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明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京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创新形式、内容、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在金陵大地上“热”起来、“活”起来、“火”起来:红色主题推理剧让党员在沉浸中学习,直播间里书记党课趣味横生,星光露天电影院里红色电影循环播放,田间地头党史宣讲热气腾腾……
创新形式学党史,凝聚力量开新局。南京基层党员干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正凝聚起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新篇章、推动“十四五”顺利开局的磅礴力量。
实境体验
红色主题推理剧强化沉浸式体验
“红狐死的时候都有谁在现场?”“为什么只在瓶口发现被抹了毒药?”连日来,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街道康盛花园社区党总支的党史学习教育室内,不时传出这样的对话。
原来,这是社区组织的红色主题《隐刺》剧本推理实境体验活动,参与者们变身剧中人物,正紧张地查证隐藏的“间谍”,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
康盛花园社区的年轻党员围坐一堂,实境体验红色主题推理剧。 通讯员 尹萍摄
“社区年轻群体多,为了让年轻党员们通过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我们推出了这场红色主题的剧本推理实境体验活动。”社区党总支书记尹萍说。党员们随机选取剧本角色,变身为剧中人物,然后根据剧本提供的线索,模拟人物现场进行搜证、私聊、对决、公投,进而寻找自己的同伴。
党员小周参加了《隐刺》活动后,感慨连连:“虽然只有3个小时,但我觉得心理压力特别大,生怕说错一句话,被敌人发现身份。回想过去,先烈们要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斗争,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真是非常不容易。”
“我所选取的角色有历史原型,体验活动后,我特别想了解这位烈士的故事,学习他的革命精神。”一位年轻党员说。
康盛花园社区紧邻雨花台烈士陵园,多年来持续致力于创新形式宣传红色文化、英烈事迹。2019年,社区党员自编、自导、自演,以雨花英烈冷少农为原型的系列话剧《梦中国》公演,广受好评。此次由居民党员原创、以雨花台“北平五烈士”为原型打造的红色主题剧本推理活动——《隐刺》,进一步强化了参与者的沉浸式体验,受到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个不少
不让一名流动党员漏学
“上周日,村里进行了党史知识宣讲,现将相关资料发到群里,请大家认真学习后,提交一份学习心得。”6月7日,在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相北村流动党员微信群里,村党总支书记卞轲的提醒,得到了党员们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发言跟上,“收到,今天就来认真学习!”
相北村流动党员收到“党史学习教育指导员”寄出的书籍。 相北村供图
除了村党总支书记,卞轲还有另外一重身份——流动党员“党史学习教育指导员”。相北村现有党员89名,其中流动党员16名,流动党员大多在外地工作,不方便回来参加学习。“每天有空时我就会想,如何创新形式,让流动党员更好地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中来。”卞轲说。
为了让流动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有方向、有角度,相北村创新设立了“党史学习教育指导员”制度,村党总支书记卞轲、全科社工葛敏敏和村委会工作人员陈刚3人成为指导员,负责指导流动党员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在群里分享学习要求、学习资料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让流动党员实现“离村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学习不间断、充电永不止”。
“前不久,我收到了党总支快递来的4本党史学习书籍和1张背面印着党史油画、正面写有祝福话语的明信片,非常感动!”长期在南京市区打工的党员陈青青称赞道,“党史学习教育指导员”制度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有温度,它不仅帮助流动党员明确学习党史的方向、内容,还让他们感受到党总支的关怀,提升了归属感。
党课主播
社区书记“线上”开讲党课
在南京玄武区新街口街道香铺营社区,社区书记许艾芳是远近闻名的“党课主播”。
6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该社区,这里正在进行“艾芳书记学党史”第11期的录制。竖好三脚架、调试好设备,许艾芳清了清嗓子,整理了一下衣领和党徽,面对镜头露出了笑容,“大家好,‘艾芳书记学党史’今天又跟大家见面了!”在1分钟左右的视频里,她介绍了文明创建期间表现突出的社区社工,传播榜样先进力量,激发更多党员志愿者、居民共创文明典范城市。
“艾芳书记学党史”录制现场。 香铺营社区供图
“艾芳书记学党史”微宣讲课程,是香铺营社区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期间的创新之举,于3月26日正式启动,分为“红色的印记”“社区的楷模”“身边的故事”3个系列,每期视频在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上传播。
