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雨花英烈参与筹备中共一大

发布时间:2020-07-20 09:28 来源:南京日报

不久前,我们刚刚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9周岁的生日,还有不到一年,就是党的百年华诞。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雨花英烈精神是南京最耀眼的“红色名片”。当年,雨花英烈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抛头洒血、矢志不渝,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征程不可磨灭的重要印迹。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他殷切希望,“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报携手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开设《风雨百年雨花魂》栏目,讲述雨花英烈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此时,在抵达重庆的一艘轮船上,一位浓眉大眼、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正准备开始他长达两个月的夏季讲学。 

这位年轻人,就是邓中夏。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也是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尽管没能参会,但他为中共一大的召开,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并亲自向大会递交了北京党组织的报告文件。 

1921年6月,在北京西城辟才胡同的一所补习学校里,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正在推选出席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会上首先推举了张国焘和邓中夏。然而,此时的邓中夏社会职务很多,十分忙碌,只好以“不克分身”为由辞谢。就在这个6月,他正在保定直隶高等师范学校讲学;受李大钊的委托,他正在筹备少年中国学会北京总会会议;早在年初他就答应参加7月在四川川东的重庆夏令讲学会。

虽然不去参会,但邓中夏没有推辞身上的责任。6月18日,他和刘仁静来到北京西山碧云寺,租了一间安静的厢房住下。其后几天,他们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递交中共一大的报告和其他相关文件,这也是对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大半年来工作的一次梳理总结。他们重点叙述了当时北京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党组织在工人和知识分子中开展的宣传工作。 

6月28日,邓中夏南下,来到上海位于法租界白尔路的私立博文女校,这里是中共一大代表的住地,他亲自向大会递交了北京党组织的报告文件。紧接着,邓中夏赶回南京,出席7月2日的少年中国学会年会。这次会议在讨论学会是否采取一种主义时,发生了激烈的争辩。邓中夏先后作了4次发言,明确表示自己赞成共产主义。 

年会一结束,邓中夏又赶往上海,与已经到会的毛泽东、何叔衡、邓恩铭等代表交谈,一起讨论中共一大的筹备情况和召开方式。一大代表包惠僧后来回忆说:“他(邓中夏)同每一个代表都交换过工作意见。他对于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的方式方法及提案内容提了不少的意见,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于中共一大的召开,邓中夏高度关注。他在后来撰写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中评价:“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工人阶级从此有了他们自己的政治领袖,开始引导他们走向革命斗争的大道”。 

【责任编辑:赵雅琦】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