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绵延半世 父子团聚在冬日的天边

发布时间:2020-11-13 15:59 来源:中国雨花台

  1948年冬天,任天石牺牲于南京,年仅36岁。

  2020年11月3日,也是一个冬天,任天石烈士之子任春嘉因病去世,享年84岁。

  “病情不重休惦念,心静自然少忧烦。家中有人勤照看,草药一剂保平安。”这是京剧《沙家浜》中常熟县委书记程谦明的一段唱词。

  《沙家浜》改编自沪剧《芦荡火种》,程谦明原本叫陈天民。《沙家浜》中,他假扮郎中在敌人眼皮底下与阿庆嫂接头,巧妙布局,最终使新四军伤病员安全转移。据《沙家浜》编剧文牧说,陈天民的名字,就用了任天石的“天”字和他所率领的“民抗”部队的“民”字。

微信图片_20201113172103.jpg

(任天石之子 任春嘉)

一段记忆

  任天石曾对友人黄本仁说,“既要做良医,也要做良相”,有条件做良医时,就尽心行医,有条件做良相时,就全力报国。

微信图片_20201113172107.jpg

(任天石)

  在任春嘉的印象中,父亲温文尔雅,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刚毅坚强,爱憎分明,永远充满着自信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他为了大家,没能顾上我们小家。工作中的父亲机智勇敢,沉着、果断、顽强。日常生活中,他生活简朴,上下一致,和老百姓血浓于水,与百姓们打成一片。我和父亲接触和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他优良品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来没有打骂过我,而是用身教胜过言教的方法来引导我。”

一份思念

  1944年的冬天,任天石和家人照了一张全家福。照片中,父亲站在任春嘉的身后。任春嘉说:“我能看到这张照片极不简单,是我祖母卢月芬辗转苏北与上海之间,想尽一切办法保存的。待新中国成立后,才拿出来让我们见到这唯一一张的珍贵照片。”

微信图片_20201113172110.jpg

  1944年冬,为了逃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

  奶奶带了一家躲避在苏北

  时任中共华中六地委常委兼专员的父亲任天石

  和奶奶见面后在王家市十五隶的合影

  任天石留下的遗物是任春嘉在1949年后点点滴滴逐步收集起来的,并被捐赠到各个地方的烈士纪念馆。“其中手术剪刀,是我父亲生前行医时所使用的一把剪刀,因为抗日期间流动性比较大,这件遗物是在家乡仅收集到的一件,是由我的祖母保存下来的,先给侄女任雪芳留着作为纪念用,新中国成立以后转交给我保管。我经过左思右想,认为交给组织比留在自己身边更为重要,最后捐赠给雨花烈士纪念馆。”

微信图片_20201113172114.jpg

(任天石使用过的医用剪刀)

一生牵挂

  “父亲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人民谋幸福。在被叛徒出卖而被捕入狱后,始终坚贞不屈, 这对我们后代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在狱中,面对敌人也是无所畏惧,还千方百计写信要我好好读书,将来报效祖国。父亲的这些优良品质,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他的音容笑貌也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镜头前的任春嘉如是说。

  “父亲他们虽然没有给后代留下一点物质财富,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在我成长道路上伴随着我的一生。这些是金钱永远买不到的。”

  蔚蓝苍穹下

  记忆里有一支部队有着一样的名字

  人们叫他“老天”

  《天雨庭前的梧桐树》

  散文细腻的笔触里是他不屈的斗志

  还有英雄的赞美

  两个冬天的距离

  对有些人来说是365天

  对他们来说却是50多个春秋

  任春嘉带着父亲留下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论工作还是生活,都在默默地贡献,执着地坚守。

  对先烈们最好的告慰就是踏着先烈的足迹用青春书写新的华章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

  谨以此文深刻悼念任春嘉爷爷

【责任编辑:赵雅琦】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