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上大学 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发布时间:2020-10-22 09:30 来源:南京日报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我军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压倒。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在当年抗美援朝期间,这几句话一直被王彦生和他的战友挂在嘴边,近70年过去了,已经91岁的王彦生完完整整记得每一个字。

704847-A3王彦生_b.jpg

(王彦生)

  1952年5月前后,王彦生在云南当兵,当时他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上大学,王彦生的文化水平较高,教导员推荐他到云南大学上学;二是参加抗美援朝作战。

  王彦生毫不犹豫选择了后一个,他说:“当时想法很简单,眼下当务之急是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有国才有家。”作出决定后,他就跟家人讲工作有调动,并没有说是去抗美援朝。

  一个月后的6月,王彦生和战友们一起,从昆明干海子营房出发,徒步、乘汽车,再徒步、换火车……整整15天,他们赶到了东北吉林省延边地区永吉县的双河镇。王彦生说:“我们当时换上了志愿军的衣服,直抵丹东鸭绿江边,对面就是朝鲜的新义州。”

  到达了目的地后,王彦生和战友们接到任务,在沙里院一带,为步兵师构筑各种火炮阵地、掩体、机枪工事等。

  当时,美国空军经常夜间撒下许多蝴蝶雷(跘发地雷)坑害老百姓,若扔在公路上,则对汽车威胁较大。王彦生用摸索出来的土办法,把附近苹果园、稻田地里的蝴蝶雷排得一颗不剩。在驻地两个多月时间,排雷300多颗,被战友们誉为“工兵九团勇敢的人”。王彦生笑着说:“我今天讲这样的故事,不是希望后人学我蛮干的做法,但可以学我当时敢拼敢闯的精神。”

  1952年中秋节前的一天,王彦生接到了运送枪支弹药的任务。那天晚上,他带领一个排30个人,坐着卡车前往火车站。刚到火车站,车还没停稳,两颗重磅炸弹就下来了,就在车站不远处。王彦生立即大声命令:“赶快装车、装完就走!”

  大家效率奇高,预计半个小时的任务,不到5分钟就装满了车。他们的车子刚刚开出不远,那架敌军轰炸机又返回了,伴随着巨大的轰炸声,车站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回望淹没在战火中的车站,王彦生和战友们心有余悸:“再晚30秒,就会葬身这片火海。”

  王彦生和战友们幸运地躲过这一劫。但王彦生知道,数以万计的志愿军却长眠在朝鲜半岛。王彦生所在的工兵九团一营阵亡了25人。“这25名牺牲的战友全部埋在黄海道沙里院附近道德里的一个山丘地带。”说起这些,王彦生眼睛湿润了,他告诉记者,这25人当中,只有一个结过婚,是昆明人,年纪最小的叫王继述,江苏徐州人,还不到20岁。“今天,我们国家繁荣富强,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我们要铭记曾经付出生命的他们。”王彦生说。

【责任编辑:赵雅琦】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