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冬,日伪军准备对苏中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上级决定派抗大九分校到苏南溧水地区开展军政训练。苏中党校校长刘季平带领正在党校参加整风学习的学员与抗大九分校合并南下,经过艰苦行军,于1943年2月中旬顺利到达溧水里佳山、云鹤山、上芝山、下芝山及甘戴一线。2月下旬,抗大九分校在溧水地区进行整编。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粟裕兼任抗大九分校校长,刘季平任副校长,杜屏任教育长,抗大九分校学员整编为3个大队和1个党训队,共1200余人。抗大九分校是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为了保密,对外代号称为“特务团”,由杜屏担任团长,刘季平担任政委,张崇文担任政治处主任,廖昌金担任参谋长,归新四军十六旅统一指挥。
3月上旬的一天,抗大九分校在甘戴村举行了开学典礼。
抗大九分校一大队来自新四军第一师一旅教导大队,大队长叫汤万益,是福建人,是一名久经沙场的老红军。中等个子,身体多次负伤,体质虚弱,但他革命意志坚强。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行军途中,走前观后,宣传鼓动;宿营地里,不顾疲劳,查铺查哨。对待工作,积极认真;对待同志,体贴关怀,细致入微;对待生活,严于律己。开学典礼后,汤万益组织一大队学员按照校部制订的教学计划开展训练。
抗大九分校到达溧水地区后,苏南抗日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加强。溧水,向北离日伪统治中心南京很近,向南离国民党军很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苏南新四军的壮大,令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极为恐慌。1943年3月,日伪开始对以溧水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实施大规模“清乡”行动。在苏南新四军全力开展反“清乡”斗争时,国民党顽固派竟置民族大义于不顾,与日伪达成默契,撤销部分对日防务,抽调12个团的兵力,阴谋发动“第二次皖南事变”,妄想彻底消灭苏南新四军。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溧水抗日军民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自卫原则,予以坚决的回击。一场正义的反击战打响了,铜山战斗,正是这场战役的一部分。
溧水铜山,海拔不过百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因为1943年春天的一场殊死战斗在这里发生,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地方。而铜山更因烈士鲜血的浇灌,乱石有了灵气,野花添了芳香。
江南的4月,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铜山虽然海拔不高,但乱石中零星开放的一些无名小花,也一样装扮着铜山的春天。
为了保卫在李巷的苏南新四军党政军首脑机关,旅部命令抗大九分校一大队坚守铜山,守卫西线,决不能让顽军前进一步!
大队长汤万益接到命令后,率领一大队学员进驻铜山,立即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汤万益和教导员唐昆远、副大队长文有武仔细察看了地形,研究了阵地部署。随后,汤万益命令一中队守卫铜山左翼阵地,由自己亲自指挥;命令三中队守卫铜山右翼阵地,由唐昆远、文有武指挥;命令二中队作为预备队。一、三中队阵地火力交叉配备,形成相互支援的布局。布置妥当后,汤万益下令抓紧修筑防御工事。在乱石满山岗的铜山上挖战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大队本是学习单位,学员们缺乏挖掘工具,汤万益派出几名学员到附近老百姓家中借来了钉耙、铁锹等工具。钉耙、铁锹等农具也对付不了铜山上的乱石,一钉耙下去,也挖不了多深。汤万益和战友们一起,一钉耙一钉耙地挖,一锹一锹地掘,经过半天的努力,终于挖好了简易的作战工事。
战前,抗大九分校领导刘季平、杜屏、张崇文、廖昌金等,到阵地上做了战前动员,要求指战员们一定要顶住顽军进攻,配合主力从侧翼出击,坚决把顽军消灭在阵地前!
校领导提出“要像保卫斯大林格勒一样保卫铜山”“坚决守住阵地,与阵地共存亡”的战斗口号。一大队指战员高呼“死守铜山!”“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口号,他们做好了战斗准备,随时准备用鲜血和生命守住铜山阵地。
汤万益见一中队阵地基本布置妥当,又到三中队阵地进行战前检查。在战壕里,他看到16岁的小战士王传洪正在擦拭手中的老套筒,问道:“小鬼,第一次参加战斗吧?”
