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后,许包野“收到”雁儿的信

发布时间:2024-04-04 16:15 来源:中国南京红色在线

春和景明,

“雁儿”回来了吗?

来听一首穿越百年的诗——

雁儿呵

我更将我的心事,郑重祝你

你若到了南边

——那是我的家乡

我心爱的人,便住在那里

——《雁儿》节选


你若到了南边

见了我的爱人

你可对她说道

祝你平安

又劳你明年春天

给我带来好消息

——《雁儿》节选

04144119mf1v_副本.jpg

 △ 手写诗集中的《雁儿》一诗

这是雨花英烈许包野留学欧洲时写的诗,

他将思念与爱诉诸笔端,

托雁儿寄给南方的爱人。

鸿雁传书看似浪漫,

背后却是“雁儿”半个世纪的等待。

2024年清明前夕,

现代快报记者跟随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

来到许包野烈士的家乡——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在许包野故居,研究人员发现了

一批尘封在樟木箱里的资料,

其中包含一本手写诗集和多封寻夫信。

04144119lchk_副本.jpg

△ 樟木箱发现大量旧书

他叫许鸿藻。

她叫叶雁苹。

遇见他之前,

她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姑娘,

本名“巧珍”。

结婚之后,

他给她改了个名字。

鸿雁相伴,

苹藻相依。

这大概是天下有情人的夙愿。

她目不识丁,

他就教她识字、读书,

给她推荐奇书《西游记》,

甚至还想带着她冲出“牢笼”,

出来上学、看看外面的世界。

04144119n5u4_副本.jpg

 △ 手写诗集中提到“我的雁苹”

他在一首诗里写道:

“叫我的雁苹/偷偷儿束装赴省……”

他也叫许包野,

是海归博士、“革命圣火接引人”,

将梦想寄托于苍茫大地。

1923年在德国留学时,

由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中共旅欧支部。

1926年下半年,

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任教。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受共产国际的派遣,

秘密回到祖国。

此后,

他化名“阿宝”“保尔”“老刘”,

辗转于福建、江苏、河南,

隐姓埋名与敌人斗智斗勇,

最终因叛徒出卖在开封被捕。

1935年,

许包野牺牲在南京,

年仅35岁。

他,终未再见他的“雁儿”。

守在老家的叶雁苹,

苦苦等待了丈夫半个世纪。

“雁儿”不知来去了几回,

她始终没有他的消息。

1955年,许包野的三弟许英藻来信,

邀大嫂叶雁苹到新加坡一起生活,

信中谈到了大哥一直没有音信。

然而,叶雁苹拒绝了。

鸿藻还没回来,

雁苹怎敢离去……

时光荏苒,

转眼到了20世纪70年代,

雁苹还是没有鸿藻的消息,

陆陆续续去了三封信,

依旧没有回音。

她忍不住又提起笔:

“许鸿藻阿宝……”

这封信很长,

诉说着思念与爱,

也谈论着家长里短的闲话。

04144119sn9a_副本.jpg

 △ 叶雁苹的寻夫信件

直到1982年,

叶雁苹深感自己身体每况愈下,

也许终有一天,

她没法继续等下去……

于是她给组织写信,

寻找丈夫的下落:

“不知他为何失为何死使我痛心”

“全是一生参加革命工作,

鸿藻今年八十三岁……”

从青春少艾到白发苍苍,

鸿藻一直未归,

雁苹一直在等……

经过几年的努力,

党史部门终于查清了许包野的革命经历。

1987年3月,

广东省人民政府追认许包野为革命烈士。

此时距离他牺牲,

已经过去了整整52年。

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是《江苏文库·研究编》等在提到江苏红色文化时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

《江苏地方文化史》系列卷首,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在《江苏地域文化的特色与精彩》一文中写道:

“数以万计的革命烈士为反抗侵略、人民解放和国家新生而在江苏土地上奋斗和牺牲,以鲜血铸造伟大民族精神。”

伟大的生命不朽的诗篇

他们是英雄也是平凡人

眷眷深情心系家人身许家国此生不悔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

这盛世繁花似锦

请为他们献上一束花

清明 致敬英烈

记者 刘静妍/文 施向辉/摄 孙佩佩 高航/视频


【责任编辑:吴慧慧】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