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梅园新村,回望78年前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发布时间:2024-10-10 16:31 来源:紫金山观察

秋日里的长江路,梧桐浓荫蔽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内,周恩来铜像身姿矫健、气宇轩昂。78年前,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就是在梅园新村的3栋民居中,为民主据理力争、为和平奔走疾呼。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南京档案史料展”将于9月底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开展。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里,通过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回望曾经那段峥嵘岁月。

一砖一瓦、一景一物

皆是历史的见证者

推开梅园新村30号的铁门,高高的围墙后,两株柏树遒劲挺拔。与78年前相比,小小的院落几乎没有变化。

1727932715194_副本.jpg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组成。

1946年5月,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到南京,入驻南京梅园新村,与国民党政府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谈判,被称为“南京谈判”。

1727932715268_副本.jpg

中共代表团办事处包括梅园新村30号、35号、17号,内设有复原陈列。梅园新村30号是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当时国民党在驻地周围设有固定的特务监视站,代表团为防止其破坏,将30号的院墙加高,并在传达室、汽车间和北屋上面加盖一层小楼,现风貌依旧。

梅园新村35号是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钱瑛等同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叶剑英也在这里住过。

梅园新村17号是代表团对外办事机构,院内有两幢二层楼,周恩来常在此举行记者招待会。

当时,这个看起来风平浪静的居民区,其实危险无处不在。电影《一号目标》真实还原了当年的场景:与梅园新村30号一路之隔的31号,两个窗口后面总有一双眼睛虎视眈眈;街头巷尾到处是乔装成裁缝、鞋匠、黄包车夫、算命先生的特务,每个到访的客人都会被跟踪盯梢;代表团的汽车一出门,国民党的“尾巴”立即如影随形……曾经到访过梅园新村的郭沫若,在《南京印象》中留下这样的文字:“仿佛在空气里面四处都闪耀着狼犬那样的眼睛,眼睛,眼睛。”

300多件文物文献

多媒体互动,再现“南京谈判”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史料陈列馆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两层现代建筑,采用了传统四合院的格局,周围有颇具民族风格的老虎窗、石刻镂空窗,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陈列馆内设有基本陈列“梅园风范——中共代表团在南京”,于2018年1月8日开展,分为“为了和平,进行重庆谈判”“进驻梅园,开启南京续谈”“审时度势,力控严峻局势”“扩大统战,开辟第二条战线”“坦诚相待,从容应对调解”“抵制国大,使中共赢得人心”六个部分,以国共南京谈判史为主线,以革命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弘扬梅园风范为主题,运用现代化的陈列展示手段,通过300多幅(件)历史照片,珍贵文物,以全景式、全方位、多角度的方式,展现了70多年前中国命运转折交汇点上国共谈判的历史和赢得人心的角逐。2019年11月,该陈列荣获江苏省博物馆学会颁发首届(2016—2018年度)“江苏省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精品奖。

“我们的四十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展”“国家记忆·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50周年档案史料展”“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档案文献展”“心向党 正青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南京史料展”“将一生献给中华民族奋起复兴事业——纪念邓颖超同志诞辰120周年专题展”……为弘扬伟人风范,纪念馆每年都结合国家时事宣传热点及重要纪念日自主策划一系列高质量的专题展览,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沉浸“梅园记忆”

传承赓续红色血脉

在周恩来铜像前,开展献花、追思、诵读等仪式的缅怀活动;在中共代表团七位成员雕塑旁,观看《人民的希望——中共代表团在南京》视频;在周恩来图书馆寻找那段峥嵘岁月的记录……

“南京的文博场馆在国庆节期间准备了很多活动,我准备让儿子参加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开展的‘神秘的电码’活动,然后再带他看看馆里的展览,让孩子明白今日生活来之不易。”家住江宁的张欣然说道。

