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烈名字命名乡村、道路、纪念地等 南京军民携手弘扬英烈精神

发布时间:2023-04-05 20:36 来源:南京日报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娇

通讯员 薛晶晖 王召尧 练红宁

“感受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雨花山冈,满园花香,永远散发着共产党人信仰的芬芳。”4月1日是双休日,南师附小三年级学生吴悠正在雨花台烈士就义群雕西侧的丁香树前尽情抒怀,爸爸妈妈为她录制视频。家长介绍说,清明节前夕,学校布置录制视频缅怀英烈,让孩子们从中获得信仰的力量。

又是一年清明季,人民群众在缅怀祭奠先人的同时,没有忘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捐躯的英烈们,用英烈名字命名县(市)、乡村、道路、桥梁、亭阁、纪念地等,将烈士英名根植于华夏地名中,与大地同在,与日月同辉。作为一座历经洗礼的城市,也是一座英雄辈出的城市,南京的探索与实践成为全国军民携手守护英烈地名,弘扬英烈精神的缩影。

缅怀烈士,感受信仰的力量

“丁香与丈夫乐于泓相识于苏州东吴大学,在革命的洪流中,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4月,经组织批准,两人在上海结婚。9月,因叛徒出卖丁香不幸被捕,12月牺牲在雨花台,年仅22岁。”说起丁香烈士的故事,退役军人、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办公室主任陆军十分熟悉,有时也会为部队官兵等客串讲解。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里有一张特别的照片,是2010年,丁香的家人在翻建旧屋时发现的。近景是凝视前方的丁香,她背后的钢琴上竖立着乐于泓的相片,由于地下斗争的险恶环境,夫妇二人生前只留下了这张特殊的合影。”陆军告诉记者,1982年,在丁香牺牲50周年的纪念日里,乐于泓来到雨花台,在丁香就义的地方,亲手种下了一棵丁香树。1992年,乐于泓病逝,骨灰也深埋于丁香树下。

从2015年开始,每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参加向雨花英烈献花活动的新婚夫妇,都会来到这里聆听丁香的故事,丁香树、丁香路、丁香园,成为雨花台的热门地名和打卡点,盛开的丁香花正吐着沁人心脾的芬芳,仿佛在无声纪念着白丁香烈士。

“如今我们的孩子都4岁多了!”现役军人刘洋展示着手机里的照片,嘴角上扬。8年前,他和新婚妻子参加了第一届“9·30烈士纪念日到雨花台向革命烈士献花”的活动,还有幸被安排在第一列的第一个位置,成为第一对向烈士献花的新婚夫妇。“丁香的故事就像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她在最是芳华的年纪,用行动让我们后人动容,9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崇高的精神和信仰的力量。”刘洋表示,他每年都会带孩子来雨花台缅怀英烈,聆听丁香的故事,也希望从小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向英烈学习的“种子”。

据悉,8年来,已有576对新婚夫妇到雨花台参加向英烈献花活动。

弘扬精神,激发前行的动力

在江宁区汤铜大道(润湖大道)上的后湖村口,有座钢铁雕塑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写着:“红色湖村——1949年江宁解放后,人民政府在烈士战斗和牺牲的地方设置了‘耀华乡’,无论社区建制如何调整,英雄的名字‘耀华’都紧紧相连,耀华社区是以抗战烈士张耀华的名字命名的,1915—1944。”

“通过这座特别的雕塑可以看出,当地群众以英烈名字命名社区的自豪感。”一位下乡寻访红色足迹的老兵说。清明到来,油菜花香,到耀华社区缅怀英烈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除了到张耀华烈士广场举办主题活动,聆听社区宣讲员讲张耀华事迹、学张耀华精神外,还通过宣传长廊上6个板块,深入了解张耀华的历史事迹;走进村头的红色书屋,阅读张耀华烈士故事连环画,特别是让青少年加入学习张耀华事迹的行列。

社区80岁的老人陶洪银说,自己出生时张耀华已经牺牲了,长辈们的讲述让自己知道村上曾有位英雄,后来英雄的名字成耀华乡、耀华大队、耀华村、耀华社区,挺让人自豪的。他还经常叮嘱村上的年轻人,要珍惜这个名字,多为耀华增光。

“耀华社区在烈士精神鼓舞下,农村建设锦上添花,一直走在前列。”湖熟街道耀华社区副主任兼红色文化宣讲员孙乔介绍,村班子带着群众致富,村里一直在变化,公交车开到门口,泥土路变成沥青路,雨污分流做到家门口,垃圾分类自觉作为,每家门口都放有两个垃圾桶,由第三方保洁员上门收取。村风文明,村民和谐,现在90岁以上的高寿老人有38名,社区共有退役军人75人,还在部队的2人。

保护利用,形成独特的文化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作为红色的英雄城市,南京在保护和利用红色地名包括烈士地名方面动作频频。南京市委党史办副主任吴伟介绍,多部门联合挖掘整理出包括重要烈士墓地、烈士故居等各类纪念设施,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资源点165处,南京市先后出台了《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为守护红色文化和弘扬英烈精神提供了法治保障。

近年来,包括王荷波纪念馆、恽代英殉难处、邓仲铭殉难处等,南京市已经遴选公布了三批共50条红色地名,相关部门在显要处设置红色地名标志牌及文化标识,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激励人们在新征程中不忘初心、奋发进取。

去年,南京完成县(区)级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验收工作,按照“应迁尽迁、集中管护”的原则,大力提升了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功能。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会同市财政部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第一时间启动专项行动。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完成迁移保护烈士墓3座,就地保护烈士墓17座,整修烈士陵园看护房3个,新建烈士墓20座,墓区硬化、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修建围墙、纪念广场1.1万平方米。同时,将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列入省双拥模范城(区)创建考评,将烈士纪念设施维修改造资金管理使用纳入单位年度工作绩效和责任制考核,极大提高了烈士纪念设施的维修保护力度。

市双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深耕南京这片红色沃土,把红色基因厚植于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之中,充分发挥烈士褒扬工作凝心铸魂、传承红色基因的宣传教育作用,为全社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吴慧慧】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