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众多市民走进“红色地标”感悟红色精神

发布时间:2021-06-15 08:34 来源:南京日报

  端午假期众多市民走进“红色地标”感悟红色精神

  寻访“红色地名” 立起“精神坐标”

  本月初,省民政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省文旅厅、省方志办联合发布首批100个红色地名,其中南京共有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李巷等10个地名入选。

  南京诸多红色地名蕴含着深厚内涵,成为党员群众的一座座精神坐标。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不少市民游客利用端午假期开启红色地名发现之旅,寻访红色场馆,追寻光辉历程,厚植爱党情怀。

  雨花台“小雨滴”假期显风采

  端午假期,东南大学学生范嘉一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走进雨花台烈士陵园,当起了“小雨滴”讲解志愿者,接待了一批批来参观的市民群众。“作为志愿者,我讲解传播了英烈事迹,更通过在烈士群雕像下缅怀烈士、在丁香树下追忆英烈亲历、在烈士纪念碑前感受信仰的力量,进一步深刻了解了雨花英烈精神。”范嘉一说。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重要讲话中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雨花英烈的“两高一大”精神,正激励广大青少年奋勇前进。今年以来,雨花台烈士陵园面向中小学生,突出体验教育,开展了“童心向党红领巾绘党史”、“寻访党的百年足迹”红色研学等活动。面对团员青年则突出实践教育,举行了打卡“信仰的力量”青年学习社线路等活动。

  青年在寻访中汲取正能量

  14日下午,记者在升级一新的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入口处看到,排队市民络绎不绝。他们提前打开预约二维码,戴好口罩,文明有序入馆。

  “我们现在史料陈列馆1楼第一部分,这里主要记录的是为了和平进行谈判。”来自济南的邓梓瑶和同学们,跟着微信公众号自助导览的指示,戴着耳机一边收听讲解、一边仔细浏览。“在书上学习了历史故事,如今实地寻访,感受更加深刻,汲取了满满的正能量。”她说。

  梅园新村纪念馆馆长沈浩介绍,经过5个月的提升改造,馆内现藏品以国共南京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成员在梅园新村居住时使用的生活用品、阅读的书籍和出版的报刊以及相关文献、书画为主,共计300多件(套),其中部分藏品此次是第一次与大众见面。

  “亲子参观”深植爱国情怀

  位于鼓楼区青云巷41号的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旧址,如今建成了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纪念馆。端午节当天,鼓楼区傅厚岗社区的党员、居民孙艳带着儿子来纪念馆参观。“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无数革命先烈的付出,以后将再带儿子了解更多的红色文化,让他感受信仰的力量,也让红色精神的传承根植在他的心中。”孙艳说。

  在南京长江大桥南堡,以红旗为背景,摄影师杨婧正在为来参观大桥的游客们留下最美好的瞬间。在大桥上从事摄影工作两年多,杨婧发现,很多老年游客带着孙子孙女前来参观,讲述南京长江大桥的故事,把“大桥精神”发扬光大,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红色寻访“带火”乡村旅游

  端午假期第一天,家住秦淮区的市民刘义敏和两位朋友来到溧水区白马镇红色李巷寻访,在红色照相馆里穿上新四军军装,体验烽火连天的战争场面。“不到实地参观,就难以感受革命斗争的艰苦和先辈们英勇不屈的精神。”刘义敏说,先辈们的故事感人肺腑,催人奋进,通过现场参观,重温百年党史,感触更加深刻。

  据悉,端午假期,红色李巷平均每天有1000多名来自省内外的党员群众前来寻访。

  人气爆棚的红色旅游,带火当地乡村旅游。李巷村民周双林说,自家农家乐客人比去年端午节增长了约20%,每天毛收入有1万多元。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