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胜利纪念馆在宣传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立足于游客的体验感知角度,精心打造了“一节课、一段路、一面旗”的红色旅游课程。
这是一张老照片,黑白画面,微微泛黄。照片里的人物,是一群带着红领巾的孩子,他们簇拥着一面少先队队旗,小脸稚嫩,却是一脸端庄。
这群孩子,是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于1950年的六一儿童节在南京留下了这张合影。
8月3日-7日,由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主办、耳朵里的博物馆承办的2020雨花台青少年红色演讲线上夏令营结营啦!
1932年春至1937年8月,王范曾在南京度过了5年多不屈不挠斗争的铁窗岁月。
在六合区竹镇镇的一条老街上,坐落着一处新四军抗战遗址——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信仰的旋律 时代的歌声——雨花英烈生前原创歌曲展》在雨花台烈士陵园展出,吸引了数以十万计的观众驻足观看。
党为了更有利地开展革命工作,1927年8月在中央召开的“八七”会议上决定在各级组织间设立党内交通。
老一辈革命家惠浴宇就被党籍问题所困扰,在无奈惆怅之时,请陈云为其证明了党籍。
1927年,南京,一条小船缓缓停靠在长江边的码头上,船上下来几名年轻男子。
为首的男子衣着朴素,眼神中却充满了坚毅,似乎在说:“南京,我来了。”
男子名为宋绮云,时年23岁。
他后来被世人熟知,源于一本著名的小说——《红岩》。书中,他的儿子名叫“小萝卜头”。
1949年9月6日,解放前夕,宋绮云和妻子徐林侠,还有儿子“小萝卜头”被敌人残忍杀害,人们将他们称作“一门三烈”。
少有人知的是,“小萝卜头”之父和南京清凉山还有一段故事。
这个暑假,小雨滴南农分队以雨滴云讲解、雨滴微团课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调研,成员们深入了解雨花英烈精神,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