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览”今起开放,众多“第一”见证南京成就

发布时间:2021-07-01 08:28 来源:南京日报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7月1日起,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党史办、南京市文旅局牵头,会同南京市有关部门和各区共同筹办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览”正式展出,通过8万多字、660多幅图片、30多个视频、480多件(套)文物实物、10多个场景模型,展现南京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

各界党员参观“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览”。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冯芃摄

  各界党员参观“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览”。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冯芃摄

  四个部分聚焦四段历史时期,多角度展现百年历史跨越

  本次展览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舍生忘死、接力革命,最终迎来百万雄师过大江和蒋家王朝的覆灭。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南京人民为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作出的重要贡献。第三部分的时间跨度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第四部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南京人民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强富美高”新南京的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的成果展现。

各界党员参观“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览”。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冯芃摄

  各界党员参观“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览”。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冯芃摄

  众多南京“第一个”元素露面,多维度见证传奇与辉煌

  回望百年历史,多少枪林弹雨的战斗、多少壮怀激烈的牺牲、多少上下求索的追寻、多少执着坚定的前行……在展览现场,记者梳理发现展览中众多“第一个”“第一次”,从一个个侧面展现中国共产党在南京的光辉历程。

各界党员参观“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览”。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冯芃摄

  各界党员参观“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览”。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冯芃摄

  南京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区之一,也是建立中共地方组织较早的城市。1922年秋,南京第一个党小组——中共浦镇小组建立,王荷波任组长。

  党的一百年,有太多值得书写的传奇与辉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南京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创造了很多令人瞩目的“第一”。1951年,南京机床厂生产出第一台六角车床。1955年,研制成功国内首台C112型单轴纵切自动车床。1957年,全国第一所集文化教育、艺术教育与舞台表演于一体的少儿艺术学校——南京小红花艺术团成立。1958年,南京建成国内第一个磷肥厂——永利宁厂。1958年9月30日,我国第一个生产高效化肥的尿素生产车间在永利宁厂竣工投产,奠定了我国尿素工业的基础。1975年12月,中国第一座卫星通信地面接收站在南京建成。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南京市成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5年,南京成为首批在全国开通国际因特网的城市。2017年4月,南京发放了全国首张“不见面”审批营业执照。

文学之都展区。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冯芃摄

文学之都展区。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冯芃摄

  场景模型、实物原件立体还原,情景交融感知“历史性时刻”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现场还设置了“狱中斗争”“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南京长江大桥、金陵饭店等10多个场景模型,吸引观展者驻足细看。

  1960年正式开工、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是当时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它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和气吞山河的“民族气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奋发图强、战胜困难、改造山河的豪迈气概和斗争精神,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时代风采。

曾经的南京新街口第一高楼——金陵饭店模型。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曾经的南京新街口第一高楼——金陵饭店模型。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1983年10月,当时中国第一高楼金陵饭店建成开业。它是中国现代酒店的先行者,曾创下诸多“第一”,在建成后的10多年间一直是南京城市的中心地标。其建成开业增强了南京的国际影响力,被视为南京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标杆。

  现场还展出了480多件(套)文物实物。例如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时期,工人使用过的带有“安全生产”字样的布包、安全帽、手套、千分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送的慰问糖果袋,赠给“最可爱的人”的搪瓷缸;二十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与人们吃穿住行娱息息相关的各类票证等。

衣食住行老物件展。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衣食住行老物件展。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时光转到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大考验,南京以科学务实的行动应对大战大考,用27天实现本地确诊病例“零新增”,45天实现93例本土确诊病例全部治愈“清零”,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答卷上,写下城市精神历久弥新的时代注解。展厅通过独立的橱窗展示签满字的医疗人员防护服,江苏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南京二队、南京鼓楼医院签名旗帜等,一件件带有独特历史印记的实物无一不在诉说那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