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25年4月17日19版 版面截图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罗溪中心小学教学楼前,30名五年级学生代表整装待发,从学校国防教育展厅出发,依次参观长江之畔的“渡江一号”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长江一号”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通过沉浸体验、互动问答、情景课堂等形式,上一堂行走的国家安全思政课。
嘹亮的军号声中,同学们仿佛置身军营,被国防教育展厅里各式各样的照片所吸引。
同学们边走边看,边问边记,来到一墙之隔的航空体验馆。“哇!你们看这架飞机真漂亮。”大家随声音望去,国产C919大飞机模型就在场馆正中间,同学们瞪大眼睛,专注地欣赏着大国重器之美。带队老师杨继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了“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意义。
接下来,同学们来到长江边的“渡江一号”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当年就是在这里,魏村义渡一号船的船老大秦长贵凭着娴熟的驾驶技巧和对水路的熟悉,避开敌人重重炮火,第一个驾船把解放军指战员们送上岸……”杨继芬说。
“老师,小木船怎么能在枪林弹雨中坚持那么多次往返?”五年级一班的学生邢翊宸在听完“扬子江上英雄船”的事迹后追问。
“因为船工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送解放军过江!”同学们听后发出惊叹,“是英雄们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安宁。”
同学们站上江堤,抬头是宛如巨龙的常泰长江大桥,课本里的“天堑变通途”就在眼前;四周草木萌发,芦苇丛中惊起的白鹭划破春日寂静。
“长江里生活着4300多种水生生物,我们每个人都要争当生态环保卫士,守护我们的母亲河。”登上“长江一号”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程绫绡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沉浸式的生态安全课。
阳光洒在长江之上,江水与天空融为一色,思政课也画上了句号。回程途中,孩子们还在热议:“原来国家安全不只是战士站岗,还是我们把知识变成科技创新的力量”“国家安全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更是每个人的事”……
从航天国防到红色记忆,再到长江大保护,不同层面的国家安全逐渐变得立体起来,孩子们对国家安全的理解又加深许多。
“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我们触摸到国家安全的立体维度,通过可触可感的教育场景,让青少年在行走中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理解国家安全的千钧分量。”罗溪中心小学校长鄂汉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