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红色梅园”,每一片瓦都要编号归位

发布时间:2022-11-25 15:14 来源:南京日报

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保养维护项目通过验收

养护“红色梅园”,每一片瓦都要编号归位

南京是一座红色之城、英雄之城。梅园新村向人们展示了党的历史上辉煌的一页,铭刻着革命先辈的业绩,如一座不朽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

2022年4月开始,梅园新村纪念馆实施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旧址保养维护项目,对建筑外墙、屋面、地面、吊顶、室内外楼梯等进行保养维护,最大限度地保存革命旧址的真实性和风貌完整性。目前,工程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的验收,记者前往探访。

“重回”峥嵘岁月

历史建筑见证“南京谈判”

梅园新村位于“总统府”东侧。据介绍,20世纪30年代初,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汪胡桢在南京集资组建乐居房产公司,将这块地买下后,建造一批房屋。因附近有桃源新村,便将这里取名梅园新村。

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在梅园新村,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谈判,历史上称为“南京谈判”。中共代表团即将抵达南京时,国民党政府将梅园新村30号、17号征收后,交给中共代表团使用。代表团进驻后,因工作需要又购置梅园新村35号。

踏进这几处建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

梅园新村30号是周恩来、邓颖超当年工作和居住的地方。院内,是一幢灰墙红瓦小楼,楼下左边房间是会客室,周恩来、董必武以及中共代表团的其他负责同志,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民主人士、国际友人和新闻工作者,向他们阐述中共的正确主张,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争取广大爱国人士和国际进步力量的同情、支持。会议室中间的圆桌上放着一碗雨花石,红的殷红、绿的碧绿。会客室对面是周恩来、邓颖超的办公室和卧室。周恩来经常在这里召集会议,研究情况,布置工作,起草电文。30号楼上是三间低矮、狭窄的小阁楼,窗户很小,到了夏季,简直就成了大蒸笼。然而,这里却是代表团机要科的办公地点。中共代表团进驻后,为防止特务的监视和破坏,将30号的院墙加高了一倍,还在传达室和后边西晒台上各加盖了一层小楼,不仅解决居住拥挤问题,还可以挡住特务视线。

梅园新村35号是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钱瑛等同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是以廖承志夫人经普椿的名义购买的。这栋建筑是家庭住宅样式,布局紧凑,有一幢二层小楼和两间平房。楼下左边房间是董必武的办公室,再往里是仅有八平方米的斗室,住着董必武和夫人何莲芝以及他们的三个孩子。中共代表团进驻后,为了工作的方便与安全,将梅园新村31号特务监视站相通的原有大门堵死,在东边开了一个小门,与梅园新村30号相通,并在小院内加盖了两座小平房,以此挡住31号特务的视线。东边平房是政策研究办公室;西边平房是警卫室。

梅园新村17号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所在地,与梅园新村30号隔街相望,与35号同为家庭住宅样式,整体墙面是水泥砂浆饰面,表面做拉毛处理。院内有两幢二层楼,北面一幢是代表团新闻组、外事组、电讯室以及十八集团军驻京办事处办公的地方;南面一幢,是代表团进驻之后加盖的,楼上是代表团工作人员的宿舍,楼下是饭厅,也是中共代表团举行大型记者招待会的会场。1946年11月16日,周恩来在这里举行了最后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在会上,周恩来严正指出国民党政府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国民党在梅园新村周边布置了大量特务,距离最近的就是与梅园新村30号一墙之隔的梅园新村31号固定的特务监视站,同时,代表团驻地周围还有便衣特务,他们伪装成小商小贩严密监视来往的新闻记者和民主人士。

1946年夏天,以“社会贤达”身份前来南京参加谈判的郭沫若,去梅园新村拜访周恩来。他在文章《梅园新村之行》中曾详细地描述了代表团驻地的周边环境,“梅园新村的名字很好听,大有诗的意味。然而实地的情形却和名称完全两样。不仅没有梅花的园子,也不自成村落……听说特种任务的机关林立,仿佛在空气里面四处都闪耀着狼犬那样的眼睛,眼睛,眼睛。三十号的周公馆,应该是这儿的一座绿洲了。”

在10个月谈判过程中,中共代表团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指示,为实现和平作出了真诚不懈的努力,同国民党政府代表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出色地完成了肩负的重要使命,由于国民党一意孤行,坚持独裁分裂的内战政策,导致谈判最终破裂。在此期间,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在国统区广泛地领导和开展爱国民主运动,争取朋友,教育人民,对开辟第二条战线,加速解放战争胜利和迎接新中国诞生了,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周恩来、董必武的引领下,中共代表团还培育出忠诚、勇敢、担当、团结的梅园风范,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高风亮节,成为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修旧如旧恢复原貌

