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雨花英烈生前创作了17首革命歌曲

发布时间:2020-04-27 16:21 来源:交汇点新闻

 “同志们!黑暗已消灭,曙光在前头!”4月初,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推出的“雨花英烈生前原创歌曲” 专题网页上线,在埋葬在南京雨花台的1519位已知姓名的雨花英烈中,首次向社会集中展示6位雨花英烈生前创作的17首歌曲,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让人们了解到雨花英烈创作红色歌曲的动人史实。

 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红色音乐是号角也是精神旗帜。昔日的硝烟早已经散去,震撼人心的旋律却从未被遗忘,它们记录着雨花英烈坚毅的初心和对革命的信仰,也成为一代代人不断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曙光在前头!他将苏联红色歌曲带回中国

 “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这首老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曲,“由这首歌开始,我知道了成千上万个革命先辈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的故事。”南京中学老师周全英说,每次到雨花台,耳边就会回响起这首歌的动人旋律。

 “其实,在《红红的雨花石》之前,雨花台这片热土上就回荡过许多震人心魄的旋律。”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陈列展览部研究人员胡卓然和他的同事们长期研究雨花英烈事迹,他们发现,很多英烈在革命生涯中都参与过音乐创作,“很多烈士受过良好教育,具有很高的艺术天分和才情,不仅留下了英勇无畏的事迹,也留下了鼓舞人心的红色歌曲。这在全国各地英烈群体之中是独一无二的现象。”胡卓然说。

1.jpg

 恽代英烈士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1931年4月29日,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恽代英烈士在南京英勇就义。早年,他在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时,就和另一位革命家萧楚女一起创作《奋飞曲》。“前程万里,毛羽需丰,一旦奋飞何其雄”,这首歌成为激励学子为国刻苦学习、努力奋斗的校歌,传唱至今。

2.jpg

 谢文锦烈士

 1927年4月11日,中共南京地委书记谢文锦烈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遗体被扔进了南京通济门外的秦淮河中。人们将谢文锦等烈士打捞起来,安葬在雨花台。生前,谢文锦非常热爱音乐,早在苏联学习期间,他就接触到了在苏联广为传唱的《光明赞》。谢文锦和著名诗人萧三合作,将《光明赞》的歌词翻译成中文,并带回国内。“同志们!黑暗已消灭,曙光在前头!”烽火岁月中,《光明赞》激励了一代代年青人,义无反顾踏上革命道路。

 曾担任过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的袁国平是安葬在雨花台的“皖南事变三烈士”之一,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就创作过激励红军指战员士气的《三期革命战争胜利歌》。1939年,他和战友们集体创作了《新四军军歌》歌词,曲作者何士德事后曾说:“在军歌谱曲的过程中,对我有启发的主要是袁国平主任。”

 袁国平将军之子袁振威回忆,在他还是个青年学生时,陈毅伯伯就曾亲口对他说:“你爸爸是著名的宣传鼓动家,很有才华,《新四军军歌》就是在他的主持下集体创作的。”“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扬子江头,淮河之滨,气势磅礴的《新四军军歌》曾鼓舞着铁军将士英勇奋战,坚持敌后游击战,取得对日寇作战的一次又一次胜利。

 《梅花三弄》,古曲被改编为红色歌曲

 “雨花英烈还擅长将一些人民群众熟悉的曲子进行再创作,重新填词,使其发挥鼓舞人民斗争的作用。”胡卓然告诉记者,这种“二次创作”催生了很多红色经典歌曲。

 1921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北京长辛店工人举行“劳动纪念大会”。会上,一首由古曲《梅花三弄》改编的歌曲被与会群众反复传唱:“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热血,为他牺牲,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净,记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红旗飞舞,走上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

3.jpg

 邓中夏烈士

 这段歌词的主要创作者正是雨花英烈邓中夏烈士。邓中夏同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33年5月,在白区坚持地下工作的邓中夏不幸被捕,被押往南京,于同年9月21日在雨花台英勇就义。根据《中国诗之最》等书记载,这首由《梅花三弄》重新填词的歌曲是“我国最早纪念‘五一’的歌”。

 《梅花三弄》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表现了梅花凌寒盛开的崇高品格,其精神内涵与雨花英烈的高尚革命情操高度契合。恽代英也改编过《梅花三弄》,那是在1922年5月“二十一条”国耻日七周年的纪念日,他使用《梅花三弄》的曲谱,填词而成《国耻歌》,广为传唱:“游行警告我同胞,国家耻辱可知道?四年五月九日事,大家不要忘记了!是谁割我台湾岛?是谁蚕食我满洲?是谁占我山东道?忽然提起条件来,海陆军队同时到。看它气焰多凶横,我们应当如何好?二十一条何由来,世人谁个不知晓!限我四十八点钟,完全答应毋违拗。可怜政府太荒唐,可怜国民空嚎眺,看看不能再延迟,只好全盘答应了!如今整整过七年,这样深仇犹未报。何时合力保中华,都得责成我同胞。”《国耻歌》振聋发聩,犹如一首呼吁人民奋起,保卫国家权益的战歌,激荡着人心。

