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论述,用好用活雨花台丰富红色资源,自2016年起,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始实施新一轮文物史料的征集,并命名为“红星计划”,内容包括“让文物回家”“让文物活化”“让精神弘扬”“让基因传承”,该项目列入了南京市“弘扬雨花英烈精神四年行动计划(2022—2025)”。
自“红星计划”开展以来,得到了烈士亲属和各地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心支持。12月3日上午,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一位是俞秀松烈士的后人俞敏,一位是邓中夏烈士的后人桂琪,他们的父辈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早期领导人。
俞敏是俞秀松的“继子”,最近20多年里,他一次次前往俄罗斯寻找俞秀松及那一代共产党员的档案史料,10余次赴海外收集第一手档案,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俞敏偶然发现了苏联中文报纸《工人之路》,上面有邓中夏撰写的《呜呼,彭湃同志之死》等7篇文章。得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举办邓中夏诞辰130周年专题展览,俞敏便动员上海音像资料馆的负责同志,向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和桂琪赠送了邓中夏在苏联中文报纸《工人之路》上发表的7篇文章资料。
桂琪是邓中夏妻子夏明的儿媳,她爱人李致宁与母亲夏明一起,按照毛泽东主席给夏明的信中所说,“继启汉、中夏之遗志”,长期收集革命烈士李启汉、邓中夏的史料,并编辑出版《邓中夏文集》。李致宁去世后,桂琪也将丈夫李致宁保存的有关邓中夏的资料捐赠给档案馆和纪念馆,今年烈士纪念日,桂琪出席邓中夏烈士诞辰130周年专题展览时,将夏明20世纪30年代在狱中写的6本日记捐赠给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这次,桂琪又将夏明在延安时期写给远在莫斯科的杨之华(瞿秋白爱人)两封家信(复印件)再次交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信的内容是希望杨之华关心留在莫斯科保育院邓中夏与夏明儿子steel邓。
为推进“红星计划”,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着力提升软硬件水平,出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文物史料征集工作管理办法》,对文物库房实施预防性保护工程,改善了保存环境,为新征集的文物史料提供一个安全、洁净、舒适的“家”,同时,通过征集成果的宣传与推广,举办各类展览,切实提高征集工作实效。自“红星计划”实施以来,每年新增文物藏品在百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