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上午10时,位于南京溧水区东南丘陵的李巷,迎来高光时刻:溧水区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签约,携手共建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文化地标。
江苏省党史工办、省机关工委、省文旅厅、省第二师范学院,以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等多家单位加入李巷“朋友圈”,在此共建红色联盟、共建教育实践基地。
国家开发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工商行等多家银行为李巷项目提供不低于20亿元的授信贷款。
李巷,这座丘陵深处的江南山村,又一次走进人们的视线。
1941年11月29日,新四军十六旅旅部和苏南党政领导机关来到李巷地区,与四十六团团部会合,开启中国共产党在苏南抗战的新篇章。
时隔78年,红色李巷,今天走出历史深巷!
“苏南小延安”,新四军江南抗战坚强堡垒
红色李巷,位于南京主城南部,隶属溧水区白马镇石头寨社区,距溧水城区 26 公里,距南京中心城区 60 公里,属低山丘陵地区。
人口不到千人的李巷有着厚重又夺目的历史。抗战爆发,离南京不到100公里的李巷,离敌、顽、伪“心脏”最近,从抗战初期直到抗战结束,李巷始终是新四军顽强的战斗堡垒。无论战斗多么残酷,形势多么艰险,李巷堡垒,从未失去。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张衡认为,溧水李巷在抗战史中地位特殊,意义重大。
1938 年,新四军从皖南东进苏南,到达溧水后,这里先后是新四军一支队 1 团和二支队 4 团团部驻地;也是后来的46 团团部驻地。1941 年 11 月塘马战斗后,新四军十六旅旅部和苏南党政领导机关转移来到李巷及周边地区,溧水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南人民抗日斗争的中心区,偏僻的李巷村成为苏南抗战的指挥中心。陈毅三次来到李巷,粟裕以溧水为起点,开辟苏浙皖根据地,江渭清、钟国楚等新四军将领曾在此战斗生活过。
抗战初期,溧水是新四军最早到达的地区之一,又是苏南新四军领导机关与皖南新四军军部往来联系的重要通道。抗战中期,溧水是苏南党政军首脑机关和新四军主力部队的驻地,成为苏南军民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抗战后期,溧水是苏南新四军向南发展,开辟皖南、浙西,扩大根据地,进行大反攻,夺取苏南抗日斗争胜利的前进基地和重要后方。
李巷,被称为苏南“小延安”。在1938年至1945年的7年间,李巷形成指挥中心、训练班、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等完善的组织体系,见证了新四军在这里生活、生产、战斗、训练的完整历程。以李巷为中心,周边约5公里半径内集聚了数量较多的红色遗址遗迹。
红色文化携手,讲好新时代的李巷故事
如何用更为容易接受、更被广泛认同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
如何赋予主流价值观更多切身感和时代感?
如何营造铭记历史弘扬英雄精神的强磁场?
如何撬动各方力量打响红色品牌?
