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英雄张一郎

发布时间:2020-12-10 14:53 来源:南京党史 收藏

  小锅子,张一郎

  生在沙河小村庄

  天生一副好模样

  小时没爹离了娘

  小锅子,张一郎

  日本军官喜欢上

  收他为儿在身旁

  险些上了鬼子当

  小锅子,张一郎

  逐渐长大猛觉醒

  逃离虎口拿起枪

  专打日伪狗豺狼

  小锅子,张一郎

  担任游击小组长

  掩护战友献生命

  他是溧水好儿郎

  当你听了这儿歌,不禁要问:这张一郎到底是哪里人氏?何许人物?他又有哪些动人事迹呢?

  一

  张一郎的名字在溧水这块土地上,特别是在沙河一带,是那么响亮。

  沙河村位于溧水城区的西面,坐落在胭脂河与秦淮河交汇处。这里土地肥沃,地势高低不平,是典型的丘陵地貌。胭脂河水源源不断流向秦淮河经长江流入大海,河两岸的茂密树林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百姓世代在这块土地上耕作,生生不息,素有勤劳淳朴善良的民风。

  1928年6月,一个男婴在沙河河东村一间草房里呱呱坠地,来到这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男婴刚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正在摆弄灶台上的铁锅,听到刚刚降生的儿子的啼哭声,很是开心,随即就给他取了个乳名叫小锅子。那个年代,国家贫弱,世道混乱,老百姓生活在贫困之中,小锅子家日子过得也很艰难。

  就在小锅子十岁那年,他的父亲张能玉因地方闹匪患丧了性命。母亲带着小锅子陷入了极度困境,生活无着落无保障。小锅子的娘不得不离开河东村到溧水街上去帮工,给有钱人家烧烧洗洗做家务,勉强有口饭吃,她把小锅子托给了小锅子同母异父的哥哥张崇明照料。张崇明将弟弟小锅子送到了沙河初级小学读书,老师给小锅子取了学名叫张崇智。

  谁曾料,小锅子在他哥嫂处托养没有多久,他的嫂嫂因分娩得病去世了,真是命途多舛。

  哥哥张崇明家因此也陷入了困境,他含着泪水对小锅子说:“弟弟呀,现在我也没有办法照顾你了,我想去安徽芜湖那边打工谋生,又不能带你同去。”站在一旁的小锅子眼含泪水,望着无奈的哥哥,懂事地点了点头,又深深低下头,小声地抽泣。哥哥安慰了一下小锅子,抚摸着他的头说道:“我写一封信给你,你去柘塘找我的朋友李金良,请他帮你谋条出路吧。”

  就这样,小锅子来到柘塘镇伪警察所找到了李金良,李金良勉强将小锅子收下。一个十岁的孩子,没有了爹,又离开了娘,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其苦和难可想而知啊。

  二

  话说这小锅子在柘塘伪警察所跟着李金良生活,经常跟着李金良东游西荡。

  1941年下半年的一个上午,日军驻溧水警备队情报主任森夏中尉来到柘塘伪警察所, 看到了李金良身边的小锅子。只见这孩子,浓浓的眉毛,一双眼睛很神气,非常讨喜。森夏向李金良查问了些情况后, 就收留了小锅子,并将小锅子带到溧水县城大东门日军兵营里。这是日本人想利用小锅子年幼无知,从小训练他,让他长大后为日本帝国主义效劳,成为日本在华的鹰犬,达到长期霸占中国的野心,日本鬼子用心何其毒也。

  小锅子人长得机灵,经常在日本军营里转悠,这一来二去,被日军驻溧水警备队队长纪田太郎看中了。纪田太郎把小锅子从森夏那里要了去,收为义子,作为他的干儿子进行培养。纪田太郎就给小锅子取了一个日本名字“衣奇劳”,这是日语“张一郎”的读音,意思是纪田的大儿子。纪田在张一郎身上可下了大功夫,每天教张一郎读日文,经常带着张一郎在日本鬼子的军营里到处走动,久而久之,张一郎也懂得了日语,会说一口熟练的日本话。

  纪田太郎还利用张一郎人小机灵,不为人注意的有利条件,给他发了一张查缉物品的证件,帮鬼子查禁五洋出境的活计,纪田太郎一心想把张一郎培养成日本鬼子的帮凶。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张一郎在日军的兵营中生活的时间长了,人也开始慢慢学坏了。他依仗日本人的势力,在溧水县城里胡作非为,经常抬出他干老子纪田太郎欺负人,周围的人都对他望而生畏,看到他就远远地躲开。于是,城里的老百姓开始恨他,见了张一郎就背后吐唾沫,也不敢随便与之交往,就连汪伪警察也怕他,渐渐地人们就送给张一郎一个诨名:小日本。

