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下半年,我在溧水一所联办中学当教师,经常在早上或黄昏时,看到有一位老者,从我教室门前经过,有时他还停留一下。我看他有点疲惫时,就给他倒杯开水。他投以感谢的目光,笑笑说道:“小伙子,谢谢!你们现在真好呀,在教室里教书学习真是幸福哦。”
我问他:“老人家,你是哪里人呀?”
“我家是孔镇垾泽村的,在孔镇公社粮管所坟上粮库上班。”他笑呵呵地答道。
老人个子不高,深邃的目光里充满睿智,喜欢与人交流,总是笑嘻嘻的,很和善,平易近人。听他这么介绍,我忽然想起了什么。垾泽村的,在坟上粮库工作,莫非是他?
我就又问他:“老人家,您贵姓?”
“我姓张。”他笑了笑说道。
我有点激动地问:“您姓张?是不是叫张彦松?”
他很平静地说道:“我就是张彦松,现在在孔镇公社粮管所,被分在坟上粮库工作,天天步行上下班。途中走累了,在你们学校休息下。”
我听后突然感到一阵惊喜。原来他就是张彦松!这个名字我早就听说过,可就是未见过这个人的面,也不曾了解他。张彦松的名字在孔镇可是如雷贯耳,他是一位老革命,一位共产党的老地下工作者,他的平凡人生充满传奇。
张贴传单
垾泽村位于孔镇集镇东北方向,不足两里地。这个村庄地理位置特殊,水系发达。村东北边有一片很大的水滩,水滩上长满了芦苇、蒿草。中间有条河,河水流入三叉河,又经陡门圩、破圩、陈家圩流入新桥河、石臼湖。这个村庄离集镇很近,水陆交通发达,村民们世代在这里耕种繁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1922年11月2日,张彦松在村里出生了。那个年代,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更是贫穷。张彦松家也是一样,饱尝了苦难艰辛。特别是1937年日本鬼子轰炸并侵占溧水后,孔镇也成了日本鬼子的据点,垾泽村也是日本鬼子经常出没的地方。所有这一切,印在了少年时代的张彦松心里。
1939年11月的一个晚上,垾泽村里静悄悄的,只有阵阵轻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声响。一轮弯月挂在天空,月光洒在大地上,有了一些光亮。垾泽村的村民张登林家里充满了生机,显得很热闹,一群人正在这里召开着党支部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张康祥、张彦明、张彦祥、张彦根、张文斌、张文佃、张彦松,还有上级党组织派来的领导阮醒中。就在这次大会上,张彦松经张康祥、张彦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支部大会上,阮醒中当场宣布张彦松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张彦松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0年,张彦松担任了党小组长,不久,他被上级党组织调到党训班培训学习。培训班地址在孔镇沙岗的小朱村前的学堂庵里。为期7天的培训结束后,上级党组织领导张真找张彦松谈话,指派张彦松回原地,带领并发动贫苦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民主反霸、扩军支前等工作。
1942年下半年的一天晚上,地下党员张文斌将十几张抗日传单送给了张彦松,并对张彦松说:“彦松,你一定要将这些传单张贴到孔镇街上,做好抗日宣传,进一步唤醒抗日民众。”
张彦松接过传单说了声:“好的,一定完成组织交给我的任务!”
