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指出,在党的初创时期和大革命时期,江苏是我们党活动的重要区域。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用好雨花英烈红色资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雨花英烈事迹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台干部学院组织专家学者研究高文华、史砚芬、贺瑞麟、张霁帆等烈士的英勇事迹。现将其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张霁帆:雨霁扬帆济天下
杨柳 郑凯利
在《雨花英烈家书》中,首篇选录的是张霁帆烈士的家书,读来感人肺腑。张霁帆,曾用名张慕鸿、张询卓,是大革命时期优秀的青年团干部,也是牺牲在南京的第一位共产党员,牺牲时年仅25岁。
少年胸中有丘壑 得遇良师振山河
1901年,张霁帆出生于四川宜宾大坡垴一户贫苦农家,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的大动荡、政治的大变革时期,四川军阀、土匪横行,民不聊生、百姓艰难求存。张霁帆因家贫曾一度辍学,后依靠姑母和堂兄的资助才能继续学业。家境贫寒使他体会民生疾苦,求学不易让他格外刻苦用功。大哥在他17岁时惨遭杀害,使得他对混乱动荡的社会更加厌恶,张霁帆意识到,必须寻找到一条改变现状、救民于水火之路。
1921年,张霁帆考入川南师范学校,在这里,他遇见了影响他整个人生、带领他走上革命道路的人生导师——恽代英。此时的恽代英是川南师范学校的教务主任,后任校长,他聘请思想进步的教师任教,采用新学制、新教育理念、新思潮课程,极大地解放了学生们被禁锢已久的思想。在这所学校,张霁帆了解到马列主义,在恽代英的影响下,他还阅读了《共产党宣言》《新青年》《新潮》等书刊,积极参与读书会、学行励进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进步社团。在这里,他的思想受到了启迪与涤荡,革命的种子悄然萌发。
从书中、从恽代英每周两次的演讲中,张霁帆深刻认识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封建军阀对百姓的残害,更激起了他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决心,而他思想的迅速进步也得到了恽代英的认可。1922年5月,恽代英建立了泸州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张霁帆正是由恽代英亲自介绍并第一批发展入团的6名团员之一。他就此踏上了革命道路,矢志不渝。
革命斗争繁磨砺 热血成长显担当
入团后,张霁帆主要负责宜宾等地团结青年、发展团组织工作,并很快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斗争。此前不久,封建军阀趁恽代英前往上海之际撤销了他的校长职务,解雇他聘任的教师,不久又将恽代英扣押。张霁帆发动川南师范的学生进行请愿、罢课,联合优秀教师发起“择师运动”,这一运动很快得到成都、重庆等四川各地学校师生的声援并以胜利告终。此番历练不仅使张霁帆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让他积累了领导学生运动的经验。
1923年,张霁帆随恽代英一同前往成都,进入成都桑蚕专科学校学习。在这里,他继续组织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宣传、游行等活动。与此同时,他逐渐意识到改造思想的重要性,便与王右木配合,编辑发行刊物《青年之友》,发表革命理论,传播革命思想,启迪青年大众。他还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外围组织——青年之友社,团结一批有志青年砥砺学业,关心国事。丰富的斗争经历加之在青年学生中的巨大影响力,让张霁帆当选为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第四届执委会书记,作为川南学生代表出席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并经由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的张霁帆,经历了革命工作实际的锤炼,积累了更多的革命斗争经验,从具有朴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热血青年,逐渐转变成了一名有坚定马列主义信仰的共产党员。
此后,张霁帆受团中央派遣,在南京、上海等地领导过革命运动。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全国各地掀起了反帝热潮,李大钊等人筹划在河南成立党组织,张霁帆作为全国学联特派员受命到河南指导工作。其间,他组织成立“青年协社”,出版进步刊物《河南青年》,加强青年团体斗争的力量,并深入河南乡村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为党开展农村工作积累经验。
从四川到河南,两年多的时间里,张霁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工作能力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被组织留在河南,担任中共豫陕区委委员兼共青团书记。在革命斗争活动的磨砺下,此时的张霁帆已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共产党员,他的信仰淬炼得更加坚定,斗争手段也更加多样。
愿得此身长报国 视死如归舍亲眷
1926年,张霁帆承担起豫陕区委向党中央请示汇报的任务。由于夜以继日工作,张霁帆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急需调理,同志们劝他离开河南暂作休养,但他说“惟因战争患难之际,不便弃人而独居逸地”,他冒着生命危险多方奔走,同各地组织保持着联系。在此期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各地军阀也加紧了对革命者的镇压与迫害。1926年8月,张霁帆在上海结束工作后乘火车返回河南,途经徐州之时被反动军阀军警扣押,敌人搜查到他随身携带进步书刊和重要文件,将他押解至南京,关进了小营陆军监狱。
在狱中,张霁帆受尽折磨,沉疴病体得不到任何医治,只有施加于身的酷刑拷打,但他铁齿钢牙,严守党的秘密,痛斥军阀祸国殃民的行径。他在预感自己时日不多之际,给家中去信,假称政府派他“去苏联考察教育”,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情况,细致嘱托家中事宜,希望年迈体弱的父母不要为他牵挂惦念。当月,张霁帆被敌人秘密毒死在狱中。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在张霁帆的身上既有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也有对家人的体贴和温情,为了心中未竟的革命事业,他决然舍生取义,献身革命理想。
张霁帆牺牲在25岁的年华。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他始终不忘救国救民的初心,将自己全部的青春献给了革命事业,正如他在家信中所说“不回顾一切的既往,不忧虑一切的将来,只猛勇的向前”,他放下了对父母的不舍牵挂,放不下的,是身为共产党人兼济天下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