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论剑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峰会 纪念馆如何讲好红色故事

发布时间:2020-11-06 16:36 来源:南京日报

红色文化,凝结了中国革命历史的珍贵记忆,是塑造民族灵魂的“精神殿堂”。

  在南京6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雨花台、梅园新村、渡江胜利纪念馆、红色李巷等160多处红色文化资源点。这些红色资源和它们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已经融入城市血脉,成为城市基因,是南京宝贵的红色家底和精神财富。

01105141653_b.jpg

(周恩来铜像。梅园新村纪念馆供图)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如何将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根植市民心中。10月31日—11月1日,“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峰会·2020”在南京举行。全国各地研究红色文化的“大咖”们齐聚一堂,畅谈如何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讲好红色故事,培根铸魂,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挖掘好故事,让史料变得鲜活

  南京的红色家底十分丰厚。她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是全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从最早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张闻天、杨贤江等革命先贤,到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王荷波;从不畏白色恐怖坚持斗争的雨花英烈,到坚持敌后抗战的革命群众和新四军战士;从在形势多变、环境险恶的条件下与国民党政府谈判斗争的以周恩来、董必武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到横渡长江、占领总统府的人民解放军,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在南京留下了丰富的红色印记。

  如何用好镌刻着红色文化的“记忆之所”“教育之地”,使历史深处的情怀成为当代人的集体记忆?光明日报社编委常戍说,我们需要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研究,聚焦历史事件、着眼具体人物、解读关键细节,让抽象的精神、理念变得有血有肉、鲜活可感。

  在湖南,“半条被子”的故事让无数人眼眶湿润。1934年,3名女红军借宿在沙洲瑶族村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3名女红军把自己仅有的一条军用被子剪下一半,送给了徐解秀。徐解秀老人感慨地对人们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有一床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如今的沙洲村,建成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纷纷走进这个小村落,重温这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情怀、为民本质的故事。

  在成都的建川博物馆,珍藏着一颗子弹,看似普通的弹头却记录着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这是抗战老战士张振华捐赠给建川博物馆的一件藏品。这枚子弹头已经在老先生的血肉里‘长’了60多年。这也是我们馆目前唯一通过手术而来的文物。”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说,张振华出生于1925年,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3年,他和日伪军作战时被汉奸打伤左脚。2009年,张振华通过手术将子弹头取出,捐给了建川博物馆。2015年,讲述张振华捐赠子弹头的微电影《一颗子弹》上线。“我唯一的条件,就是你要承诺,要拿出来展览,让子孙后代都记住这个痛。”扮演张振华的演员在片尾说的这句话,让无数人为之警醒和震撼。

  “就是烧成灰,我邓中夏也是共产党人!”铁窗内,“邓中夏”大义凛然,让劝降的“叛徒”灰溜溜地退散。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于今年6月30日创新首演红色文化沉浸式讲解,也让观众深受感染。整场讲解共分为10个故事场景,讲解员化身历史引领者串联全程,观众可以零距离观看表演,甚至参与到互动中——如被“反动派”驱赶、与“英烈”对话等,在“沉浸式体验感”中感悟信仰的力量。“特别生动感人,就像是烈士从书本里走出来,在你面前对话一样。”带着女儿来纪念馆的外地参观者王贻说。

01105141602_b.jpg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红色文化沉浸式讲解,令观众深受感染。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供图)

  用好“互联网+”,打造“爆款”吸粉

  在“互联网+”的今天,如何让红色故事“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峰说,在信息化社会,公众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以更为方便快捷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必须积极占领网络宣传阵地,使红色文化、英烈精神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宣传与弘扬。

  在这方面,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已经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2019年,龙华烈士陵园开通官方抖音号,发布龙陵景致、英烈故事、各类活动现场等视频。2020年7月开始,龙华烈士陵园同步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开播11集纪录片《龙华的去年今日》,通过文物追忆英烈故事,透过英烈故事弘扬精神,讲“活”红色文物遗产,进一步打响了龙华烈士陵园的知名度。截至目前,龙华烈士陵园发起的各类主题话题拥有累计超过13.1亿+阅读量,多次进入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排行榜前十名。龙华英烈官方微博、微信粉丝每年呈几何级增长。

  无独有偶,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也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频频在网络上打造出“爆款”。去年7月9日,107岁的老红军秦华礼到雨花台祭拜战友晋夫的一段20秒的短视频,在抖音上出现仅一天,阅读量就达到了2800万次,并获得超过123万次的点赞。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的抖音号发出这段视频后的一天之内,粉丝量也呈几何级爆炸式增长,从原来的1000多人涨到了3万多。近年来,该局通过官网以及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探索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好雨花英烈故事,成效显著。

