会还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积极支持妇女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为妇女的解放创造条件。1935年初,左翼剧联南京分盟领导的“磨风艺社”公演了挪威进步作家易卜生的话剧《娜拉》,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然而不久演该剧女主角娜拉的南京兴中门小学女教师王光珍却因参加该剧的演出而被学校开除,这事激起妇女界的强烈义愤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南京妇女文化促进会为此召开了几次会议讨论,决定与国民党政府及封建势力进行抗争。她们派理事邓季惺等到王光珍处慰问,并设法帮助王光珍解决就业等问题,使王光珍增强了信心与斗志。同年3月8日,南京再度公演了该剧,王光珍再次参加了演出,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南京妇女文化促进会还设立妇女补习教育委员会,举办妇女补习学校,以帮助广大妇女提高文化知识。该会认为,妇女教育是“妇女运动中之一重要工作”,因此在向妇女传授文化知识时,也宣传抗日爱国思想和妇女运动的意义,启发妇女群众的思想觉悟。南京妇女文化促进会还创办了南京市第一托儿所,提倡社会公育儿童,以帮助妇女解除家庭的羁绊,投入社会。在儿童教育方面,她们十分注意儿童的体格、智能与优良品德的培养锻炼,这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又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她们曾先后接待过好几个国家参观团的访问。
在此期间,南京妇女文化促进会还会同其他妇女团体,共同召开了读书讨论会、座谈会、聚餐会等,引导妇女关心时局,抗日爱国。通过这些活动,团结了进步力量,争取了中间力量,而南京妇女文化促进会的组织也不断地发展壮大。
来源:《南京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