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户籍卡上24岁的父亲,“渡江第一船”船工后人忍不住哽咽流泪

发布时间:2024-04-23 10:26 来源:中国南京红色在线

75年前的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一举解放南京。其中,“京电号”小火轮的船工们轮替交接,驾驶“京电号”小火轮,冒着枪林弹雨往返长江两岸数趟,持续奋战11个小时,共运送14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到达江南。“京电号”因此被誉为“渡江第一船”,如今被陈列在渡江胜利纪念馆门前。

22221657lun5_副本.jpg

△京电号

为庆祝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5周年,4月22日,由南京市档案馆、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博物总馆主办的“战斗在敌人的心脏——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南京地下党员户籍档案史料展”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开展。跟着这场展览,追寻长江文化中的一段红色记忆。

22221657wmuw_副本.jpg

△“京电号”船工

父辈的这些户籍卡,他们第一次见

展览开幕前,现代快报曾报道《“渡江第一船”7名船工户籍卡被发现,南京市档案馆在寻找他们的亲属》,引起广泛关注。这些户籍卡在此次展览中首次公开展出。展览开幕式上,部分船工的家属来到了现场。这批户籍档案,他们也是第一次看到。

22221657gmso_副本.jpg

△“京电号”船工黄纪发之女 黄红菊

“我爸爸黄纪发是‘京电号’的水手。‘京电号’的正驾驶黄兴法是我大伯。”指着玻璃展柜里的老照片,76岁的黄红菊老人十分自豪地向大家介绍。她1948年出生在老家宁波,伯父、父亲驾驶“京电号”小火轮运送解放军过江时,她才1岁,虽然不曾亲历,但她从小就经常听家人说起这段故事。

22221657lmwy_副本.jpg

△“京电号”船工吴诚聚之子  吴晓风

“父亲已经去世了,我非常想念他。”“京电号”司炉吴诚聚的儿子吴晓风今年65岁,他看着户籍卡上父亲24岁时的照片,一时间难掩激动的心情,忍不住哽咽、流泪。这次,他专门带来了珍藏的老照片,分别是父亲1957年、1963年参加市委党校学习时的合影。

家庭党支部、革命伴侣,隐秘而伟大

南京的解放,离不开冲锋在前的战士和支前民工,也离不开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的中共南京地下党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市连续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户籍调查行动,对南京市人口进行重新登记,留下了一批约150多万份南京居民人口户籍档案。这批户籍档案的首次公开,也揭开了“战斗在敌人的心脏”的中共南京地下党员的“隐秘而伟大”。

222216571k3d_副本.jpg

△南京家庭党支部

展览中的珍贵照片、档案史料及实物,许多都是首次公开对外展出:有执行特殊任务的王嘉谟、王嘉猷、王嘉训、王嘉言、傅积嘉组成的“家庭党支部”户籍卡;也有情报系统和策反系统负责人卢伯明、史永,还有活跃在情报战线的沈世猷和丁明俊、张一锋和马常卿两对革命伴侣的户籍档案。

22221657f7g7_副本.jpg

△沈世猷和丁明俊

南京解放前夕,为了摸清南京的国民党各级机关的地情资料和隶属情况,王嘉谟、王嘉猷等“家庭党支部”成员经过秘密调查,整理出一整套地籍图、登记册等资料和一套图表。这些调查材料后被编入《南京概况》和《南京调查资料》,作为接管依据。这两套材料在解放和接管南京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家庭党支部是党在特殊年代、特殊历史条件下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根据现存的档案史料记载,王嘉猷家庭党支部是南京党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家庭党支部。

近300件档案史料、实物集中展出

1949年4月21日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全线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胜利解放南京。南京的解放,离不开在烽火硝烟中冲锋陷阵的解放军战士,同样也离不开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的中共南京地下党员。

22221657cd8y_副本.jpg

△展览现场

2021年以来,南京市档案馆和市委党史办、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联合就中共南京地下党员户籍档案开展整理研究,整理挖掘出了一大批中共南京地下党员的户籍卡档案。

南京市档案馆宣传教育处处长王伟介绍,此次展览展出了首批整理出的中共南京地下党员的户籍卡档案。展览分为“ 隐藏在户籍档案中的地下尖兵”“战斗在敌人心脏的英雄群体”和“夺取南京解放的伟大胜利”三个部分,包含160余张珍贵历史图片,近300件档案史料、实物。

该展览将持续到6月下旬,可以通过“博物南京”公众号预约团队参观。

通讯员 王宇 记者 刘静妍/文 钱念秋/摄

【责任编辑:吴慧慧】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