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邓仲铭烈士守碑13年

发布时间:2021-03-31 10:20 来源:南京日报

  清明将至,前去祭扫烈士邓仲铭的市民越来越多,江宁禄口街道黄桥村冯潭庄村民、邓仲铭殉难处纪念碑看护人徐九根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29日早上6点,徐九根准时出发,来到村西横溪河边的纪念碑前,打开不锈钢栅栏门,走进约4平方米的水泥台。他轻握扫帚,随着唰唰声响起,落叶一一被归集。随后他又拿出抹布,抹去碑身上的灰尘、污渍……

  为烈士守碑、扫墓,是徐九根每天必做的第一件事,13年来从未间断。为方便照看纪念碑,他甚至住在碑旁百余米处的泵站库房。今年72岁、两鬓全白的徐九根谈及13年守护的动力时说,“我虽没上过学,不懂大道理,但我知道要尊敬革命先烈。”

  老人守护的是邓仲铭殉难处纪念碑。邓仲铭(1904—1943),原名振询,又名重民,江西省兴国县人。1938年5月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抗日先遣支队及主力部队先后进入横山,随后在江宁、横山两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两县人民发展地方武装,与日、伪、顽反动力量作顽强斗争。1943年7月,邓仲铭率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四十六团赴江宁、当涂、溧水地区指导工作。8月3日,宿营在江宁县禄口乡冯潭庄时遭遇敌情,当晚部队转移夜渡秦淮河支流横溪河时,邓仲铭不幸落水,牺牲于高桥渡口,年仅39岁。

  两天后,邓仲铭遗体被找到,埋葬在江宁县龙都乡,后被迁葬于周岗乡绿杨村附近的猴山,1958年再次迁葬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1981年8月,江宁人民为纪念邓仲铭烈士,在烈士牺牲处的横溪河上建起“重民桥”,并在桥头立起邓仲铭同志遇难处纪念碑。

  3月29日上午10点,黄桥村党总支来到纪念碑前缅怀邓仲铭烈士。仪式结束后,静候在旁的徐九根立即上前,捡起地上掉落的菊叶,又细心地将大家敬献的黄菊码放整齐。“守护纪念碑,就要确保碑身不损坏,让人们有整洁肃穆的纪念瞻仰环境。”他说,自己从小听邓仲铭烈士的英勇事迹长大,对英雄怀有崇高的敬意。因此,在2008年得知纪念碑上一任义务守护村民俞家福因病住院、无法再进行看护时,徐九根立即找到村委会,主动接过守护“使命”。

  不仅如此,他还请缨24小时照看纪念碑。碑旁百余米处有个用于灌溉排涝的小六圩泵站,村委会因此辟出一间空房,供徐九根和老伴临时栖身。自此,徐九根在此日夜守护。徐九根自豪地告诉记者,有一次,一位教授大老远赶来祭扫,但找不到具体位置,幸亏他及时带路,教授一行才没错过,回去后还专门写了一篇论文。“我守着它,就有责任不让每一位祭奠烈士的有心人失望而归。”徐九根说。

  13年来,徐九根和老伴过着简朴的生活,泵站的住所仅有二三十平方米,放置着床、饭桌等生活必需品,门外种着莴笋、青菜。徐九根和老伴每日粗茶淡饭,然而他们并不觉得日子清苦,徐九根说,小时候家里一年到头也吃不到一只鸡蛋,“如今这日子就像天天过年。咱老百姓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靠邓仲铭等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奋斗而来。只要我还能动一天,就会在这里守一天碑!” 老人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