除许艾芳外,社区社工、党员代表也当起了主讲人。社区党员姚小渊拿出收藏数十年的建党系列纪念邮票,说起了“小邮票”里的“红色故事”;社区物业负责人讲起了老旧小区“治理经”,介绍小区智慧化平台研发情况……“‘艾芳书记’不只是我一个人,更是社区所有人的展示平台。”许艾芳说。
“跟着视频学党史,我们不断增长知识。”香铺营社区居民刘素兰在视频下评论道。“艾芳书记学党史”微宣讲自开展以来,已经发布10期系列视频。目前,每期视频在微信视频号上的阅读量均超5000人次,不少视频阅读量已过万。
许艾芳介绍,未来,社区还将活用“艾芳书记学党史”品牌,开发“艾芳书记对你说”等衍生栏目,结合辖区红色资源、先进人物实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红色故事更生动、红色精神更远扬。
送学上门
老党员上起“一个人的党课”
6月7日,由栖霞区尧化街道机关一支部、王子楼社区党总支、王子楼社区老党员工作室成员张玉虎和社区青年党员组成的“一个人的党课”送学小组来到86岁老党员蒋运宏家中,为其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有着63年党龄的蒋运宏年事已高、身体状态每况愈下,是王子楼社区“一个人的党课”送学上门项目今年送学的重点对象。
“一个人的党课”送学小组来到86岁老党员蒋运宏家中送学。 南报融媒体记者 肖凡摄
“老邻居,我代表组织来看望你,同时向你传达党的最近方针政策。”敲开蒋运宏家的门,张玉虎笑着说,“这是中共一大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标志性成果,我已经精简成一小段了,你可以配合视频一起看。”送学小组将大段文字摘录成一小段,方便讲述和解析,还把党总支观看的学习片、纪录片以及街道老党员的党史宣讲视频放到电脑里,丰富讲课形式。蒋运宏也回忆起入党初心,与送学小组分享自己早年经历。
课后,送学小组把《风云初记》《可爱的中国》《走向辉煌》等党史学习教育书籍送到蒋运宏手中。“等小重孙放学回来,我要带他一起读,四世同堂一起学党史!”蒋运宏摸着几本书高兴地说。
王子楼社区开展“一个人的党课”一年有余,已经送出28堂党课。今年,该工作室创新将“一个人的党课”送学上门项目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通过“一对一”送上门的形式,让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党员足不出户就能学党史,确保他们“不缺课”“不掉队”。
流动课堂
让党史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6月7日,六合区雄州街道古棠社区党史学习教育“流动课堂”在文博家园小区广场开讲。社区党委副书记郁勃、党员社工王文萍等轮番登台,讲述党徽的由来、李大钊同志革命事迹等党史故事,引来近百位小区居民端坐聆听。
六合古棠社区“流动课堂”开讲。 古棠社区供图
宣讲结束后,王文萍还带领大家参观“南湖曙光”“星火燎原”等展板,让人们形象直观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这堂课让我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党带领人民创造出来的,坚定了我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居民刘孝琴说。
“‘流动课堂’坚持每月两期,将陆续走进辖区内各个小区,让党史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社区党委书记陈晓红告诉记者,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古棠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红色加油站”,建立微信群、QQ群推送“党史天天学”内容,确保党员全覆盖、不掉队。同时还创新形式,开展“讲述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短音频竞赛等活动,向广大居民推送《毛委员送棉衣》《江姐上船》《狱中八条》《许建业赴宴》《毛泽东重庆谈判》等经典红色故事篇目,让大家诵读、录制音频,并向各自所在的网格微信群推送,不断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开设微党课
党史学习微党课火热开场
6月4日,江宁区淳化街道科苑社区鸿意万嘉小区广场上,一场主题为“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微党课正在火热进行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台上,党员志愿者胡大祺热情开讲:“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淳化科苑社区举办“学党史 跟党走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通讯员 许艳供图
宣讲结束,大家意犹未尽。主办方又组织起了党史问答互动,台下市民热情参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点和时间是?”居民朱毅率先举手,并说出了正确答案,获赠一本党史画册。朱毅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党员,自己平时注重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当天在家门口聆听高质量的党史知识宣讲,感到收获满满。“形式、内容都好,咱们基层群众就需要这样‘接地气’的宣讲!”他说。
