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一份1951年4月4日《新华日报》原件被发现,展示了一段鲜为人知又感人至深的史实。该报头版刊载的新闻显示,抗美援朝战争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个归国代表团的三位代表,曾经前来雨花台祭扫英烈,并且代表“最可爱的人”向雨花英烈宣誓:“永远继承你们的革命精神,踏着你们的血迹前进,把革命贯彻到底!”专家表示:这一文献的发现,展现了雨花英烈的事迹与精神也曾经鼓舞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奋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曾于他的回忆录《在志愿军总部》中提到,1951年初,“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邀请志愿军派代表回国,介绍志愿军英勇作战的事迹。当时,前方战斗很激烈,不可能抽出很多人回国。经志愿军政治部研究,确定从各军抽调一批宣传干部组成第一个归国代表团来完成这个任务。”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要事录》一书里记载“1951年2月2日”发生的要闻,就是“回祖国汇报”的志愿军代表“柴川若、嵇炳前、董乐辅、李维英、张甫、窦少毅等6人”,“于本日抵达北京。”
这6位代表不久后分为2个组,分别前往各地。柴川若、董乐辅、窦少毅为一组,前往华东地区的多个城市报告志愿军的英勇事迹。3月26日,他们三人抵达南京,至4月4日才离开南京前往芜湖。
新华社1951年4月4日报道3位代表当天离开南京的新闻电讯中,回溯了他们在南京期间的盛况:“他们在留南京的八天中,先后出席各界人民举行的欢迎会二十一次,向三十四万人作了报告。南京人民广播电台举行的惜别广播晚会,听众也有十万人左右。总计全市约有将近半数的市民听了志愿军代表的报告。”
该新闻电讯也记载,在志愿军归国代表的欢迎会上,南京各界人民“共献金二千三百五十余万元,锦旗六百零七面,书刊二万二千余册,慰劳品六千余件,慰劳信四千四百封。”这充分展示了南京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志愿军归国代表在南京行程的末期,已经接近清明节了。1951年4月4日《新华日报》头版刊发了新闻《志愿军归国代表柴川若等昨日赴雨花台祭扫烈士墓》,记述了志愿军第一个归国代表团的三位代表,在离开南京的前一天(4月3日),专门前往雨花台祭扫烈士的经过。
依据这篇新闻的记载,1951年4月3日上午9时,在时任《新华日报》社社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南京分会副主席的石西民陪同下,志愿军代表柴川若、董乐辅、窦少毅三人前往雨花台,亲手献上花圈。花圈的挽联上写着“继承你们的革命精神,踏着你们的血迹前进。”
随后,大家全体默立,向烈士们致敬。
祭扫仪式的最后,柴川若代表志愿军部队向烈士们发出这样的誓言:“永远继承你们的革命精神,踏着你们的血迹前进,把革命贯彻到底!”
代表志愿军部队宣誓的柴川若,是有“万岁军”美誉的志愿军第38军政治部宣传部长。38军突破三八线时,他曾任38军先遣团政委。作为曾在烽火硝烟之中奋战过的英雄,他向雨花英烈发出“踏着你们的血迹前进”的誓言,代表了志愿军部队的心声。
(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刘正则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