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身穿戎装,东至海防前哨,南到丛林腹地,西赴雪域高原,北达茫茫戈壁……脚步笃信而坚定,将理论“星火”播撒在祖国大地。这就是陆军工程大学“星火”理论宣讲服务政治教员群体。2022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该群体“时代楷模”称号。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他们奔赴座座军营,地方高校,田间地头,由南到北,从西到东,“星火”的力量在不断传播中汇聚。
△俞红为南部战区官兵在线上专题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理论“星火”点亮信仰之光
十余所军地学校观摩,数十名军地专家教授指导,苏冀鄂渝四省五地同步直播……今年6月底,陆军工程大学举办“星火耀青春 思政军课堂”建设成果交流展示活动,这是大学与南京秦淮区17所学校组建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的一个缩影。
“军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把聚焦点和着力点放在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上,这是未来5年我军建设的中心任务……”7月,教员俞红又来到武警部队机关,为官兵们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大学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力军,“星火”群体教员坚持不懈以理论“星火”,点亮大家心中信仰的光。
△陆军工程大学学员理论骨干为学员实地讲授“长胜街”的红色故事 姚瑛/摄
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是一项神圣事业。“作为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员,必须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让党的声音第一时间走进官兵、走进群众。”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研讨中,教员曹二刚这样说。从教30年来,曹二刚辗转数千公里,常常是讨论问题在车上、修改讲稿在路上,始终保持激情、饱含深情为官兵讲好每一课。“理论宣讲不能悬在空中,要与部队建设实际相契合,才能拉进与官兵的距离,提高宣讲效果。”
几年前,曹二刚赴北部战区陆军某旅开展理论服务走基层活动。理论宣讲期间,他得知某哨所仅有一名执勤战士,虽然山路难走,又赶上天气不好,但他坚持要走一趟。到了哨所,曹二刚以拉家常的方式给执勤战士讲了一堂生动的国家安全形势教育课。“行动是最好的教育,表率是无声的教案。”他为基层官兵树立了政治教员的好榜样。
在曹二刚看来,理论宣讲不是短短的几个小时或者一天、两天的事情,他走到哪里都会把联系方式留下来,“不管大家理论上有什么困惑,都可以随时和我交流。我们随时随地提供好理论服务,让强军思想真正走进基层。”
△2023年1月10日,“星火”理论宣讲服务政治教员郭幼茂为陆军边防某旅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将基层作为最生动、最火热的课堂
每一个营区、每一个海岛、每一个点位,“星火”教员们都真情宣讲,再远也要亲身抵达。
老教员郭幼茂是全军党史宣讲团成员,从事党史军史教学研究已有30多年。今年1月,他和“星火”群体教员们奔赴中朝、中俄边境,到某边防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寒冬腊月,当地气温逼近零下三十度。位于吉林省珲春市敬信镇的水流峰哨所地势条件险峻,“去哨所的路上,有一条通向山顶的隧道是必经之路。”隧道是战士自己挖掘的,高度一米多,很多地方只能弯腰通过,不少年轻教员都气喘吁吁,郭幼茂和大家一起坚持,在片刻休息后继续往前走。
到达哨所后,他们指导哨所卫兵创新理论该如何学习,如何把创新理论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如何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强军实践。“基层官兵对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精华的学习是非常渴求的,我们要用学员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地气的语言把理论诠释解读好,帮助战士理解和把握,引导他们将个人发展和强军梦联系起来,增强使命担当,激励他们在建功强军事业的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教员张璟今年3月来到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开展理论宣讲服务。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他一边吸氧一边备课,把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融入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中。看到大家听得入神的场景,他十分动容。在位于中印边界的岗巴营哨所,官兵们给张璟带来的震撼更大。“看到戍边10多年的战士眼神坚定,我更加理解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张璟说,这是一次双向学习的过程,自己也更加坚定了肩负的使命责任,“作为教员,我们要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带到战士们身边,将学研成果及时纳入讲义、带入课堂、带入军营,强化官兵内心深处的责任感、使命感。”