科苑社区是纯城市型社区,社区2万余名居民居住在34个住宅小区。社区党委结合实际,创新开展“便民市集每周走进小区”活动,为居民提供义剪、义诊、磨刀、测血压等志愿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社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流动的便民市集相结合,把党课开到市集,学党史、办实事一举两得,打通了学习教育“最后一米”。
据介绍,目前科苑社区“流动微党课”已举办8期。除了党课,社区还开展了“红喇叭”听原著、唱红歌等宣讲形式,让居民在家门口体验红色“初心之旅”。
“红色套餐”
让党史学习教育更生动
6月8日上午,在秦淮区熙南里街区会议室,熙南里公司党支部的21名党员正围坐着讨论即将上演的一场特别的红色交响乐演出:合唱《映山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记者了解到,该街区计划以音乐为桥梁,邀请艺术家进行室外交响乐演出,为党员群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熙南里街区童声红色快闪活动吸引市民游客主动参与。 熙南里街区供图
在熙南里公司党支部,这样形式新颖的活动已经不是第一次开展。在熙南里街区主打的星光露天电影院,老式放映机将经典红色电影带到观众面前;街区多个24小时书店,设置了红色经典阅读平台,营造出学党史的浓厚氛围;联合府西街小学开展童声红色快闪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加入合唱……
“我特别喜欢那次童声红色快闪活动,游客加入我们一起挥舞国旗的画面,一直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李明慧是熙南里公司党支部一名“90后”年轻党员,她表示,党史学习教育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更能厚植大家的爱国情怀。
熙南里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南京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甘熙故居”。“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充分发挥街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创新推出包括红色交响乐、红色快闪、红色星光露天电影院等在内的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套餐’,让更多市民游客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熙南里公司党支部书记蔡明说。
“田间党建”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手磨辣椒酱变成“双山火辣辣”,小磨麻油改名为“把酒话桑麻”,炒米糖、花生糖改名“双山甜蜜蜜”……在浦口区星甸街道双山村,“85后”党总支书记李巧这两天正在朋友圈推销“粽有乾坤”大礼包,礼包内所有农产品的原料都来自双山村。
浦口区星甸街道双山村党总支开展“田间党建”活动。 双山村供图
双山村村“两委”,平均年龄只有30岁。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班子成员集思广益,创新打造“田间党建”服务品牌,推行“1+5+15”的“两联”服务机制,即党员干部联系5名以上党员,党员联系15户以上群众,充分发挥好党建引领的关键作用,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重点项目深度融合,让党组织活动由室内走到田间。
李巧介绍,自开展“田间党建”活动以来,双山村党员干部把党史学习教育从“会场”向“现场”延伸,从会议室搬到田间地头,一方面交流农村发展经验和思路,另一方面帮助解决群众在生产、销售、就业方面的实际困难,引导党员积极服务村级项目发展,同时把集体收入向改善民生方向倾斜,让村民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成果,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打卡学习
“打卡”百年路,“健步”新征程
“1921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改天换地·新中国成立”“1978翻天覆地·改革开放”“2012-2021·历史性飞跃”。
6月5日,梅钢公司在厂区内举行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点亮绿色梅钢”主题健步走活动,重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光辉历程。
6月5日,梅钢公司举行“传承红色基因、点亮绿色梅钢”主题健步走活动。梅钢供图
一路走来一路歌,沿途“1921”“1949”“1978”“2012-2021”四个打卡点,设有党史知识答题点亮绿色梅钢等互动环节供大家在线参与。在健步走的终点原料码头,大家纷纷上传沿途拍摄的美丽照片并打印上墙,汇聚成“百年、奋进、绿色”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来自炼铁厂的李锐表示,“一路上通过党史展板,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辉煌历程,也见证了梅钢的绿色发展,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奋进梅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