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曜明 男 1927年8月出生。1951年参军,后随志愿军六十军一百七十九师五百三十六团入朝参战,时任三营机炮连文书。1953年入党,朝鲜战场荣立一等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退休前在南京体育学院工作,先后任副主任、支部书记等职,1989年3月退休。
1953年6月中旬,志愿军六十军一百七十九师五百三十六团攻占了金城前线938.2高地后,转入了艰苦的防御战斗。6月29日天刚亮,张曜明所在连接到上级命令:“向守卫前沿阵地的七连运送弹药”。当时任连部文书的张曜明第一个报名,并表示坚决完成任务。经指导员批准后,他带领35名机枪班和连部勤杂人员,每人背着一个弹药箱,闯过了敌人远程大炮的封锁区,爬上了悬崖陡壁的938.2高地。他们又顶着敌人机、步枪的火力阻击,终于把35箱弹药完整地送到了4号阵地上。守卫前沿的同志们激动地说:“你们来得真是时候,辛苦了!”
在坑道里,张曜明郑重地向董排长提出请战要求,董排长赞赏地说:“你们已完成了任务……”这时,前沿枪炮声大作,坑道口就可以看见小山头的两侧,敌人用一个营的兵力,在炮火的掩护下轮番地向小高地冲来。前沿不断有人向董排长请求补充人员和弹药。紧要关头,张曜明再次向董排长表示了请缨杀敌的决心。在得到批准后,他火速地奔上小山头,看到同村老乡、副班长王德安正用冲锋枪俯身向山下的敌人扫射,连忙加入战斗。不到片刻,王德安不幸头部中弹。他含着热泪义愤填膺地接过战友的枪,向敌人猛烈扫射起来。子弹打完了,他又拿起手榴弹、爆破筒掷向敌人。攻击的敌人死伤一大半,剩余的几个也滚下了山沟。我阵地上只剩下3个人,那两个战友还负了伤。战斗间隙,张曜明领头搜集起牺牲的战友们留下的枪支和弹药,准备打击来犯之敌。不一会儿,敌人又有两个排的兵力向阵地反扑过来。他们采用了近战打法,待敌靠近30米时再瞄准射击,节省了弹药,有效地杀伤了敌人。“打敌要打头儿”,张曜明利用移动靶射击比赛集训时学到的本领,专打后面督战的指挥官,再甩手榴弹在敌中心开花。
连续打退敌人两次反扑后,方圆十来米的阵地上只剩下张曜明一个人了。大约过了半小时,在两架飞机和大炮的轰击下,40多个敌人又从左前方冲上来。他孤身奋战,左右开弓式地射杀敌人。当敌人从右侧方向接近山顶的危急时刻,董排长派战士唐新民,抱着20多枚手榴弹前来增援。他俩靠手榴弹第五次把敌人打下了山。天刚黄昏时,董排长又派18岁的战士小陈前来增援,准备迎接敌人的再次进攻。傍晚,敌人又派4架飞机对着小山头狂轰滥炸,小唐、小陈都受了伤。张曜明让他们一位回坑道包扎伤口,另一位去汇报情况,自己留下来坚守阵地。直到深夜,步兵8连前来接防时,张曜明才离开阵地。
张曜明请缨奋战18小时,和战友们一道打垮了敌人五次反扑,打死打伤敌人百余人,亲手射杀敌官兵40多个,守住了4号阵地。为此,步兵七连为张曜明报请了一等功。
(南京抗美援朝研究分会唐炳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