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全部图片

雨花台烈士陵园

  • 地理位置:雨花台区雨花路215 号
  • 保存情况:现存状况完好,免费开放。
  • 官方网站:http://yht.nanjing.gov.cn
详情介绍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雨花路215号,占地面积1.06平方公里。

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从1926年至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成千累万的烈士在雨花台和南京周边牺牲,包括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袖恽代英、东北人民抗日武装的创始人罗登贤等。雨花英烈绝大部分为无名烈士,已知姓名的烈士呈现出家境好、学历高、年纪轻的群体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重要讲话中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为纪念先烈、教育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市人民政府在雨花台原址修建雨花台烈士陵园。经过70多年的建设发展,雨花台烈士陵园形成了以中心纪念区中轴线——烈士就义群雕、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倒影池、国歌国际歌照壁、缅怀人像雕塑、纪念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忠魂亭等为代表的纪念建筑群,加之布局在陵园各处及周边的东殉难处、西殉难处、皖南事变三烈士墓、知名烈士墓、红领巾广场等,共同构建了雨花台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的核心部分,营造出庄严肃穆的纪念氛围和气势恢弘的时空场域。

烈士就义群雕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标志建筑,建于1979年,高10.3米,宽14.2米,厚5.5米,由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总重量约1300吨,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烈士就义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在雨花台共有三处烈士殉难处,烈士就义群雕处为北殉难处原址,是1926年至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屠杀革命烈士最多的地方;东殉难处位于陵园东岗坡下,是反动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场所;西殉难处位于陵园中岗西侧,为烈士丛葬地。革命者们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之后,被草草掩埋于此处。

坐落在雨花台主峰峰顶的纪念碑建于1989年,碑高42.3米,寓意为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纪念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个部分组成。碑额形如红旗和火炬。碑身正面为邓小平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纪念碑前方为纪念广场,倒影池、纪念桥等,倒影池两端用花岗岩砌造了两面照壁,壁面上分别以汉、蒙、回、藏、维5种文字镌刻着《国际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是一组“凹”型两层的白色古典型建筑,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由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馆门上方有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馆名。横额上方为花岗岩雕刻出的“日月同辉”馆徽,象征烈士浩气长存,与日月同辉。基本陈列以“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迹展”为主题,上版展陈179位雨花英烈的生平事迹。展览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主线,分为前言、“光荣北伐 革命先锋”“力挽狂澜 前仆后继”“奋起抗战 中流砥柱”“迎接黎明 血沃新天”、结束语6个部分,集中展出珍贵图片500余张、文物及复制件800余件。

忠魂亭是陵园最南端的纪念建筑。1996年7月1日竣工,由南京市30万共产党员交纳特殊党费兴建。该建筑由忠魂亭、忠魂广场、《思源曲》水池、《忠魂颂》浮雕四部分组成。忠魂亭位于海拔43米的坡顶,尖顶四方门型结构,用花岗石砌成。忠魂广场位于忠魂亭与纪念馆之间,地面由金刚砂石铺就,突显了深沉壮烈的气氛。《思源曲》水池在忠魂亭北坡和忠魂广场南缘间,寓意“不忘先烈,永志纪念;饮水思源,代代相传”。以“刑场就义”和“狱中斗争”为主题的《忠魂颂》浮雕则立于《思源曲》水池东西两侧。

现今雨花台烈士陵园已建设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之一。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

参观须知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雨花路215号,占地面积1.06平方公里。现存状况完好,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