  足不出户就能逛纪念馆。近年来,不少红色场馆都纷纷实施智慧博物馆建设,推出了“云讲解”“云展览”。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馆长彭兴建说,今年上半年疫情防控期间,他们共推送了18个云讲解、2个云展览,并利用抖音、B站、“两微一端”,持续推送馆藏教育资源,还向观众提供智慧讲解、虚拟展馆漫游、大型触控屏展示等服务,拓宽了传播渠道,吸引了一批“粉丝”。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副馆长熊红利也介绍了他们的“智慧化”运作。今年10月开始启动数字库的初步搭建,对毛泽东故居等馆辖旧址、场馆内部展陈空间,以及周边外部空间环境建筑建模,66件可移动文物进行全自动高精度数据采集及三维建模,并对355件文献书画等进行平面扫描,打造智慧化网上展馆。未来几年还将实现对数字资源进行VR展馆智能导览系统搭建,配合专业语音解说进行虚拟参观引导,打造VR虚拟沉浸式网上博物馆等。

  打造红色“课堂”,引导青少年成长

  如何吸引少年儿童走进博物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沈阳“九· 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说,博物馆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教”,而在于帮助青少年“学”。博物馆需要改变固化的灌输式教育,通过动态的教育活动让静态的展品活起来,采用体验式、触摸式、参与的互动等沉浸式体验方式,巧妙地与青少年的兴趣点相对接,使青少年从“看历史”变成“参与历史”。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成旦红讲述了他们赓续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的故事。2014年10月,上海大学建成了校史博物馆的室外展区——溯园,再现上海大学在1922年建校之初的峥嵘岁月,展示了红色学府办学治校和共产党人开展革命活动的生动图景。溯园于2019年获授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向公众免费开放,每年接待校内外观众15000人次;此外,还编撰出版了《钱伟长画传》《上海大学走出来的英雄烈士》等,整合学校新闻传播学科和电影学科的师生力量,采访记述老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老战士的革命故事,创作完成了100集电视纪录片《红色传承》。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师生们得到了精神洗礼,越来越多的学生专注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关键领域就业,或投身边远艰苦地区奉献青春。

  在我市,红色文化进校园也做得有声有色。2015年清明期间,我市策划启动了“红色文化看传承·穿越时空的对话——当代大学生给雨花英烈回信”活动,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当代年轻人如何传承红色文化的讨论热潮。短短几天,“穿越时空的对话”微话题阅读量达105.5万次,团员青年纷纷走进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接受“红色洗礼”,重温烈士书信,共收到征文作品2000多篇。今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共同组织开展的2019年度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示,由在宁高校师生担任“主力”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小雨滴”志愿服务队,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近年来,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还致力于推动雨花英烈精神进入高校思政课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门编撰雨花英烈精神思政课程教材,南京理工大学成立了大学生雨花英烈精神宣讲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体育学院等以诵读会形式弘扬雨花英烈精神,南京大学把雨花英烈精神作为党支部开展活动主题等。

  牵手文艺创作,唱响“红色好声音”

  光明日报社编委常戍认为,文艺界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力量,可与革命文化场馆、红色智库等合作,创作编演讲述红色历史、讴歌爱国精神的艺术精品,让人们口口相传,成为经典。

2V1A5594.jpg

(话剧《雨花台》现场。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供图)

  携手钢琴家为烈士打造主题曲,请来知名作家为烈士著书立传……这一点上,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峰说,2020年,龙华烈士陵园与钢琴艺术家孔祥东共同打造龙华烈士陵园官方主题曲《交换》,累计播放量超过112.5万+;携手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围绕龙华英烈事迹,共同发布报告文学《革命者》,带给读者一段有血有肉的革命者故事;与上海话剧中心合作编排大型舞台话剧《流火》,线上连续直播观看总人数达483.6万;此外还与上海音乐学院联合打造大型交响诗《英雄颂》,与上海京剧院共同发布京歌《龙华赞歌》等。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龙华烈士陵园创新采用交互式AR技术推出了全国首款情景闯关类游戏——《龙潭英雄》,将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转化成拔地而起的三维沙盘模型,并加入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在游戏场景中。体验者可使用手机或平板进入游戏,通过“做任务”的形式体验发生在淞沪警备司令部监狱内的秘密斗争,亲身感受当年地下党员与敌人之间的不屈抗争,体会烈士们的革命情怀。在AR情景游戏关卡全部完成后,可将游戏分享至新浪微博及微信朋友圈。这款游戏一推出,便迅速传播开来,好评如潮。

  “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今年8月15日,我市发起了“热血赋长歌——雨花英烈生前原创歌曲全国‘云传唱’”活动,影响力也迅速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启动仪式上,95岁的新四军老战士李剑锋和5岁小朋友胡洋溢共同唱响了雨花英烈袁国平生前主持创作的《新四军军歌》,这对忘年“组合”令观众无比动容。众多单位组织、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接唱”,雨花英烈足迹遍布的22个省级行政区几乎全部响应。

【责任编辑:赵雅琦】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