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百年雨花魂 | 17岁,他把青春热血抛洒在雨花台

在雨花台,长眠着一位年仅17岁的少年英雄——石璞。

大国之翼 试飞英雄的生死七秒

有人说,李中华是为了试飞而生。

23个春秋与蓝天为伴,李中华试飞过3个机种、30多种机型,成功处置15次空中重大险情、5次空中特大险情,谱写了中国试飞员的传奇篇章。

2007年,李中华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2017年,他再被中央军委颁授“八一勋章”;2019年,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薪火相传 “90后”特级教师王兰

在群星璀璨的小学语文界,有很多耀眼且影响深远的“明星”,今年95岁的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教师王兰就是其中之一。

1978年,王兰和斯霞等18位中小学教师,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紧接着,“南京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她更是拿到手软。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王兰坚守一线,教学带徒长达六十余年。她提出要“上好每一节课,不放过每一个难点;教好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后进孩子”。

从“红色牧师”到“开国第一宴”操盘手

1947年9月24日清晨,位于北京交道口京兆东街24号院的一间屋子里,一名男子端坐在电台前,戴着耳机紧张地收发着电文。

正当他像往常一样准备结束任务时,一群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的特务突然破门而入,抓走了这名男子,并当场从屋内搜出了一部电台和大量电报原始文稿。

原来,这个小院儿里住的并不是寻常百姓,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设立的秘密电台就隐藏在这里。特务们看到这些原始文稿简直如获至宝,其中,有一封电报很不一般,居然写在了香烟盒的背面:“孙决心合作,请速派负责人员来商——余心清。”

这封电报为何如此特别?余心清又是谁?

1949国庆 200人36小时赶制18000面国旗

1949年10月2日,《新华日报》刊载了一幅南京被服厂女工精心赶制五星红旗的照片。

照片正中,女工张玉霞正手持熨斗熨平国旗上的大五星;画面左边那位头戴军帽、身穿军装、笑得合不拢嘴的女兵叫吴海影,是三野文工团团员;画面右边还有许多女工,正低头在缝纫机上全神贯注地操作着。

这张新华社摄影记者邹健东在新中国成立前拍摄的照片,定格了南京被服厂工人忙碌又欣喜地赶制南京第一批国旗的瞬间。

大阅兵背后故事 将军领队来自南京

1955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红旗飘扬,格外庄严。

受阅部队指战员佩戴肩章、领章、军衔,军容严整地通过天安门广场,英姿豪迈。

这是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首次阅兵。

其中,南京军事学院方队是阅兵第一方队,领队刘子云三天前刚刚被授予少将军衔,以将军领队的身份率队受阅。

这也是国庆阅兵中第一次出现将军领队,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的崭新风貌。

1982,南京人大国徽往事

南京市北京东路41号,曾经的国民政府考试院,如今是南京市委大院。院内的3号楼,是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一个“浑身都是故事”的地方。

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是南京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市人大常委会则是其常设机关。常委会会议厅是市人大常委会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依法代表850多万南京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场所。

走进会议厅,迎面一枚鲜红的国徽庄严地悬挂在主席台正中央。这是1982年工作人员专程从北京“抱”回来的,与南京人大共同走过近40个春秋。

传承红色基因,圆梦全面小康 | 雨花台金牌讲解员再创佳绩!

9月29日下午,江苏省红色故事宣讲大赛成果展示暨颁奖典礼在南京举行。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 南京人这样“庆生”

从1949年至1966年,每逢国庆,南京都会举行盛大的游行集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其中,最重大的一次游行莫过于1959年的国庆大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