如何让红色资源成为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
红色文化要在新时代焕发出更为夺目的光彩,需要以更开阔的视野,整合多方力量,更好地开掘红色资源。
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溧水迎来最好的发展窗口期:居民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一,群众获得感排南京全市第二,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从2015年的70位跃升至今年的52位,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速度最快的区之一。红色李巷所在白马镇,最近刚被国务院批复建设全国首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新华日报》是一张具有红色基因的光荣党报,被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毛主席称赞她为八路军、新四军之外的“又一方面军”,并在新中国成立后三次题写报头。经过81年发展,成为拥有100多个报网端微媒体平台的江苏第一融媒“雁阵”。继去年中国新闻奖获奖情况位居全国省级党报第一后,今年集团获奖总数再创历史新高,列全国省级媒体第一。在全国纸媒效益仍在急剧下行的情况下,集团经济效益连续两年大幅跃升。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与溧水合作,是红色文化的携手共进,是红色力量的共同壮大。双方将共同打响红色李巷品牌,打造红色文化及新四军“铁军精神”研究的理论高地,建立新型研学阵地,建设军事户外拓展运动基地。
江苏红色旅游开发普遍存在缺乏统筹规划、市场氛围淡、发展经费来源单一、产品不够丰富、红色文化研究人才缺乏等不足。这次主流媒体与地方政府合作,有望在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上走出一条新路。
李巷红色联盟成员、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章海林认为,红色场馆作为教育阵地作用近年来日益凸显,江苏打造红色李巷,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将红色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发挥好的生动体现。南京红色资源开发对周边,尤其南京都市圈将产生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他建议,将更大范围的红色资源串点成线,尝试市场化运作,放大李巷品牌效应。
用脚下的土地教育人,红色文化“火”起来
行走于红色李巷,一座座农宅,青砖乌瓦;一条条石径,蜿蜒曲折。一幅典型的江南山野的乡居美景,万物静默无语,一切祥和宁静。与这里有过的艰苦卓绝、浴血奋斗,顽强忠贞,形成强大的历史张力,吸引了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全国各地来红色李巷参加党性教育和学习的人流几乎不断,周末还有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训练营活动。
用脚下的土地教育土地上的人,当代人对红色精神坐标的认同和守望,带动红色文化越来越“红”。我省有红色旅游资源300多处,其中建成A级红色旅游景区60多家,去年全省红色旅游景区接待境内外游客超7000万人次,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近200亿元。其中南京中山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苏州沙家浜、镇江茅山等5家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淮安周恩来故里景区、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等5家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发展红色旅游,江苏各地动起来。南京、淮安编制红色旅游规划;镇江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引进上海、厦门等地旅游文创团队,研发打造具有新四军特色,又符合现代年轻人审美的红色旅游文创商品;泰州强化红色文化创意的延伸,重点打造高港白马文化旅游区、兴化千垛东罗村的红色品牌,成为当地旅游发展新亮点。
将红色资源转化成发展优势,前景广阔。去年,江苏完成红色旅游投资6亿多元,其中民间投资近1.5亿元。当年,全省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近200亿元。
向着红色文化地标,红色李巷再出发
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大半个世纪以来,李巷并不为外人所知。2016年,溧水联合设计机构,投入数亿元,对李巷进行整体改造。2017年国庆节,红色李巷对外开放,声名渐起。到去年,李巷每月平均接待游客2万多人。
今年52岁的周双林,土生土长的李巷人,经营着李巷规模最大的一家饭店。村里6家饭店,5家是李巷村民自己开的。周双林还请了5名年过半百的村里乡亲帮忙。李巷整治以来,他的饭店生意越来越好,最多的一天营业额超过2万元。
李巷村民李普伢和葛翠英夫妻俩,以前在距离李巷七八公里外的白马镇上务农,收入不稳定,家庭经济困难。红色李巷开村后,夫妇俩的生活出现转机,村里安排李普伢从事保洁工作,每月收入超过2000元,葛翠英在物业公司上班,负责种菜,每月固定工资2100元,一家人立刻脱贫。
李巷村民说,要是6月蓝莓采摘季来,村里挤满了人,走都走不动,比舞龙还热闹。
李巷再也不是那个冷清的穷村了。
李巷所在的石头寨村建有蓝莓基地4700亩、黑莓基地1900亩,连续五年举办蓝莓采摘节,去年“两莓”产业产值达5000多万元。去年,石头寨村实现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6万元、连续3年涨幅10%,村集体稳定性收入较2015年增长4倍,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
促进红色文化与其他业态、产品的融合,提升红色旅游综合吸引力,李巷走在探索前列。溧水正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119公里的全域旅游一级环线和186公里长全域旅游二级环线全面贯通,串联起区内旅游资源,而其中红色资源是重中之重,李巷“走红”,正是以红色资源推动乡村振兴。
从抗日烽火中一路走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李巷再出发。这次,是向着红色文化地标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