张文斌又叮嘱了一声:“注意隐蔽,千万不能暴露自己呀。”
第二天鸡叫头遍,张彦松把传单和自己冲好的面糊放到了菜篮子底下。他拎着一篮子菜,以上街卖菜为由,从孔镇街背面进入街区,利索地往街上的豆腐店、茶馆、商店等墙上贴了传单。当时国民党溧水县第五区区长张承泉家就在孔镇街上,张彦松机警地往张承泉家大院门缝里塞进了两张传单。
张彦松贴完传单回家后,天还没有亮。他在家吃了早饭后,又拎了菜篮子上街探听动向,发现这次贴的传单轰动性很大,街头巷尾来来往往的百姓很多,他们三五成群,窃窃私语,似乎在说,昨晚街上来了新四军……再看看贴的传单全部被撕了,敌人在街上到处搜查。时隔两天,国民党张保长、张区长挨村开会,追查贴标语的人,但因找不到线索和证据,只好不了了之。张彦松这次顺利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地方党组织的表扬。
护送干部
1943年4月,苏南反顽战役后,新四军主力部队主动撤出溧水,国民党顽军趁机占领溧水抗日根据地新桥中心区,实行“清剿”。一天,张彦松、张文斌、张彦根等人发现国民党顽军五十二师的大队人马到了孔镇街上,开始安营扎寨。垾泽村离孔镇非常近,为了保护正在村里开展民运工作的上级领导董珍同志的安全,村党支部书记张彦松决定亲自和张彦根护送董珍安全转移。
董珍,是时任中共溧水县委书记张光的妻子,她受上级委派来孔镇的沙岗、小朱村一带做民运工作。
天黑以后,董珍与张彦松、张彦根等人一道在垾泽村里悄悄出发了。他们不能走大路,不能靠村庄,只能摸着黑,在麦田里或油菜地里猫着腰走,认准向北的方向走,一路经过傅家、圩角里陈家,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不停地走,有时还要停下来看看听听周围的动静。
深夜了,他们走过了几个村庄与田冲,来到了新桥河边的一个渡口。张彦松对张彦根说:“彦根,你和董珍同志先在这里停一下,我前去渡口打探一下情况。”张彦根轻轻应声道:“好!注意安全。”张彦松猫着腰,向渡口走去。他仔细查看了渡口周围的地形,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他们顺利地乘拉绳船渡到新桥乡的枣树巷,再走到圩西埂,又悄悄经过了周庄村。
这圩区的田里真不好走,有点湿,地上还有点滑,他们一路跌跌爬爬,摔倒了,爬起来继续走,有时还要手脚并用爬过高田埂,满身都是泥巴,摔了多少跤记不清了。他们走了14里路程终于赶到了傅家边。
此时,东方开始露出鱼肚色,大地能见到微光。溧水县抗日民主政府警卫连和抗日民主政府蒲塘区大队正在傅家边集结待命,准备向北转移。张彦松、张彦根将董珍同志安全送到区大队,才放心回家。当张彦松他们告别董珍同志回到村里时,天已经亮了。
智传情报
1944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张文斌得知孔镇据点的日寇将要下乡“扫荡”的消息,就将这一情报交给了张彦松,要他立即送出去。当时,垾泽村住了一个连的伪军,只留了村前和村后两条路让百姓进出,哨兵还要对过往行人进行搜身。怎样才能安全地把情报送出去呢?张彦松想了好久好久,抬头看到自家门前放着的粪桶,就计上心来。他就舀了一担粪,把情报纸条藏在粪草把里,将粪草把放在粪桶里的水粪上面,粪不易泼出来,然后挑起粪桶,一步一步慢慢向村外田边走去。
出村时,要经过村前新庙处的哨卡。他挑着粪到了哨卡处,只见哨兵高喊:“站住!”
张彦松挑着满满一担粪就立即站在哨兵跟前。
哨兵上前在他身上上下搜了一番,还掀开了他的衣服,没有发现什么。
见哨兵还在盯着他。张彦松挑着粪担在肩,他微微地晃了几下,桶里的水粪立即散发出很臭的气味。
哨兵捏着鼻子,叫道:“臭,真臭!”
张彦松心中在说:“臭死你们这些狗汉奸!”
然后他就问哨兵:“老总,我可以过去了吗?”
“滚滚,快滚!”那哨兵吼道,就挥挥手让张彦松挑着粪过了哨卡。
张彦松挑着粪担一路向东北走,走到哨兵看不到的地方,急速从粪草把里取出一张纸条,将水粪倒在田里,迅速赶到小朱村,将情报送给地下联络员傅顺贤,张彦松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地下抗日组织因及时得到了张彦松送来的情报,迅速做好了反“扫荡”的防范工作,避免了损失。
1945年10月,新四军北撤过江后,张彦松随即转入地下工作,进行了更为艰苦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彦松被安排在公安五区、粮管所等部门工作,一直到离休。
2005年3月16日,这位老人安详地走了,享年83岁。他66年党龄,一生奋斗不息。张彦松的一生平凡而伟大,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党工作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来源:《溧水红色故事》/ 南京市溧水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共南京市溧水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