  三

  寒往暑来,日子一天天过去,张一郎渐渐长大,开始懂事了。他在日本军营里由于有纪田太郎的保护,过着无忧的生活。但他住在日军兵营里,到天晚时分,经常听到城外阵阵枪炮声响起,他也感到害怕,有时甚至做噩梦,心惊肉跳。平时,张一郎经常听人说,城外四周到处都有抗日的新四军,新四军还有两本红黑账簿,是专门记载像他这样为日本人做事的人的账,红簿子上记的是为老百姓做了好事的积德账,黑簿子记的是坑害老百姓做坏事的索命账。一个人坏事做多了,黑簿子上索命账条数就增加,记到一定数量时,新四军就要来跟他算总账,到了那一天就让其小命归天。他还常常听人说,新四军本领大,神出鬼没, 来无影、去无踪, 经常除掉一些跟在日本人后面做坏事的汉奸。张一郎听到这些传说,胆战心惊,觉得跟着日本人过日子,背上“汉奸”这个臭名要被人骂一辈子。张一郎开始不安、迷惘。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想与小鬼子在一起生活,要设法离开日本人,可自己又能到哪里去混日子呢?张一郎心里开始不平静,尤其是当他看到日本鬼子对中国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心中更不是个滋味。

  1943年6月的一天,纪田太郎丢了一大笔特务经费,就怀疑是张一郎偷的,因为张一郎整天与纪田太郎生活在一起呀。

  这天,纪田太郎凶相毕露,露出了杀人本性,恶狠狠地对张一郎说:“这笔钱若不交出来,就要‘死啦死啦’的。”

  这下张一郎急了,他心事重重。他实在是没有拿那笔钱, 但又有谁能替他作证呢?他着急了,更害怕了,这时,他脑海中一下子出现了往日亲眼看见日本兵随意凶残杀害中国人的残酷情景:那几个日本鬼子对着手无寸铁的无辜中国百姓练习刺刀那老虎凳刑具上被铁链绑着平日里对纪田太郎忠心耿耿的汉奸被暴打;那烧红了的烙铁烙在人身上,冒出青烟,发出刺鼻的臭味;几个日本兵侮辱一个中国女人……他对日本人肆意杀害中国人的行为感到非常愤慨!现在纪田太郎冤枉他偷了钱,他到哪里去找这笔钱呢?如若找不到这笔钱,纪田太郎就要对他下毒手,怎么办?张一郎思前想后,他不能等死,为了自己的生存出路,只有去投奔抗日的新四军游击队。

  他人虽小,但头脑灵活,也颇有心机。晚上,乘着日本鬼子不注意之时,张一郎机警地偷了一支三八大盖和一些子弹,在天黑的时候,悄悄地爬上城墙,用绳子滑了下去,越过护城河。在漆黑的夜晚,他深一脚浅一脚地摸到了横山县亭山乡李在凤村,投奔了新四军游击小组。

  四

  话说这张一郎逃出了日本军营,来到溧水城西的李在凤村,要求加入新四军游击队,一起打鬼子,杀汉奸。新四军游击小组组长谢应凤看到张一郎带了一支三八大盖来投诚,先是对他表示欢迎,但他心里还有许多疑虑:张一郎来加入新四军是真是假探不到底。一些队员也七嘴八舌地说:“他是鬼子头目的干儿子,对他可要提防一点。”谢应凤不敢擅自作主,就把张一郎连人带枪送到了铜山区公所。

  张一郎自己也意识到他在日本军营里的种种行为,在当地老百姓中造成的坏影响,短时间内不能挽回,便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要重新做人。于是他就向组织提出要求,让他带着这支三八大盖去伏击敌人。分管亭山地区工作的副区长高佩清和区长助理徐芒同意了张一郎的请求,同时布置通讯员周久元留心观察张一郎的行动。

  就这样,张一郎真正开始了打日寇除汉奸的革命生涯。

  有一次,张一郎埋伏在乌山镇东边的公路旁,碰巧那天有几个汪伪军从溧水县城到乌山去骚扰百姓经过这里。躲在远处监视张一郎行动的周久元还以为是张一郎约他们来这里接头的呢。正在他估猜之时,只见张一郎一连打了几枪击伤了3个伪军。伪军以为遇上了新四军部队, 吓得魂不附体,拼命往县城逃窜,有个伪军还丢下一支长枪,张一郎将这支长枪背回到区里。周久元向区委领导汇报了自己亲眼所见的情况,并说:“张一郎够种,有胆量,他一个人打倒3个伪军, 还缴获了一支长枪。”打这儿起,同志们对他的看法逐渐有了改变,张一郎坚定地走上了打鬼子杀汉奸的道路。

