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话】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重要指示,即日起,中国南京红色在线将隆重推出百集系列微视频《南京红色100》。通过重温党在南京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示南京深厚的红色“家底”,激励南京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
第五十九集 一人一分钱 建成红领巾广场
“青山有幸埋忠骨,雨花英魂励后人。”
1980年2月,雨花英烈孙津川的侄女孙以智,与坐落在雨花台畔的雨花台小学、工农小学(现雨花台区实验小学)的全体少先队员一起,向全省少先队员、小朋友发出倡议书,开展“向雨花台烈士致敬”活动。倡议要求中有一项内容,是在学习先烈革命精神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每人捐献一分钱,在雨花台兴建“红领巾广场”,以表达学习先烈、继承革命遗志、誓做革命接班人的坚强决心。
在共青团江苏省委的支持下,全省少先队员和少年儿童兴起了为红领巾广场捐款的热潮。
小小一分钱,牵动着千百万颗心,为了挣得一分钱,孩子们拣废纸、拣碎玻璃、糊纸袋、缝手套、割青草、剪兔毛……
少先队员们喊出响亮的口号:“一分钱, 一颗心,不浸汗水,不忠诚。”
很多学校的共青团员和教师也参加了捐款活动。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着红领巾广场的兴建,全国十几个省、市少年儿童纷纷响应,汇来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的钱款。
就这样一点一滴,最终汇成了7万元。
为设计出红领巾广场的最佳方案,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南京市园林设计院、南京市城建局派出设计人员,共绘制了30多张设计图。
最后,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亲自操刀,集各设计图之所长,完成了最后定稿。
1981年6月1日,红领巾广场动工兴建。在建设的过程中,孙以智和少先队员轮流参与义务劳动,拔草夯土,清理碎小石块。在劳动中,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红领巾是烈士鲜血染成的”。
建成后的红领巾广场坐落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的西殉难处以西、共青团路东侧,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
广场的主体建筑是少先台,两边是紫藤花廊。少先台用花岗岩砌造而成,台上树碑,碑高6.5米、宽5米。碑身的正面中心镌刻着少先队组织的标志——星星火炬,背面刻有碑文,记载了红领巾广场兴建的经过。
红领巾广场建成后,成为全市孩子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处重要场所。孩子们一批批地茁壮成长,雨花英烈的先进事迹成为他们强大的精神动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