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场!话剧《雨花台》再进京

发布时间:2021-04-15 11:23 来源:紫金山新闻

  舞台上,烈士们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声,走向熊熊大火,大幕缓缓合上……舞台下,观众以热泪和持续不断的掌声,表达着心中的感动与震撼。4月8-10日,在浦口文化中心大剧场,南京百场红色艺术课堂——原创大型史诗话剧《雨花台》为浦口区、江北新区和南钢集团两千余名干部党员连续演出三场。连续三天,浦口文化中心座无虚席,有的人甚至蹲坐在过道上看完了演出。

  这熟悉的场景,5年多来一次次上演。2016年4月4日,大型史诗话剧《雨花台》全国高校巡演活动在北京大学正式启动。时隔5年,该剧再次进京,参加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4月24日,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话剧《雨花台》将迎来第150场演出。

  150场,多么令人震撼的数字。雨花英烈事迹所蕴涵的红色文化基因,在精心创作和不断打磨的过程中,凝结成一部舞台艺术精品,凝结成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直抵观众心灵深处,并继续弘扬传承下去。



  南京唯一入选,进京参加庆祝建党百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南京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从1927年至南京解放,成千上万的中华优秀儿女慷慨赴死,用壮烈的牺牲铸就了新中国的诞生之路。为了用好用活丰厚的“红色家底”,让雨花英烈形象从史料中“站”起来,南京创排推出了大型红色史诗话剧《雨花台》。

  话剧《雨花台》从创作伊始,就树立了打造精品、经典的目标,组建了一支一流的主创团队。该剧由南京市话剧团制作、演出,并邀请著名导演胡宗琪执导、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高城担任编剧。主创人员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对雨花台烈士陵园进行深入调研后,以烈士们的事迹为创作素材,用时空浓缩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情节,配以大量的多媒体资料,把恽代英、施滉、许包野、顾衡、郭纲琳、石璞、袁咨桐等雨花英烈群像搬上了舞台。

  话剧《雨花台》自2015年9月首演以来,反响热烈,并在2017年获得了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经过数年超百场的不断打磨,话剧《雨花台》在一次次演出中不断成长,已经成为了南京文艺作品的名片,每一次演出都为观众带来直抵心灵的洗礼。此次光荣入选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将于4月24日和25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这次展演,从全国范围内遴选140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主题创作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以及复排经典作品进行展演。参加展演的140部作品将以剧场演出和线上演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140部参演作品中,共有50部作品入选进京展演,话剧《雨花台》便是其中之一,也是南京市唯一一部入选的进京展演作品。



  从青涩到成熟,站上舞台他们就是雨花英烈

  又要去北京演出了。5年前,话剧《雨花台》在北大首演的那天,正好是南京市话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崔钟的生日,他剧中饰演雨花英烈恽代英。“今年生日的时候我还在想,时间过得挺快的,一晃5年了,一晃第150场了。”因为一直在演,感觉不到时光走得如此快,回头看第一次演出录像的时候,崔钟才感到从自己到整个团队、整部剧,都更成熟了。

  “那时候还很青涩,5年前演的时候可能心里还有很多‘杂念’——怕自己演不好、怕哪句台词说错了、怕哪里会跟对手搭不上……以至于影响剧情或者影响人物的诠释。”崔钟曾经的担心,在100多场的打磨中,早就抛诸脑后。“因为太熟悉了,熟能生巧。”如今站在舞台上,崔钟已经完全“进入”恽代英,“并不是说我已经达到雨花英烈那种高度,而是觉得在台上两个小时的呈现过程里,我不会感觉到我是崔钟,我觉得我所有的行为举止,包括我的思想,我在舞台上所有释放出去的东西,我就是恽代英。”



  即将迎接第150场演出,饰演施滉的南京市话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李竹激动又感慨。“最开始演的时候,感觉角色和我们个人之间还有距离,只能画其形,在领会其神方面还差一点。”李竹曾经有很多疑问,施滉当时赴美留学深造,先后取得了斯坦福大学东方史专业学士、硕士学位,“他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人物。年纪轻轻,就海外留学,可以轻而易举地拥有一份富足而体面的生活,可是他却做了另外的选择,毅然回国参加革命斗志,为了信仰付出生命。

  一次次的演出过程,就是李竹和施滉一次次心灵对话的过程。他和角色越来越契合,尤其是疫情之后,他对信仰的力量和“为人民谋幸福”的感悟更深了。“今年是建党百年,有机会能够到北京演出,把我的理解再次呈现在舞台上,这是让我很激动的一件事情。”李竹说。



  把每一场都当做第一场,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耳入心”

  话剧《雨花台》演到第150场,整个团队已经可以用炉火纯青来形容,但所有人对待舞台仍和第一场一样认真、严谨。

  该剧执行导演李珺说,不管是第一场还是第150场,剧组所有成员对待戏的态度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演员,每次合成完在舞台上彩排完了以后,在正式上场前几十分钟一定会分小组大家一起对戏,把词儿再顺一遍,包括于东江老师和马小宁老师两位老艺术家,他们已经退休了,也还是如此,非常支持我们年轻人。这一百多场演出,场场如此。我们南京市话剧团的演员对待戏是这样的态度,我觉得是非常值得骄傲的。”

  这一百多场,崔钟有过拄着拐杖彩排,打了封闭上台,忍着伤痛完成了演出。李竹和其他几位演员每场演出都得打赤脚,踩在冰凉的铁楼梯上,如果冬天演出,在没有暖气的剧场里,也是如此。他们说:“每一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爱岗敬业就应该是我们当代人的信仰。《雨花台》我们演了这么多场,每一个演员都深深被雨花英烈精神所感染。每一场演出都不能懈怠,这样才能更好地把雨花英烈精神传播出去。”



  不变的还有观众的反响。从在舞台上饰演许包野烈士的妻子,到如今作为南京市话剧团团长承担更多工作,南京市话剧团团长常小川可能是全团离观众最“近”的人。“每一场带给观众的震撼和感动都是相同的,每一场观众都迟迟不愿退场。”尤其是最后一幕,国际歌响起,“国不可不救,他人不肯救,则惟靠我自己……”一群镣铐在身、衣裳血迹斑斑的烈士走向熊熊大火,所有人都会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跟着激昂悲壮的音乐一起哼唱,很多人更是掏出手机,记录下这震撼人心的一幕。

  每次演出结束后,观众都争先恐后地来到后台找演员合影、要签名。常小川印象最深的有一位大学生,“一边流泪一边说,回去马上就写入党申请书。”

  这个月,话剧《雨花台》将连演7场,除了北京的两场,该剧作为南京百场红色艺术课堂主题演出之一,在南京也正连续演出。“话剧《雨花台》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和重要内容。”常小川说,“通过红色艺术课堂,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耳入心’,引导和激发广大党员更加深入地学习雨花英烈精神,让雨花英烈精神在新时代传承发扬。”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