  1944年春,亭山区政权已经建立,当时区里将周敦明、薛林、张一郎等八九个人组建成沙河游击小组,由于张一郎熟悉日伪情况,而且胆大有谋,大家也信任他,公推他担任组长。在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张一郎进步很快,他带领沙河游击小组积极开展抗日锄奸活动。

  汪伪亭淮乡自卫团长严泽涛,死心塌地地跟着日本人与新四军作对,亭山区委决定要治一治他,就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了沙河游击小组。

  1944年3月的一天夜里,张一郎带了吴顺喜等几个队员,直接闯进严家大院,张一郎嘴里喊着:“干爷,我有几担米被你的兄弟们拦在王家庄,烦你去处理下。”严泽涛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时,几个游击队员将严泽涛的手一架,捆了起来。张一郎用手榴弹木柄抵住他的脊梁骨, 命令他:“不许作声,跟我们走一趟,若要反抗,我就打死你。”严泽涛害怕背后“枪口”里射出“子弹”来,只好乖乖地跟着他们走。张一郎把严泽涛押到亭山区委,将其交给了区委领导处置,出色地完成了区委交给的光荣任务。

  有一次, 张一郎率领游击小组在孙家圩活动,碰巧遇到石湫大圩东伪自卫团长端乐福,端乐福不知道张一郎已投奔新四军,还以为他仍然是纪田太郎的干儿子,继续在为日本人效劳,就大献殷勤,点头哈腰,递烟讨好,表示要请张一郎今后有机会带他去见纪田太郎。张一郎立即吩咐游击队员把端乐福绑起来带走。端乐福大吃一惊:“都是自己人,何必这样呢!”张一郎说:“谁跟你是自己人,你一点中国人的骨气都没有!”端乐福说:“你不是纪田太君的干儿子吗?你、你……”张一郎愤怒地回答:“纪田的干儿子早已死啦,我们是抗日的新四军。”端乐福一听“新四军”三字,吓得身子就像筛糠一样抖了起来,瘫在地上不肯往前走,并随即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块鸦片土,塞进嘴里想自杀。张一郎命令端乐福把烟土吐出来,他不肯吐,张一郎就用刺刀撬他的嘴,迫使他把烟土吐了出来。

  张一郎将端乐福押到区委,交给区里处理。端乐福乖乖地交出了他所掌握的8支长枪、4支短枪、2000发子弹和数十把大刀,充实了横山县亭山区抗日游击队的武器装备。

  张一郎成长很快,他机智勇敢,多次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有一次区委交给他一个任务——送信警告驻溧水县城伪军马队长、警察大队的赵副队长等人。为完成任务,张一郎身带武器,化装进城,利用四月初一溧水县城赶庙会之际,他闯进伪军马队长家,把信留在那里。后又转到号称英姑娘的周秀梅处,要她将信分别转给她的干儿子、警察大队的赵金福和周庆荣等人,英姑娘见到他,连连称是,不敢怠慢。

  家住施家拐的临淮乡伪乡长董老四和家住岗头李小彭村的团山乡伪乡长葛老五,依仗敌伪的势力,抗缴救国公粮,与抗日民主政权为敌。区委根据除奸肃特的要求,指派张一郎这个游击小组去执行,把他们逮捕归案,张一郎率游击小组在秦淮河边郁家村将他们抓获,并经批准处决。这对溧水县城附近的伪乡长、伪保长震慑很大。

  1944年初冬的一个夜晚,张一郎率游击小组协助亭山区乡干部在李在凤村汤老五家搞田亩登记,突然一小队日伪军赶来包围,幸亏事先被游击队员发现,及时撤出村外避免了损失。事后,张一郎察觉到定有坏人告密,经查实,是伪区长朱纯六的叔叔朱顺凤所为,报经上级批准,张一郎带领游击小组,守候了几个夜晚,终于把朱顺凤抓住, 问实口供后,处决了这个坏蛋,以示对汉奸的惩处,对伪区长朱纯六也是一次严重警告。

  张一郎在溧水县城周边地区的抗日除奸活动,引起了日本鬼子的憎恨,汉奸伪军听到张一郎的名字,顿感胆寒。张一郎的抗日行动深得百姓称赞。敌人多次想要抓他,苦于没有得手的机会,于是布置众多便衣特务,探听张一郎游击小组的行踪。

  五

  1944年12月25日,天气阴沉沉灰蒙蒙的,西北风不停地刮着。在这个季节,老百姓已经忙完了田里的农活,大多在家闲着。张一郎带着部分游击队员,来到了沙河村这一带,走村串户,动员群众参加游击队、新四军,拿起枪杆子,消灭日本鬼子和汉奸,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张一郎还打算乘此机会,接应沙河东边的伪警察曹小筛子等来投诚。

