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李耘生烈士革命活动地——民国南京第一贫儿教养院旧址

发布时间:2021-03-18 09:16 来源:南京日报

  1.jpg

参加活动的党员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许下新的奋斗目标。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2.jpg

  ▲ 党员们合影留念。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3.jpg

  贫儿教养院仅存的一间建筑。 翻拍自《红色秦淮》

4.jpg

  李耘生、章蕴、李耘生儿子。 翻拍自《红色秦淮》

  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各种利诱、酷刑拷打,在生死抉择时,李耘生烈士的意志坚如磐石、无所畏惧,和敌人斗争到最后一刻,用生命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英雄从未走远,精神薪火相传。3月5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追寻红色足迹·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行动”第八站来到李耘生烈士革命活动地——民国南京第一贫儿教养院旧址,洪武路街道龙王庙社区党委、捷宏润安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游府西街小学分校党支部的30多名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倾听红色故事,感悟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档案

  李耘生烈士革命活动地

  民国南京第一贫儿教养院旧址位于秦淮区白下路101号,为晚清时期的上元县衙府邸。1912年8月,贫儿教养院创立时,孙中山亲笔题写了院名——“开国纪念第一贫儿教养院”。贫儿教养院收养难童,并开设小学、初中、高中班,设文理课程,兼授专业技能知识。1931年4月,贫儿教养院迎来了一位英俊儒雅、知识渊博的历史课老师,名为李涤尘。李涤尘就是李耘生,时任中共南京市委委员、组织部长。

  1905年,李耘生出生于山东省一个农家,自幼聪慧,品学兼优,191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省立青州第十中学。此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他满怀爱国激情,走上街头,参加了青州各界人士组织的万人大会和游行示威。1924年2月,在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介绍下,李耘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冬天,为了配合北伐战争,党中央抽调大批优秀干部到武汉,李耘生调任中共汉口硚口特区区委书记。在南京地下党组织第六次被破坏后,1931年2月,李耘生受中共江苏省委指派,到南京重建市委,秘密恢复和发展共产党的力量。

  在贫儿教养院历史教员身份的掩护下,李耘生经常深入工厂、农村、街道,进行社会调查,宣传政治形势,秘密发展党员,并在国民党的宪兵队、警卫队中秘密培养了先进分子,甚至在国民党中央电台机关中建立了中共党组织。经过李耘生等人半年多的艰苦工作,南京地下党组织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和记工厂、京华印书馆、国立中央大学等10多个党支部先后成立,党员人数近200名。

  1932年初,中共南京党组织遭到了第七次严重破坏,形势异常紧张。4月,李耘生被捕,随即被送往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

  被捕后,李耘生始终没有暴露身份,而是以“李涤尘”的化名与敌人周旋。为了确认其身份,敌人想出了父子相认的伎俩。他们把年仅两岁的孩子抓去,年幼的孩子不谙世事,一见到李耘生就大声哭喊着扑向铁门:“爸爸!爸爸!我要爸爸!”

  身份暴露后,敌人软硬兼施,先是各种利诱,又是酷刑加身,逼他交出党的秘密,但李耘生丝毫不为所动,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如磐石,他斩钉截铁地说:“共产党为劳苦大众奋战求解放,这是我奋斗的目标。”1932年6月8日凌晨,李耘生英勇就义,年仅27岁,他用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沧桑巨变

  特而精最南京,百姓生活美满

  如今的秦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秦淮硅巷建设引领老城创新,基层治理改革经验全省推广,文旅商融合“国字号”大满贯……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秦淮行稳致远。

  展望“十四五”,秦淮将围绕“高品质保护更新老城、高质量开发建设新城、老城与新城融合共生”的发展总体格局,融入社会发展、文化彰显、活力激发、民生改善等多维度愿景,打造高能级的创新名城示范区、高效能的现代化治理先行区、最文化的美丽古都核心区和最南京的综合消费集聚区。

  日子过得怎么样,社区居民最有发言权。“从1954年开始,我就一直住在这附近。一开始住在离这不远的小火瓦巷,到了1992年搬到龙王庙社区。”82岁的社区居民陈钧说。时代变迁,城市日新月异,站在贫儿教养院旧址前,作为一名老党员,陈钧感慨万千,他说:“从硬件设施来看,现在城市变化太大了,以前我住的那个小巷子里连路灯都没有,道路很窄而且坑坑洼洼。现在,你看城市多漂亮,生活多方便,日子过得多好!”

