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坚持以党员细胞活力工程为抓手,在资源整合、载体创优、成果转化方面下功夫、出实招,持续加强对红色资源的挖掘使用,把革命旧址转化为实境课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赓续精神血脉,凝聚奋进力量,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工作质效。
突出资源整合
推动阵地打造“有形有效”
淮安区深挖本地红色资源,重点打造19个党性教育主阵地,开发红色教育系列课程,编排“学恩来风范”“忆烽火岁月”等8条研学线路,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现场教学;选取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等7个红色党史教育基地,举办党史“云上学”Vlog巡展活动7场,展现党在淮安的红色印迹;选派23人组建讲师团,通过进车间、进站点、进项目一线等方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巡回宣讲158次,加强对新就业群体党员的教育引导;依托各镇街党群活动阵地,开设16个爱心暑托班,为全区930余名留守儿童提供看护服务,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聚焦载体创优
推动党员教育“入脑入心”
坚持聚焦主题主线,开展“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知识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进、以赛促行,掀起“比学赶超”新热潮;搭建党员教育“云平台”,走进周恩来纪念馆、遵义会议旧址等红色纪念地,创新党员教育形式,结合AI技术等,策划制作《我和党旗合个影》H5交互平台,3.7万余名党员互动参与打卡;开展“海棠依旧——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5周年”系列活动,设置“学恩来崇高品质 做跨越发展先锋”主题月,邀请相关人士作《西花厅的家风》专题讲座,300余名机关干部现场聆听,接受思想洗礼。
注重成果转化
推动为民实践“见真见效”
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确定“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117个,建立项目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三张清单”,深入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7089名党员进社区,帮助解决民生实事496件,推动民生领域问题解决落地落实;深入实施“温暖小区”党支部建设工程,探索“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动小区治理模式,成立小区党支部43个、楼栋党小组317个,健全网格治理体系;常态化开办“暖心集市”,建立43个标准化“代办”站点,梳理30多件高频办理事项,统一编制待办清单和办事指南,帮助小区居民解决卫生保健、政务办理、居家养老、幼儿托管等事务,推动小区事务不出门,构建互帮互助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