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 年金陵大学全景
民国初年,金陵大学堂校门
金陵大学礼堂旧址(摄于2010 年)
金陵大学图书馆旧址(摄于2010 年)
金陵大学旧址─ 爱国进步学生活动地,位于鼓楼区汉口路22 号。
金陵大学的前身是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于1888 年在南京干河沿创办的汇文书院。从1906 年到1910 年,汇文书院与基督书院、益智书院陆续合并,定名为金陵大学堂,校址设于干河沿汇文书院院址。1910 年,金陵大学堂在鼓楼之西南坡购得大片土地作为新校址,1916 年起陆续迁入新校舍。
金陵大学为外国教会所办,在传播宗教和西方科学文化的同时,也传来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新思潮。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灾难,广大师生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尊心日益强烈,他们积极投入到日益高涨的爱国民主运动的洪流。辛亥革命以后,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金大校园气氛活跃。青年学生陶行知品学兼优,忧国忧民,他组织新剧团、演说会,宣传民族民主思想。五四运动的烈火点燃了金陵大学校园,广大爱国师生冲出校门,走向社会,参加了5 月9 日南京大中学校召开的国耻纪念会。之后,筹备成立南京学界联合会,选举金大教员应尚德为会长。为声援北京学生,1919 年6 月7 日,南京各校学生上街动员商人罢市。金大许多学生被殴打,其中4 人被捕,关押数天后释放。
1925 年3 月12 日,孙中山逝世,金大师生参加了共产党与国民党(左派)组织的各界民众悼念孙中山的活动。1925 年5 月,上海发生“五卅”惨案,金大学生立即发出通电,支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表示“誓联合南京各界为后盾,不达目的不止”。6 月3 日,金大学生自治会组成沪案后援委员会办理后援事宜,6 月3—4 日全校罢课,参加南京市民的示威游行,沿途散发传单,唤起民众,并在中共南京地下组织的统一安排下,到英商和记洋行开展募捐及抵制英、日货活动。
经过“五卅”斗争的洗礼,南京共产党组织有了较快发展。1925 年9 月,金大学生陈赓平和陈韶奏经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生林炯介绍,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即转为共产党员。他们是金大最早的共产党员。1926 年7 月,中共南京地委认为教会学校便于隐蔽,决定以金大为国民革命运动的一个据点。当时任国民党(左派)市党部青年部长的金大学生陶恒盏组织一批左派学生做工人、学生的工作,并在斗争中发展了一批左派学生杨德翘、方干清、杨济民、丁廷洧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成立中共金大支部,第一任支部书记为胡华熙。“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共正式分裂,全国出现了追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白色恐怖,金大未能幸免。国民党军警两次闯进校园抓人,第一次抓走了陶恒盏等3 名同学,第二次又逮捕了丁廷洧、张克祥、于铭之等5 名同学,因无证据,经校方营救后获释。
南京解放后,金大立即改组校务委员会和学生会;解散学校国民党和三青团组织,停止他们公开和秘密的活动;撤销训导处,废除训导制度。
1949 年11 月,中共金大地下组织的活动完全公开,其中党员32 名,团员36 名。在公开前,党支部进行了改选,由陆庆良、冯世昌、许复宁、费旭和王毅刚组成新的支委会。陆庆良任支部书记。党支部在学校的整顿和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2 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金陵大学文、理学院与南京大学文、理、法学院的相同系科合并,仍名南京大学,设于金陵大学原址。金陵大学理学院的电机、化工两系与南大工学院合并,成立南京工学院,设于四牌楼南京大学原址。其他系科也与有关院校作了合并调整。自此,金陵大学的校名就不再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