  在龙王庙社区,“薪火V来”一直被居民津津乐道,“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的和谐氛围更让人印象深刻。“薪火V来”作为社区的一个党建品牌,无论是在红色街巷还是“转角遇见”的角落,它都在增强着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据介绍,该社区联合区域内各级党组织,围绕政治理论联学、实践活动联办、服务居民联手、文化活动联创、优势资源联享、服务发展联促“六联”主题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形成了全覆盖、广吸纳、强活力的基层党建组织体系,认领微心愿项目、开展健康讲座和免费义诊活动、结对帮扶困难家庭等,让“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如今在秦淮区,水系变清了,大街小巷变靓了,休闲场地变多了,历史街区变潮了,老人生活变好了,孩子教育变优了,居民口袋变鼓了,社会文明程度变高了,百姓生活幸福满满。

  追寻红色足迹

  缅怀革命英烈

  汲取红色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好的营养剂。3月5日下午,在秦淮区白下路101号李耘生烈士革命活动地——民国南京第一贫儿教养院旧址,洪武路街道龙王庙社区党委、捷宏润安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游府西街小学分校党支部的30多名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感受革命先辈“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屈”的伟大革命精神,汲取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

  在现场讲述中,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八大队三级警长刘雯介绍,1932年6月8日凌晨,李耘生在雨花台英勇就义,临刑前,他给妻子章蕴留下遗嘱:过去百千斤的担子我们两人挑,现在要你一个人挑了。李耘生牺牲后,妻子章蕴立下三条誓言:一、一定要找到党,回到党组织的怀抱;二、做工糊口和抚养遗孤,不做国民党任何工作;三、不再结婚。

  1982年6月,在李耘生牺牲50周年之际,时任中纪委副书记的章蕴带着儿女来到雨花台,回首往昔,感慨万千,77岁高龄的她挥笔写下了《如梦令·告英灵》四阙:“回首雨花台畔,别语匆匆遗愿。五十易春秋,日日在肩双担。双担,双担,未敢白头言倦。回首雨花台畔,匆匆一家离散。遗腹女初生,千思万绪相伴。遗范,遗范,儿女受人称赞。”这既是章蕴与李耘生穿越时空的对话,也印证了这对革命伴侣半个世纪的托付和担当。

  倾听革命先辈李耘生的英勇事迹,感悟他崇高的理想信念,更感受到他铮铮铁骨的家国情怀,现场的30多名党员为之动容。在贫儿教养院旧址前,面对鲜艳的党旗,30多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并庄严宣誓。在随后的互动交流中,党员们纷纷表示,要学习李耘生同志舍身忘我的革命精神,立足岗位、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为南京、为秦淮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牢记初心使命

  传承红色基因开启新征程

  倪晨瑾(游府西街小学分校党支部书记):今天,我们党员来到这里重温历史,感悟李耘生烈士的光荣事迹,传承红色基因。未来,我们要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围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培养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鲁慧(洪武路街道龙王庙社区党委书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革命英烈顽强斗争、艰苦奋斗为之付出的一切不容忘却,我们要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无畏风雨,砥砺前行。作为社区工作者,我要进一步强化学习,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以居民所需为着力点,提供更规范化、多样化、智慧化的便捷服务。

  陈钧(洪武路街道龙王庙社区党员):年仅27岁,为了革命事业,李耘生走完了他灿烂而又短暂的一生。我们要始终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今年82岁了,参加今天的主题党日活动,重温了入党誓词,聆听了李耘生烈士的英勇事迹,让人情难自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加强学习,积极发挥余热,为社会贡献力量。

  李智豪(洪武路街道龙王庙社区预备党员):千里丰碑,英雄风骨。革命先烈就是一盏不灭的明灯,为后人指明方向、照亮行程。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奋斗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不怕牺牲精神。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要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办实事。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