  张一郎带着游击队员在村里忙开了。“我们都是中国人,不能做亡国奴”“我们要拿起枪,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他与百姓交谈,做工作说道理。张一郎这么一露面, 谁曾想被便衣特务发现了,特务许有信随即派了手下徐学连进城,向特务头子周益明报告了张一郎在沙河的情况。周益明当即报告了日军溧水警备队,日伪随即出动了70多人,兵分3路,一路由南山头到朱家宕,一路由沙河到下思桥,一路从天生桥到五里桥,把这几个村庄团团围住,撒开了一张围捕张一郎的大网。

  张一郎和队员吴顺喜、薛林等人刚从沙河来到下思桥,饭后准备小歇。突然听到有个农民放声高喊:“鬼子来了,快跑!”这时村上的人纷纷逃离。天气越来越冷,北风渐渐地大了起来。下思桥村那里地形比较复杂,周围高高低低,到处是灌木丛,村西边有秦淮河流过,河上有座桥,河边还有渡船可以过河。张一郎和游击队员们只要过了河就可以避开敌人的包围,完全可以突破敌人的包围圈。但是,张一郎没有这么做,他果断地说:“我们手上的武器不是吃素的, 敌人上来我们就打,一定要掩护村里群众安全转移。”他指挥薛林等几个队员往太平桥方向冲,钻到日伪军背后打破敌人的包围。其余队员往西撤,张一郎和吴顺喜坚持在原地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群众和其余队员转移。群众安全转移了,他俩才开始边打边撤。

  天越来越暗,风呼呼地吹。张一郎在越过一条高田埂时,身子一晃,感觉失去了平衡,他挂彩倒在了田埂边上。吴顺喜弯腰问他:“怎么了?”张一郎说:“我已挂花了,大腿中弹,不能跑了,你把我的枪带走, 我用手榴弹掩护你,你赶快突围吧! ”吴顺喜哪能丢下战友不问,一个劲地要背他走。张一郎坚决不让,命令他快走。就在这时,离他们只有几十步远的几个日伪军追赶过来,号叫着:“快缴枪, 你们被包围啦!”吴顺喜大喊:“你们来吧!”端起枪朝敌人连发几枪,把这几个怕死的伪军吓退了,吴顺喜还要背着张一郎一同撤走,张一郎执意不肯,大声命令他:“你把我放下,带上我的枪,走!赶快撤!”吴顺喜只好含泪离开张一郎,边撤边向猛追过来的敌人反击,终于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安全撤离。

  寒风越刮越大,老天下起了小雨,不远处的林子里,有几只鸟噗噗地飞起,发出了几声凄惨的叫声。这时的张一郎,无力地倒在了低洼的田埂边。他的枪给了战友,手榴弹用尽,最终被敌人抓住。

  日伪军抓到张一郎后,就对他威逼利诱,要他去向纪田太郎认个错,纪田太郎可能会饶他不死。

  张一郎宁死不屈,并用日语怒骂日本兵:“你们这些狗强盗,中国人不会放过你们!你们这些日本鬼子,终有一天会滚出中国去!”“你们这些汉奸走狗,不打鬼子助东洋,你们会有报应的!”张一郎骂得鬼子哇哇叫唤,骂得伪军低下了头。这些被骂得暴怒的鬼子,用刺刀将张一郎活活戳死,一个16岁的少年就这样躺在了殷红的血泊之中。

  张一郎牺牲后,细心的人发现他腿上中了3枪,上身有23个刺刀窟窿,还发现他左臂上刺了“坚决跟新四军革命到底”10个醒目的字。年仅16岁的张一郎,怀着坚定的抗日意志, 走向了生命的光辉顶点。

  他牺牲后,张一郎的遗体被当地群众抬到亭山区公所,在那里,区里为他隆重召开了追悼会,纪念这位年轻勇敢的抗日战士, 并把烈士的遗体安葬在曹村的石山上。并公议把他生前所在的沙河游击小组命名为“一郎游击小组”,以表示对这位年轻勇敢的抗日战士的纪念。

  不久,战地记者卢沙将张一郎传奇的抗日故事撰写成《一郎不死》一文,1945年3月25日,这篇文章刊印在新四军苏浙军区政治部出版的《苏南报》上。

  从此,张一郎在溧水人民群众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形象。他的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

  小锅子,张一郎

  一心专打日伪狼

  光荣献上年轻命

  他是溧水好儿郎

  ……

  来源:《溧水红色故事》/ 南京市溧水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共南京市溧水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著

【责任编辑:赵雅琦】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用户留声


我要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