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和平之夜”:和平接力,“声声”不息

发布时间:2020-12-13 14:21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和平之城,南京。

  12月12日晚,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前夜,中山门前。

  “空气一天比一天紧张,事态一天比一天严重,在12月13日的早晨,我们的首都——南京终于给敌人占领了……”

  清冷夜色中低沉的诵读声缓缓响起。1946年1月14日民国首都地方法院书记官陈光敬为《敌人罪行照片集》写下的序言瞬间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83年前那个至暗时刻。

  这里是“12•12 和平之夜” 诵读接力活动现场。

  他们的声音

  1937年12月,格外的冷。日寇铁蹄踏破金陵山河碎,30万同胞惨遭屠戮家园毁。

  2020年12月,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前夕,难忘83年前的苦与痛,我们为逝者哀,为和平祈。

  守一座城,为和平发声;奠三十万殇魂,祭八十三年乾坤。

  国家公祭日前夜——我们以文字的灵魂、声音的力量,行祭之礼,在历史痛感中砥砺前行。

  和平接力,“声声”不息。

  本次“12•12 和平之夜”活动由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周末报社联合中国南京红色在线,在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以“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思路,以“金陵城殇”“不屈抗争”“铭记历史”“警醒后人”“祈愿和平”“发奋图强”“圆梦中华”7个部分为线索主题,12月6日已开通“和平之声 云上共读”线上平台。7位市民代表倾情领读,同时邀请网友诵读“接力”,为和平发声。

1B3A4129.jpg

“12•12 和平之夜” 诵读接力活动(丁鹏/摄

IMG_7801.jpg

“12•12 和平之夜” 诵读接力活动胡潇/摄

2V1A4386 - 副本.jpg

“12•12 和平之夜” 诵读接力活动林洁/摄

  12月12日晚至12月13日凌晨,7位领读者代表走到线下,和来自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传媒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南航金城学院等多个高校的大学生青年一起,用声音守护这座城,用声音表达同一个心愿。

IMG_7674.jpg

“12•12 和平之夜” 诵读接力活动胡潇/摄

2V1A4376 - 副本.jpg

“12•12 和平之夜” 诵读接力活动林洁/摄

  7个小时,7个地标,阅读接力,共读和平,纪念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宣告守护和平的责任义务和民族复兴的时代理想。

  城市的记忆

  当晚的现场诵读活动以“金陵城殇”篇章为序幕,地点选在了中山门。1937年南京保卫战负责防御中山门的中国守军誓死不退,日军被一次次击退,直到1937年12月12日夜,守城部队在接到撤退命令后,才主动撤出中山门。五天后,侵略者在这里举行所谓的“入城式”,标志着日本侵略者对南京的正式军事占领,从此也开启了这座文明古城的浩劫与噩梦。

1B3A4211.jpg

中山门诵读现场丁鹏/摄

  “不屈抗争”篇章的诵读地点选择在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这里记载了中国军人面对日寇的勇敢无畏,也讲述了美、苏等国空军联合抗击侵华日军的英勇事迹;“铭记历史”篇章的诵读地点选择在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5100余件藏品、4万余册图书、1300多份抗战亲历者手印,共同见证了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警醒后人”篇章的诵读地点选择在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汉中门丛葬地纪念碑前, 1937年12月15日下午,日军将国际安全区市民和已解除武装的军警共二千余人押赴汉中门外残忍杀害,尸骸蔽野;“祈愿和平”篇章的诵读地点选择在了和平门,1937年12月13日晨,日军奥滕中队与中国守军三十六师官兵在瓮城内外进行激烈争夺战,名为“和平”的城门被硝烟笼罩;“发奋图强”篇章的诵读地点选择在了南京长江大桥公园,南京长江大桥见证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不屈精神,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圆梦中华”篇章的诵读地点选择在了中华门,1937年12月10日开始,日军将领松井石根下令向南京城内撒下劝降书,中国军人毫不理睬,并在中华门城墙上写下“誓复国仇”四个大字……

IMG_7726.jpg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诵读现场胡潇/摄 

1B3A4335.jpg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诵读现场丁鹏/摄

IMG_7960.jpg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汉中门丛葬地纪念碑前举行诵读活动胡潇/摄

1B3A4467.jpg

和平门诵读现场丁鹏/摄

2V1A4072.jpg

南京长江大桥诵读现场林洁/摄

DJI_0059.jpg

中华门诵读现场胡潇/摄

  7个诵读地标,记录了83年前的南京这座城市遭受的苦难,也见证了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同心凝聚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

  文字的力量

  7位领读者来自各行各业,有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吕晶,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三届江苏省见义勇为模范、南京市道德模范杨学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南京市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南京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薛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紫金草志愿讲解员李国荣,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援鄂医护人员王冲,南京电视台主持人欧林冲。他们倾情献声,播撒和平的种子。

1B3A4163.jpg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吕晶丁鹏/摄

IMG_7824.jpg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三届江苏省见义勇为模范、南京市道德模范杨学涛胡潇/摄

1B3A4350.jpg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丁鹏/摄

IMG_8049.jpg

南京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薛冰胡潇/摄

1B3A4427.jpg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紫金草志愿讲解员李国荣丁鹏/摄

2V1A4023.jpg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援鄂医护人员王冲林洁/摄

1B3A4569.jpg

南京电视台主持人欧林冲林洁/摄

  24篇诵读的文章里有见证者日记,有亲历者口述,有直抒胸臆的诗歌,也有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还有庄重肃穆的国家公祭鼎铭文。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文章,字里行间是真实的力量。

  《魏特琳日记》, 魏特琳教授的笔墨集中于收容了万余名妇孺难民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以女性的敏感与细腻,感同身受地写出了女性的恐惧、挣扎、苦难、屈辱与反抗;《被改变的人生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生活史》,幸存者字字血泪,大量详实缜密的历史档案资料,还原了南京大屠杀前后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与人生故事,揭露了日军侵略暴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给死者》,悲愤忧伤的文字直抵人心,回到鲜血染红的那个最冷的冬月,耳闻嚎哭之声,目睹惨绝之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中华民族在历史记忆中觉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7位领读者,7个纪念地标,24篇诵读文章,共同而坚定的声音回荡在南京上空,从最黑暗到最光明,在诵读中人们感悟历史,缅怀遇难同胞,迎来希望的阳光,成为新时代和平的守护者。

  2017年9月,南京正式加入国际和平城市协会组织,成为中国首座国际和平城市。

1B3A4493.jpg

  因为经历过战争的残酷,所以我们更加热爱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12月12日到12月13日,“12•12 和平之夜”,让每一支蜡烛的光辉、每一句诵读,穿透黑暗,告慰逝者,温暖生者,启迪未来,共筑和平。

【责任编辑:施金挺】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