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25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校合作"课程体系研讨会召开,记者了解到,该馆力图打造"信仰课堂"青少年教育新品牌。
2021年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信仰课堂"馆校合作课程受众对象为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青少年,计划开发"雨花英烈的革命精神"、"雨花英烈的艺术人生"等系列为"进校园综合实践课程"20节;制作由系列线上音频课程、系列动画短视频、主题学习软件等内容组成的"数字教育资源课程",将受众对象辐射至全国不同城市。内容将覆盖学校综合实践课、社团活动、入队仪式、入团仪式等方面,同时还将推动雨花台英雄中队的建立与推出"小先生"剧场。
据项目负责人张鹏介绍,“信仰课堂”馆校合作课程体系注重不同教育模式的运用,不仅突出传统课堂教育的既有优势,同时将数字资源加以运用,推出仪式教育、翻转课堂等多种教育模式。这不仅有利于在不同教育场景下展开活动,同时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教育形势的新需要。“我们特别注重在课程当中孩子们学习的自主性,体现在像我们课程当中除了个人学习之外,有小组共学,小组讨论等等这样的设计,把传统的以教师为单向输出的方式,变为孩子们为中心的学习形式。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在课程的开发跟实施过程当中,注重孩子更多的互动体验,增加了动手的环节、艺术创作的环节,让他在课堂当中的很多内容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够更好融入深化进去。”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赵永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校合作”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推动全社会通过对革命史实的学习,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全社会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而推动对革命传统的继承与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增强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如何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教育新一代青少年深刻感悟雨花英烈精神、从历史中汲取更多正能量,成为馆校合作课程体系打造的重中之重。我们也希望此次课程的打造能够成为红色文化进校园的范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社会教育部副部长郭琦说。 本次研讨邀请了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博物馆专家参与论证,来自首都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六朝博物馆、龙华烈士纪念馆、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团队成员对方案进行了讨论,并以实际经验出发对“馆校合作”的方式与方法提出意见。 “在课程体系中,难点就在于孩子们如何能够通过课程体系,唤起红色情怀,抒写爱国情怀。所以在这个路径过程中,应该是从社会层面到学校的教师层面都能够有一个很好的认知,在他的思维和行为转换的过程中,真正让孩子成为最大的受益者。”首都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杨丹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