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初,一批怀着民族救亡抱负的中国进步青年远渡重洋、负笈海外,学习科学技术和进步思想,在莫斯科留下了学习和奋斗的足迹,其中就有许多雨花英烈的身影。11月9日,“红色火种——雨花英烈莫斯科史料展”在南京市委党校正式揭幕。这也是雨花台第一个以海外珍贵红色档案为主题内容的原创展览。
据了解,2019年,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工作人员首次实施境外史料征集,前往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查询其馆藏雨花英烈档案。经过艰苦努力,在莫斯科查找、收集、复制到数千页珍贵的雨花英烈档案资料,在不少方面填补了英烈事迹研究、党史事件研究领域的空白。
本次展览依托雨花台境外史料征集成果,以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材料,热情讴歌了雨花英烈在莫斯科追寻马列真理、参加重要会议,从事革命工作的经历。也通过原创展览的形式,从一个侧面展现了雨花英烈在异国的许多佚闻和壮举。“展览首次将从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征集而来的30余份雨花英烈珍贵档案史料集中展出,分为‘探寻真理 光明赞歌’‘磨砺党性 淬炼初心’‘万里赴会 凝聚党心’三个部分,通过近100张图片和档案资料,展示14位雨花英烈的事迹。”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副局长杨永清介绍说。
透过浩繁卷帙,倾听历史跫音。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展览中一些史料展现了雨花英烈留苏学习革命真理经历中的细节。如1923年谢文锦在莫斯科撰写的个人学习情况报告表,其中记录了他读过“马克思经济学说、资本论入门、社会主义史、政治常识、工人运动略史、俄国共产党略史、十月革命纪实等”。如胡南生烈士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第一学年课程,通过档案文献显示包括“政治经济学、历史、现代世界观、俄国革命理论与实践、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等”,第二学年课程则更为丰富,不仅包括“中国革命运动史、世界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主义原理”等课程,而且学习经济地理,也要接受每周1天的军事训练(主修步兵操典、射击、武装维修)。
另有一些史料展现了雨花英烈思想认识上的高风亮节,以生动的记述为烈士事迹增补了细节内容。比如雨花英烈李得钊与谢文锦谢曾是师生。1926年1月2日,赴苏留学的李得钊,根据校方要求填写的旅莫中共党支部和中共青年团支部党员团员调查表中,说明他的旅莫费用由谢文锦提供。这展现了这对“师生英烈”之间的又一份情谊。又比如朱克靖烈士在留苏期间担任党小组长时,在1925年1月4日的每周报告表上,曾记录了他的分析:“批评同志绝对不是攻击……是彼此互相批评的意义”;黄励烈士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填写“党员与团员工作调查表”时,在团的工作经验一栏中也写道:“要指导同志须先自己在行动言论上使人信任”。
展览之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内容,是雨花英烈于以振的相关图文。管理局2019年赴“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查询雨花英烈档案之前,这位从黄埔军校走出、1936年牺牲于南京的烈士,其生平经历有很多重要细节都是空白,也从来没有发现过清晰的照片。本次展览之中展示的于以振烈士清晰照片,就是在俄罗斯查询到并且复制回国的。而展板之中展示的档案,也通过权威史料填补了烈士生平的许多空白。如于以振的入党介绍人,此前完全没有资料予以记录。在展览之中展示的一份“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后来使用的新校名)党团员登记表上,能够看到于以振亲笔明确填写了自己入党介绍人是“夏尺冰”和“万宁”。
“此次展览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和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共同拓展干部党性教育路径、创新理论学习载体的重要体现,展出的档案史料对于中共党史研究和雨花英烈研究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我们将继续携手,共同挖掘好、开发好、利用好雨花台丰富的党史资源,把红色基因注入血脉、融入灵魂、化为行动。”杨永清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