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起源于南京六合民歌《鲜花调》,由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在六合一带采风汇编整理而成。
1942 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一个雨天的下午,年仅14岁的小团员何仿(著名军旅作曲家,原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听当地人说附近有位艺人不仅吹拉弹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间茅屋里找到了那位艺人。艺人很热情,问何仿有没有听过《鲜花调》。何仿摇了摇头。艺人说,这歌在清道光年间六合一带就有人唱,蛮好听的。说着艺人拉着琴唱了起来: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年轻的何仿一下子就被这首悠扬动听的《鲜花调》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不仅用简谱记下了这首歌,而且按照艺人的方法准确地唱了出来。何仿考虑再三,将歌中三种花改为一种花,更改后的歌词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1957 年,已是前线歌舞团作曲兼指挥的何仿率合唱队到北京参加全军文艺会演,修改后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一炮打响,不久被正式制成唱片,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1959 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唱响。从此《茉莉花》一发不可收,唱遍了世界各地,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
1997 年6 月30 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 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奏响了脍炙人口的《茉莉花》;1999 年12 月19 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奏响。
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首都蒙特卡洛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投票活动现场,中国代表团的申博宣传片中先后十多次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征服了各国代表和国展局的官员。
2004 年10 月,六合区人民政府在当年采风处设立纪念碑,现为六合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