拆下的每片瓦都有编号

南京解放后,原中共代表团驻地梅园新村30号、35号、17号随即被人民政府妥善保护。1961年初步建成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办公原址纪念馆,对内开放。1977年,南京市委决定建成对外开放的纪念馆,定名为“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于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自免费开放以来,梅园新村纪念馆年均接待观众达50万人次。

多年来,梅园新村纪念馆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对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进行过多次修缮保护,最大限度地保留旧址及周边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但随着时间流逝,还有城建以及房屋自身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不可避免出现了各类病虫害现象,需要定期进行维护。

2019年,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力度”的要求,按照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安排,梅园新村纪念馆启动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革命文物保护工程。

鉴于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为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根据相关规定,并经向市政府请示同意,梅园新村纪念馆采用直接委托的方式,邀请江苏省设计大师、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专家朱光亚为主创的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团队,执行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修缮方案设计。

为做好科学编制工作,梅园新村纪念馆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并委托专业公司对中共代表团办事处三处旧址进行结构性检测鉴定,经过多轮现场勘查和论证后,最终决定实施保养维护工程。

2020年,中共代表团办事处保养维护工程正式向省文物局批复,11月,省文物局批复同意备案,并要求重点做好屋面维护及排水优化、围墙清洗修补等。2021年10月,市建委批复同意。2022年,经过招投标流程和前期准备工作,4月正式入场施工,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全程参与指导施工。工程范围包括梅园新村30号二层主楼及传达室小楼,梅园新村35号二层主楼及警卫室和政治研究室,梅园新村17号南楼整体和传达室及西楼。

“整个项目按照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理念,坚持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最小干预的工作原则。”苏州香山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钜介绍,他们先是对墙体围墙进行保养维护,主要铲除了以往维修外墙面的粉刷层,恢复清水墙面,对裂缝和破损进行修补。屋面维护则主要解决漏水、局部部位檐口受潮霉变、屋面阴角天沟排水不畅等问题。白蚁是南方地区建筑损害的重要原因,在施工中对吊顶及室外木楼梯重点做了防潮、防腐、防蛀处理。“在修房屋檐沟时,我们要对屋顶的瓦片进行拆除,在拆除过程中,将每一片瓦都做了编号,这样才能定点、精确地放回原有的位置。”何钜说。

保养维护工程是针对文物的轻微损害所作的日常性、季节性的养护,相较于整体修缮、抢险加固等文物保护工程,保养维护工程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对文物本体的影响和破坏,保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更好地保存文物建筑的历史信息,同时也是贯彻文物保护“不改变文物原状”“最低限度干预”原则的最佳方式。

相比于一般建筑,革命旧址的保养维护难度更大。“因为新材料的介入,可能会在风格上与原有的风格不统一,这就需要长时间的调整。”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遗产保护研究院正高级建筑师高琛告诉记者,像外墙面的粉刷,不是简单地重新涂抹,他们把破损的墙体的粉末调入到后加的材料里,这样不管是质感,还是色彩,都会有比较好的融合。

深入挖掘革命文物内涵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22年7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旧址保养维护项目顺利竣工,8月,通过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并按照意见进行整改。近期,工程通过市建委验收,顺利结束。

“革命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革命文物,发挥革命文物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作用,是我们革命纪念馆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办公室主任芦晓莲说。

为此,梅园新村纪念馆采用丰富、生动、多元方式,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同时,更加生动地彰显出红色场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2018年,为纪念周恩来120周年诞辰,梅园新村纪念馆推出“梅园风范——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基本陈列,全面展现了70多年前以周恩来代表的中共代表团集体在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南京,为争取和平、民主的谈判斗争实践。该展览2019年荣获首届江苏省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梅园新村纪念馆对该陈列部分展项和馆区环境进行提升改造,以“人民的希望”为展览主旨,通过序厅和部分展项的改造大幅增强展览的仪式感和教育感,把基本陈列变成时代教育、初心教育的大课堂,突出“南京谈判”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目前,展览展陈面积达1200平方米,展线210米,展出历史图片127幅、文物文献316件,珍贵文物57件。展览以1945年8月至1947年3月为时间跨度,讲述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人民意愿出发,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所做出的斗争史实,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赢得人心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梅园新村纪念馆坚持文物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活化利用革命文物,深入挖掘革命文物内涵,推动革命文物展示利用,推出以“旧址寻访”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梅园党史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实境课堂”,服务主题教育。疫情期间,还推出梅园红“云课堂”,拍摄制作成视频,由专业讲解员带领探访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给观众更加独特的体验。

此外,梅园新村纪念馆还积极对接周边环境提升改造工程,2021—2022年,南京市玄武区实施梅园新村历史街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梅园新村从施工设计、工程施工全程参与,给予专业建议,实现革命文物与历史街区的和谐。

芦晓莲表示,纪念馆将一如既往地做好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为大众传播革命文物和文物背后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朱彦

【责任编辑:吴慧慧】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