同样是今年3月,西藏军区某部发来感谢信,并寄送一份单位的文化标识——印有“高原雪豹”字样的玻璃雕塑和臂章,感谢“星火”教员丁郁为该旅开展的理论服务。应西藏军区邀请,丁郁精心录制了专题微课《和青年战友谈心——做好人生的选择题》,通过在线的方式为千里之外的边防官兵解疑释惑。目前,微课视频已经送抵平均海拔超过4800米的雪域边关两支边防一线任务分队。丁郁说:“政治教员要像火把一样去点亮学员心灵,贴近学员的思想情感,真正把思想蕴含的理讲透,把对接实践的路打通,才能引导青年官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陆军工程大学“星火”群体二十大精神宣讲
点亮师者火烛,指引逐梦之路
理论方面的疑惑,要在实践中探寻答案。教员传递的思想,往往会改变青年学子的人生选择。
2017届国防生学员刘一鸣,曾参与组织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竞赛,赛后企业赞助商许诺他到公司上班年薪几十万,当时他有些心动。针对这一情况,群体组织教员灵活运用“理论课堂夯根基、随机课堂解扣子、实践课堂给钥匙”三步法,突出讲中国梦、立强军志,讲新成就、浓强军情,讲时与势、激强军气。
“来到陆工大后,听到教员们循循善诱的讲解,感受到身边向上的氛围,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只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强国强军事业,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献身国防、建功军营的信念在刘一鸣心中牢牢扎根。因综合素质突出,2020年刘一鸣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如今他已博士毕业,成为一名军校教员,“希望在工作和学习中向‘星火’群体继续学习,在强军路上继续‘播火’。”
△2022年11月30日,星火理论宣讲服务政治教员群体成员张伟在工兵某旅为官兵进行二十大精神宣讲与“雷锋班”座谈
在“星火”群体的教育引领下,学强军思想、干强军事业成为学员们共同的价值追求。“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首先得有一桶水。”教员张伟是有名的“理论达人”,家中有2000多册理论书籍。这些年,他每到一处都会到当地的红色场馆学习,力求积累第一手案例、实例,为课堂做好准备。
年轻教员刘斐然在导师张伟的引领下,扎实做好理论研究,她参与完成的《革命军人幸福观培育研究》项目荣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作为一名政治教员,要通过理论宣讲坚定官兵的理想信念,让官兵们感到以从军报国为荣的归属感和幸福。”刘斐然说。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星火”理论宣讲服务政治教员群体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官兵,学习宣传习近平强军思想,积极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普及化,将理论火种播撒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和座座军营,宣讲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3个地(县)级市。
“星火”群体由5个理论宣讲服务团队发展而来,政治信仰坚定、师德师风过硬、研究成果丰硕,近5年,这个群体10余篇论文入选全国全军重大理论研讨会,30余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国家和军队级奖项。
△陆军工程大学“星火”理论宣讲服务政治教员李暄走进海防一线岛屿,与官兵一同巡逻 李浩/摄
翻阅“星火”群体常用的数十本理论书籍,里面写下了密密麻麻的学习体会,有追根溯源的理性思考,也有联系实际的深刻感悟。近5年来,他们积极开展理论服务走基层活动,组织宣讲服务600余场,他们既讲清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决策部署,又回答学员“为什么”“怎么干”的追问。
“星火”群体还常态开展爱心助学活动,采取支教下乡、捐资赠物等形式,助力66所学校860余名学生完成学业。在他们的带动下,陆军工程大学学员自发成立“爱心向‘黔’进”爱心团队,连续十余年资助贵州山区小学。正是有了这种胸怀与视野,信仰的火种才会点亮盏盏心灯,燎原大江南北。
通讯员 于鹏飞 朱桁冈 肖力铭 现代快报+记者 卢河燕/文 郑芮/后期 除标记外其余图片为李浩 徐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