 1930年5月6日,恽代英被捕,关押在南京江东门外的“中央军人监狱”。狱中,他将民间广为流传的“学堂乐歌”《苏武牧羊》改编为《苛刑歌》:

 “苛刑,世人不知道!‘包打听’抓人私刑逼供招,老虎凳,三上吊,电刑真难熬,马上来吊起,手脚齐绑牢,鼻孔冷水浇,身上皮鞭子敲,三翻四覆,死去活来,真是无人道。” 歌词的后半段,他鼓励难友们坚持理想信念,和敌人斗争到底:“至死不承认,意志要坚牢,肉体受痛苦,精神永不挠。一朝翻身,杀尽贪官污吏把仇报。”

 民国年间,《苏武牧羊》曾流传大江南北。抗战全面爆发初期,来自常熟中医世家的雨花英烈任天石弃医从戎,为了号召民众起来抗战,他利用《苏武牧羊》的曲调填词成歌曲《八一三》,歌曲中用了很多吴地人民熟悉的方言,比如“我伲(我们)”、“赶脱(赶走)”,《八一三》向民众传达了只要军民团结,抗战必胜的信心:“我伲老百姓,大家一条心。不管老,不管少,一起来拼命……军民团结赶脱东洋兵。”

 黑暗牢房里,他把音乐当作斗争武器

 在雨花英烈中,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位堪称作曲家的烈士,他是出生于南京六合的雨花英烈赵良璋,我党地下战线‘北平五烈士’之一。

4.jpg

 赵良璋烈士

 赵良璋从小聪明好学,早年就读于南京私立青年会中学。抗战爆发后,赵良璋投笔从戎,考取了“中央空军军士学校”。在军校,他对同学说:“如果毕业后要我参加抗日战争,我可以流血捐躯;但要我参加内战打共产党,我就驾着飞机投向革命。”

 抗战胜利后,赵良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党的委派,他秘密潜伏在国民党空军司令部,以情报参谋的身份为掩护,搜集了大量驻华北的国民党空军部队番号、人员、战斗机种类及数量等重要情报。1947年10月,由于地下电台被敌人破坏,赵良璋不幸被捕,关押在南京。牺牲之前,他在给友人的遗书中这样写道:“我是带着勇敢与信心就义的。我虽倒了,但顽强的性格仍使我精神永不灭亡”。1948年,赵良璋在南京英勇就义,年仅27岁。

 “赵良璋多才多艺,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青年。”在各类史料和文献中,研究人员发现,赵良璋以“野雪”等笔名公开发表过的各类乐曲多达十多首。“赵良璋最初发表歌曲始于1941年,此后他陆续创作了《我们的队伍在行进中》《逮住了敌人才开枪》《夜航曲》《雪花飘》《我不能把枪放下》《一片荷叶一滴露》《北风寒》《我们越亲近了春天》《游击队进行曲》等抗战歌曲,反映日寇铁蹄下人民的苦难生活,极大鼓舞了抗日武装的战斗士气,向人民传递了抗战必胜的坚强信心。”

 在监狱中,赵良璋的《囚徒之歌》是雨花英烈坚持狱中斗争的生动写照,悲愤的基调下洋溢着不屈的热情。歌曲前半部分展现敌人监狱里虐待囚徒的景象:“夜里不能安安睡,白天不见太阳光”,“头发长,衣服烂,骨瘦如柴口里干”。后半部分,赵良璋以昂扬的笔调呼吁难友们坚持斗争,“火山终有熄灭日,黎明之前必黑暗。”“囚徒要解放,时候一到起来反抗,打破牢笼奔他方”。

 传承红色基因,革命歌声接续传唱

 硝烟散去已七十余载,雨花英烈们留下的红色革命歌曲,穿越历史时空,依然闪耀着其艺术光芒和精神力量。

 雨花台烈士陵园的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和利用这份独特的红色文化遗产。当年恽代英烈士牺牲后,他创作的《苛刑歌》歌词则靠脱险的同志回忆并保存下来。研究人员和南京莫愁湖小学的音乐教师合作,根据《沈阳音乐学院学报》刊登的《苏武牧羊》原始曲谱进行比照,还原了这首曾经回荡在黑牢里的歌曲,由孩子们进行童声演绎,将红色歌曲搬进了课堂。

5.jpg

 莫愁湖小学合唱队演唱恽代英烈士改编的歌曲

 今年清明节期间,雨花台烈士陵园“又见春天”举办的云祭扫中,播放了赵良璋烈士原创歌曲《我们越亲近了春天》的MV,感动了万千观众。四月初上线雨花英烈生前原创歌曲宣传网页,观众可以在线收听雨花英烈参与创作的红色歌曲,在旋律中走进烈士的内心,缅怀致敬英烈。

 烈士虽已远去,歌声久久萦绕。作为南京红色文化独有的组成部分,雨花英烈们留下的“红色歌声”,将永远激励着今天的人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雨花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的征途上接续奋斗。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