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年少 一所陈毅视察过的小学

发布时间:2020-10-30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风景秀丽的紫金山下,四方城南的卫岗,曾经有一座“不太一样”的小学——南京军区卫岗小学。

2014年10月26日,是南京军区卫岗小学建校65周年、撤校50周年纪念日,近700位校友、40多位老师,从全国各地赶到卫岗。

当年的红领巾,如今已满头白发;当年活力四射的老师,如今也多是耄耋老人。“卫岗的孩子,欢迎回家”的标语,勾起了无数人的回忆,那时他们青春正年少!

南京卫岗小学校园旧址。.png

南京军区卫岗小学校园旧址

一所“特殊”的小学

南京军区卫岗小学的前身是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由华东军区接管,在原址上成立了华东军区干部子弟学校,由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亲自兼任校长。1954年,华东军区干部子弟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卫岗小学校。

卫岗小学里的学生大都是来自于华东军区各部队的干部子弟和烈士子女,很多孩子幼年时跟随父母行军,直到上了卫岗小学,才开始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平静的书桌。

新中国成立的前几年,西南剿匪、抗美援朝战争,许多学生的家长都在前线作战。所以,学校采取军事化管理,食宿由学校统一安排,校长、教师、保育员、炊事员、医生等都是从部队调来的。

警卫班.png

保护学校的警卫班

虽然当时大局已定,但南京周围特务活动仍十分猖獗。卫岗小学地处中山门外,比较偏僻,为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南京军区专门派来一个加强连担任学校警卫。

以现在的眼光看,卫岗小学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就读的学生都是“名门之后”,不免让人质疑是否有些“贵族学校”的意味?

“真要说特殊,也就是教学质量比较好。教师大多出身军人,政治觉悟比较高,学生倒是没什么特殊化。”据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周纯麟将军的儿子周善明回忆,许世友(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孩子也在这里就读,学生们上课穿一样的制服,一起上课、一起参加义务劳动,“完全没有攀比谁的爸爸官大,周末放学也都是一辆卡车拉回军区大院”。

低年级学生课堂.png

孩子们在上课

孩子们成长的沃土

因为前身是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卫岗小学设施齐全,配有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教室和宿舍采用中国传统风格的大屋顶,窗户则是升降开扇型;学生桌椅也十分讲究,课桌桌面倾斜,有一定的弧度,有利于阅读和保护学生视力。

除此之外,学校医院、果园、奶牛场等一应俱全。“厨房里有个点心师傅,胖胖的,穿一身白衣服,戴一顶白帽子。他特别喜欢孩子,我们有时候嘴馋,跑到他那里去讨点心吃,他笑着打一下我们的手心,然后放一两块点心在我们手里……”有校友回忆道。

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军事化管理,起床、学习、用餐、娱乐、熄灯都有固定的时间。这种管理模式,造就了一代奋勇前进、朝气蓬勃的革命后代,使他们从小就热爱劳动,团结友爱,遵守纪律,自立自强。

教学上,卫岗小学安排有独特的大纲,教育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校时每个班级从来沒按照分数排过名次,孩子们从未感觉到学习分数上的压力,作业都在课堂上就完成。

学生们外出劳作活动.png

学生们外出劳动

学校围墙外面有大片菜地,那是学生们劳动课必去的地方。给瓜、菜浇水时,孩子们拿着脸盆从池塘边一直排到菜地边,一盆一盆把水传过去,等脸盆传到菜地边时水洒得只剩半盆。尽管累得汗流浃背,但菜地里的笑声从未间断过。

陈毅元帅亲自检阅

1953年的六一儿童节,卫岗小学来了一位神秘的嘉宾——陈毅元帅。

面对陈毅的检阅视察,学校从上到下都很重视,事先进行了认真的排练。孩子们听说能看到陈毅,私下里更是乐开了花。

陈毅元帅1953年6月1日,来视察子弟学校教导工作成绩展.png

1953年6月1日,陈毅来学校视察

检阅仪式放在了开阔的大操场上,孩子们的队列在中间,老师和校长分别在两侧。检阅时,孩子们甩着小胳膊,迈正步喊着口号,像极了一名名真正的战士。

看着精神抖擞的孩子们,陈毅很是高兴,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但在随后的讲话中却提出了批评。他表示,家长们不应该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不管了,应该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学校需要进一步重视教学工作。

“希望你们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努力学好学科知识,将来建设新中国。”多年后,很多学生仍记得陈毅的这句教诲。

毕业合照.png

卫岗小学的学生毕业照

后来,中共中央担心设置子弟学校会使干部子女脱离群众,逐渐就要求各子弟学校面向社会招生,或者交由地方教育局办学。

一直到1964年撤校,卫岗小学都是新中国第一批“红孩子”成长的沃土,烈士的后代、将军的儿女,未来的接班人,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成长记忆。

       参考资料:《在卫岗小学的特殊生活》

                        《一个真实的南京军区卫岗小学》岗小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