“希望每个观众,都能在这里接受一次精神洗礼,汲取奋进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馆长孙烈涛告诉紫君,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自对外开放以来,每年年均接待观众35万人次,年度讲解服务1800场,开展各类社教活动近200场次。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整合馆内红色资源,打造“梅园红”党建品牌,以党建赋能业务发展,先后推出“5+3沉浸式体验、仪式感传承及分级分类宣教模式”“红领巾小小讲解员”“助残服务团队”“红色宣讲团”等“梅园红”品牌子项目。“梅园红”红领巾讲解员培养计划——沉浸式思政课程,获得2024年南京市中小学生优秀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一等奖。

孙烈涛表示,作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教育基地,梅园新村纪念馆将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库功能,进一步深化“梅园红”党建品牌建设,继续探索党建推动赋能各项业务工作的新路径,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梅园红”红色文化宣教党建品牌的鲜明特色,精心打造出更加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优秀红色旅游产品,从中聆听红色文化之韵,体会红色文化之情,感悟红色文化之志,铸就红色文化之魂。

文物故事

周恩来、董必武乘坐过的“别尔克”汽车

1727932715062_副本.jpg

1946年5月,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来南京,入住梅园新村17、30、35号。由于工作需要,从上海购买了一辆美国“别尔克”黑色小轿车,并由司机段廷英驾驶至南京,牌号为“京1645”。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董必武等人不仅乘坐这辆汽车进行谈判、拜访民主人士,还常常护送党的地下工作者。

周恩来曾在这辆车上,与地下党员、“佩剑将军”张克侠秘密商谈策反国民党部队起义之事。1965年,梅园新村纪念馆通过与有关方面联系,从上海将这辆车征集过来,半个世纪过去了,这辆“别尔克”小轿车虽然式样陈旧、历经风雨,却依旧闪耀着光泽。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中共代表团户口卡

1727932795122_副本.jpg

1946年5月,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来南京,工作人员先后有200多名,国民党政府为了监视中共代表团工作人员的行动,对代表团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都进行登记和备案,建立集体户口卡和个人户口卡,即户卡和口卡,类似于当前的户口本和身份证,获取代表团工作人员信息,以便实施更加有效的监视。户口卡上的户主都是周恩来,其中个人户口卡详细登记了姓名、教育程度、职业、年龄、属籍、居住年月和身份证字号等个人信息,并贴上了照片。新中国成立后,梅园新村纪念馆从市公安局敌伪档案里查找到的户口卡共有集体户口卡22张、个人户口卡87张,包括周恩来、邓颖超、李维汉、廖承志、钱瑛等人的户口卡,它们是国民党监视中共代表团的历史见证。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周恩来、邓颖超等人为鲁明、林冈结婚题写的红绸贺礼

国共南京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工作的同志前后有2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周恩来等中共代表团领导对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关怀备至。许多在代表团工作过的同志后来都回忆说:当时,谈判斗争虽然艰苦,但是在周副主席身边,我们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那样和谐温馨。

1727932756344_副本.jpg

在新华日报社工作的鲁明和林冈喜结良缘那天,邓颖超叫身边的同志设法找来一块红绸,请德高望重的董必武在上面题词,作为贺礼送给一对新人。董老欣然挥毫,“天作之合”4个大字一气呵成,周恩来、邓颖超、陆定一、廖承志、潘汉年、宋平等几十位同志也纷纷签名表示祝贺。周恩来、邓颖超还深情地嘱咐他们:夫妻之间既是革命同志又是爱人,应该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助、互让、互谅、互慰,这样才能搞好夫妻关系,才能携手前进。火红的红绸映红了同志们的脸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更在他们的心中燃烧。

国共谈判破裂后,1947年3月,当国民党政府责令中共代表团工作人员限期返回延安时,时局已相当险恶,但鲁明、林冈夫妇对这条红绸却倍加珍惜,将它带回了延安,最后带到了北京,直到1986年工作人员去北京征集时仍保存完好。红绸贺礼体现了革命同志间真挚的友谊和大家庭的温暖。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责任编辑:吴慧慧】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