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英烈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1-04-25 08:34 来源:交汇点

  4月24日,“雨花英烈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学术研讨会暨百年党史及革命精神融入学校思政教育创新论坛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多地的知名红色文化研究专家学者、江苏各地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雨花英烈研究会及部分征文作者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用活党史资源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跟进党史学习教育,推进雨花英烈精神更大范围内进入高校思政课程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深入研讨,为进一步彰显雨花英烈精神的时代价值,科学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重大课题,探索建立红色文化进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渠道和机制贡献智慧和力量。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汪晓燕出席了活动并致辞。



  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永艳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召开这次研讨会的目标是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革命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雨花英烈精神学理研究,推进革命精神更广泛更深入融入学校思政课程,以此来向党的百年献礼。


赵永艳


  赵永艳大咖云集通过以雨花英烈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人科学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重大课题

  井冈山大学原校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井冈山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泰城在会上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要把革命精神融入到高校的思政课,必须把握好革命精神的教学特质以及它的教育特点,要坚持逻辑与激情并重、理性与感性并重、内容与形式并重、讲授与体验并重、历史与现实并重、大局与细节并重的原则,通过激情教学、展示教学、音像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体验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访谈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革命精神。


张泰城


  张泰城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齐卫平认为,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能”不是一时一刻的显示,他的“能”从建党之日起就已经蕴藏其中,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的先进性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拥有近现代中国其他政治力量和政党不具有的能量。


齐卫平


  齐卫平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兼首席专家程美东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烈士们勇于彻底地牺牲个人利益,这些烈士们投身革命,不是为了个人的生计,不是为了小家庭的幸福,恰恰是抛弃了个人的生计和小家庭的幸福,这种大公无私的伟大牺牲精神无疑是最可宝贵的高尚精神,是文明社会人的精神发达的充分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党派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要因素。


程美东


  程美东雨花英烈研究会会长、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跃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精神,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针对革命精神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从这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看,它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源于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践行,这些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辉煌历程和成功经验的现实审视,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科学总结。


王跃


  王跃多位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及本次研讨会征文作者代表也分别围绕“从雨花英烈的强大内心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百年伟大社会革命与精神谱系构筑”“利用红色资源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雨花英烈精神的生成逻辑与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课程价值及实践路径”等主题作交流发言,深入探讨雨花英烈精神的深刻内涵和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大课题。

  集聚力量探讨百年党史及革命精神融入学校思政教育的渠道和机制

  来自江苏各地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分别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史融入学校思政教育的若干思考”“英烈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纬度”“革命精神教育资源的多主体开发策略”“雨花英烈精神融入艺术类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途径”等主题,探讨红色资源转化为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路径与创新举措。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认为,总书记对党史有论述、教育部对党史有要求,再加上学校有教育传统、学生有需求,因此百年党史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当中是非常必要的。在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积极融入的同时,要处理好史与人的关系、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的关系、长期教育与常态化教育的关系。


王刚


  王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智分享了自己正在论证的“革命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教学模式。这种“融入”既要贯穿教育过程的前后,从新生到低年级、高年级全部贯穿;同时也要贯穿教育的左右,体现教育的宽度,比如央视等系列专题片等。最后还要贯穿教育过程的上下,体现教育的高度,连接接地气的日常教学、讲座、活动以及基层实践。


王智


  王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立法认为,将百年党史及革命精神融入学校思政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同时也要善于发挥大课堂的作用、重视课程建设,将思政小课堂和设备大课堂有机统一起来。此外,必须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群体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方式,将百年党史及革命精神融入思政教育。


胡立法


  胡立法近年来,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与高校合作,持续推进雨花英烈精神“进高校”工作。雨花英烈精神连续多年入选南京本地高校思政课程,南京师范大学王磊副教授讲授的《雨花英烈精神的深刻内涵》获得江苏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特等奖,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的高校教材《雨花英烈精神》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撰写的调研报告《关于推进雨花英烈精神进入省内高校思政课程的思考》入选《南京市社科理论战线“市情调研基层行”调研成果汇编》。

  论坛还发起了“推进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倡议”,提出要紧紧抓住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机遇,加强高校与革命纪念场馆的联系,思政课教师主动作为,通过深入开展学术与教学研究、编撰教材、开设选修课程、讲授革命精神教学专题、融入革命精神教学案例等方式切实做好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