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的一天,南京中华门,治安检查站的解放军战士正警惕地注视着来往的行人。
临近傍晚,城门前来了一个面黄肌瘦的行人。他想进城,却欲进又止,迈出的脚步又慢慢地收回。当与站岗的战士目光相触时,他眼神躲闪,慌忙低头。
战士见状想要上前询问,此人竟拔腿就跑。
由于其身体羸弱,战士没花多大力气,就追上并将其制服。
2018年12月,封闭维修两年多后,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在即。22日,长江大桥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桥头堡的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
当年设计桥头堡的时候,钟训正刚刚三十出头;如今,钟院士已九十高龄。几十年弹指一挥间,长江大桥的桥头堡已成为国人心目中的经典。
看到桥头堡修缮如故,钟院士牵挂的心安定下来。
抗战时期高淳党组织的建立可分三个阶段:一是开创阶段;二是地下党活动阶段;三是从1943年至1945年发展高淳游击根据地阶段。
百集微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创作座谈会暨拍摄启动仪式在京举行,该微纪录片预计2021年4月播出。
1951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成立,刘伯承担任院长。
刘伯承常说:“搞剧团要有梅兰芳那样的名演员,开医院要有手到病除的高明医生,办学校则要有一支精通业务的高水平的教员队伍。”
但在军事学院成立初期,教员非常缺乏。尽管从华东军政大学调来一部分教员,但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经中央军委批准,刘伯承大胆从原国民党军官中筛选一部分留作教员。
在聘请教员的过程中,还传出了一段“三顾茅庐”的佳话。
今天,以“唱响烈士‘遗作’,传承雨花英烈精神”为主题,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和南京市中山小学同步上了“开学思政第一课”。
在反动的妇运逆流中,国民党官办的妇女组织——南京市妇女会以及宋美龄领导的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也充当了宣传工具。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里,珍藏着一本回忆录——《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作者名叫卢大容。他的爸爸,就是雨花英烈卢志英。
教育家陶行知曾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倾其一生,就是发展平民教育。
在南京,也有这样一名教师:放弃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志愿到乡村小学任教,一干就是近40年。
他就是杨瑞清,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被人们誉为新时代“陶行知式的乡村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