“是的,大队长。”王传洪答。
“怕不怕呀?”汤万益问。
“不怕!”王传洪响亮地回答道。
“有通条吗?”汤万益看了看他手中的老套筒,关切地问。
王传洪在身边捡起一根长长的钢丝,答道:“有。”
当时,一大队武器装备差,火力不足。很多战士手里拿着老套筒这样的落后武器,老套筒每发一枪,就要用通条通一下枪管,才能发射下一发子弹。子弹也不多,全队每支步枪仅有几发或十几发子弹。有两挺机枪,分别有几十发子弹和一百多发子弹。后来,王必成旅长视察阵地后,从十六旅调来一门迫击炮,一挺马克沁重机枪,加强了一大队的防卫力量。
4月12日上午,顽军向抗大九分校二大队和十六旅四十七团一营坚守的观山及附近几个小山头发起了进攻。在靠近铜山的正背山阵地上,顽军一下子冲上来,很快被赶下去,又冲上来,又被赶下去。反反复复,一直打到下午。汤万益率领的一大队,在铜山阵地上看得清清楚楚,并打了几发炮弹支援他们。下午,与铜山成掎角之势的正背山阵地丢失,铜山阵地就暴露在敌人面前了。形势十分严峻,汤万益所率的一大队,压力很大。
下午4时许,国民党五十二师、一九二师各一部分冲到了铜山脚下,这是国民党第三战区的两支主力部队,武器装备精良。战斗一打响,顽军就依仗优势火力,对铜山阵地进行疯狂轰击,继而蜂拥冲来,向铜山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进攻。
面对凶恶顽军的进攻,汤万益率领战士们依靠简易的工事,以不到顽军十分之一的兵力和弹药不足的劣势装备,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打退了顽军多次进攻,使顽军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因为打的是自卫战,我军士气高昂,凭借着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化被动为主动,饿着肚子坚持战斗。子弹打完了,扔手榴弹,滚山上的石头。顽军攻上山来,一场残酷的肉搏战开始了。战士们与顽军扭打在一起,甚至用牙齿撕咬。就这样,汤万益率领的战士们舍生忘死,顽强战斗,打退了顽军一次次进攻,牢牢地钉在铜山阵地上。
已经一天没有吃饭的汤万益和战友们,一边战斗,一边利用战斗的间隙加固工事,并监视着顽军的动向。
黄昏时,突然,山的侧面响起了枪声。原来,狡猾的顽军眼看着从正面难以攻占铜山,就悄悄地从侧面偷袭,妄图一举夺取铜山。为粉碎顽军的阴谋,汤万益不顾饥肠辘辘,率领饥渴又疲劳的战士们奋勇反击,和顽军展开白刃搏斗,勇猛拼杀,打退了顽军。
顽军稍作休整,又组织起新的进攻。一中队子弹已经打光了,汤万益让战士们把手中仅有的几枚手榴弹投了出去,顽军死伤一片。
顽军头目在后面叫喊:“新四军没有子弹了,给我冲上去,活捉新四军,我重重有赏!”没被打死的顽军在头目的逼迫下,向山上进攻。当顽军快要接近阵地时,汤万益命令:“同志们,上刺刀,跟我冲!”说完,汤万益举起大刀,带领20几名战士越出战壕,向敌人冲杀。阵地上金属撞击声、号叫声、枪声交织在一起,汤万益连续砍倒两个顽军,当他正举刀逼向顽军头目时,惊恐的顽军头目慌忙连开几枪,罪恶的子弹击中了汤万益的胸膛,殷殷鲜血,染红了铜山上的乱石焦土和无名小花,汤万益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年仅29岁。
战壕里的战友见大队长牺牲,20多个战士端起刺刀,冲向敌阵,抢回了汤万益的遗体。
铜山战斗前夕,爱人张玉华有孕在身,可汤万益顾不上照料她,也没给腹中的孩子留下只言片语,匆匆地走上了战场,牺牲在铜山阵地上。连照片都没留下一张,就永远地离开了爱人和孩子。
唐昆远、文有武以及三中队队长张茂发、三中队支部副书记沈宜保等指战员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是夜,一大队接到校部组织干事张观生的通知,奉命撤出了铜山阵地,阵地由四十七团一营接防。战友们抬着汤万益和牺牲战友们的遗体,来到芳山脚下,含着眼泪,掩埋了烈士。让汤万益和牺牲战友们的英魂,永远守卫着这片洒下了烈士鲜血的热土。
铜山战斗,抗大九分校一大队以伤亡60余人的代价,坚持到天黑,为苏南反顽战役东线战斗的顺利进行赢得了时间。
铜山战斗后,抗大九分校辗转渡江北上,转移到津浦东淮南龙岗一带整编学习。并在这里举行了全校追悼大会,悼念在苏南反顽战役中壮烈牺牲的同志。当时,抗大九分校学员沈亚威为铜山战斗中死难烈士写下了《英雄们还活着哩》这首不同凡响的追悼歌:
四月十二日的暴风夜
溪水随同森林在哀号
是狐狸似的抗战害虫
偷偷地设下了罗网
要围歼人民的军队
我们的枪口
气愤地发火
我们用石块
代替着榴弹
勇士们据守在每寸山地
光亮的眼睛
使魔鬼胆寒
子弹飞来,要它让开
谁敢上山,叫他完蛋
三昼夜的血战
遍山点滴着血花斑斑
害虫们的咆哮,绝非愉快
瞧!恶毒的魔手,已被折断
梦想的阴谋,总归破碎
别气愤啊,同志
啊!真理的英雄们没有死
他们含笑矗立在铜山巅
让抗战的害虫们永远地摇头伤叹
让人民向真理的英雄们举手高喊
铜山战斗虽然过去了七十多年,但汤万益和铜山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没有死。正如歌中唱的那样,你们是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溧水的铜山山巅,守护着这片洒下了鲜血的热土。
来源:《溧水红色故事》/ 南京市溧水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共南京市溧水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