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京妇女救国会
193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ー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8月底,曹孟君和妇女界进步人士胡济邦、王枫等在无锡参加了南京读书会召开的会议。遵照《八一宣言》的精神和无锡会议上的分工,曹孟君等回到南京后即着手筹建南京妇女界救国会组织。11月30日,她们以南京妇女文化促进会的名义召集了有50余学校、机关、团体约400人参加的“国是讨论会”,正式成立了南京妇女救国会,成员主要以南京妇女文化促进会为基础,还吸收了中、小学教师,大、中学校学生,职业妇女和家庭妇女以及一部分国民党中有正义感的中间人士。该会的领导机构采用中心小组形式,主要由曹孟君、谭得先、王枫、季洪、沙溯因、朱红、何兆龄七人组成。1936年2月,蒋介石颁布“维持治安紧急治罪法”后,南京妇女救国会就将成员编为“十人团”,采用秘密的地下活动的方式,会员由群众性改为干部性,并且需要经过慎重介绍方可加入,共发展会员100多人。杜永康、沙轶因、华泳仙、张植华等人先后参加了“十人团”。该会平常以小组活动为主,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多以曹孟君家为汇报地点。
尽管这时的妇女救国会是个地下组织,但它经常以南京妇女文化促进会、首都女子学术研究会、女青年会等公开团体的名义,采用活泼多样的形式,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如:以小学校为据点,组织居民识字班;以棚户区为中心,举办民众夜校;以女学生为对象,建立女同学康乐会等,并和南京各界救国会共同举办“冬令讲学会”,召开“绥远抗日后援会”。在特殊情况下,南京妇女救国会也曾公开露面。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南京妇女救国会积极参加了声援“一二•九”运动。12月中句,华北学生到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被秘密拘禁,南京妇女救国会得知消息后,与南京学术团体救国联合会筹备处于12月18日联合在《新民报》上发表了“寻找华北来京学生代表启事”,巧妙地向社会公开了此事,打击了反动派的阴谋。
南京妇女救国会成立的时间比全国各地妇女救国会成立的时间早,它成立后,曾派人与上海妇女界联系,推动了上海妇女救国会的成立。曹孟君、胡济邦、王枫还曾作为南京妇女界代表出席上海妇女界召开的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大会。1936年,南京各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会先后成立,曹孟君分别当选为两会的常委。“七君子”被捕事件发生后,南京妇女救国会积极参加了营救工作。不久,曹孟君被捕,南京妇女救国会的活动转入低潮。除谭惕吾、邓季惺等仍坚持地下活动外,大多数骨干分子分别隐蔽了起来。抗日战争爆发后,曹孟君获释出狱,这时南京妇女救国会的成员大多数参加了新成立的妇女慰劳会组织,以后有的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此,可以说南京妇女救国会是发动国统区妇女参加民族解放斗争和培养妇女运动骨干的摇篮,它在妇女界传播了革命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