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原型 一代战将“王疯子”

发布时间:2019-08-25 10:23 来源:凤凰网江苏

2007年8月25日,第26届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典礼举行,《亮剑》获得飞天奖优秀长篇电视剧一等奖。

剧中主人公李云龙有勇有谋,有血有肉,很多观众都为他打仗的那股“疯”劲动容。

历史上李云龙的原型,就是为新中国成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将军王近山。

王近山

王近山

16岁获称“王疯子”

王近山从大别山的红安县走出,16岁便任连长。年纪虽小,但在面对敌人时,王近山的血液中却流淌着异常的勇猛与果断。

红军时期的王近山

红军时期的王近山

红军时期的一次战斗中,在敌军的炮弹机枪封锁下,山头久攻不克,一拨拨战士冲上去又倒下来。红了眼的王近山带队冲在前方,全然不顾没有掩体的掩护,与敌军展开肉搏。

瞄准一个“大块头”,瘦小的王近山冲上去与其扭打一团,并一同跌落山崖。敌人当场毙命,王近山多处骨折,头也被石头戳伤,昏迷前,他的嘴里还嘟囔着:“又没当成革命烈士。”

经此一役,王近山多了一个伴随他一生的绰号——王疯子。

陈锡联是王近山的老战友、老上级,两人后被称为“二野两朵花”,他曾表示:王近山作战时,每当攻城受阻,他都要亲自冲上去,竖梯子爬上城墙。有时要派六七个警卫员跟着,在他不听劝说时按在战壕上不让动,急得王近山又踢又咬。

1938年,王近山(右)与陈锡联在晋东南合影

1938年,王近山(右)与陈锡联在晋东南合影

在战场之上,“王疯子”之名勇冠三军,闻名遐迩。

赴延安途中打响伏击战

1943年,王近山率团赴延安保卫党中央。行进途中经过山西韩略村,此地每日都有日军装满军用物资的汽车经过,百姓一直苦受骚扰。

“敌人的胸膛已经扑到我们的刺刀上来了,难道我们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看不见,任他们胡作非为吗?”王近山决定利用有利地形打一场速战速决的伏击战,当作保卫延安的热身。

抗日战争时期,部队进行战斗总结,讲话者为王近山

抗日战争时期,部队进行战斗总结,讲话者为王近山

10月24日凌晨时分,战士们提前进入预定埋伏地区,情报获悉将有3辆小汽车和10辆大卡车组成的日军战地观战团经过,该团由从中国各战场抽调的日军“优秀精英”组成。

一连苦等数小时后,日军大摇大摆地往布好的“口袋”里钻去。此地是他们盘踞多年的心脏地带,附近据点密布,因此并未设防。随着作战信号发出,战士们将手榴弹、炸药包齐齐扔了出去。一时间硝烟弥漫,整条路沟变成火沟,如同瓮中之鳖的日军难以招架,慌忙逃窜。

一名日军指挥官集聚十多个鬼子狗急跳墙地欲反扑回来,战士们冲向敌阵,进行了持续一个半小时的激烈战斗,100多名日军全部被歼。待敌机飞临战场上空时,地上只有烧毁的汽车残骸与尸体。

日首冈村宁次听闻精心组织的观战团遭伏,痛心疾首地怒吼:即使再牺牲两个联队也要“吃掉”王近山的队伍。没想到,王近山早已将战士分为三路,趁着夜色挥师西去。

去世后的顾问任命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三大战役结束,战线一下子推进到了长江边上。1949年2月,第二野战军成立,王近山成为第十二军首任军长。从渡江战役,到进军大西南,解放重庆,王近山率领第十二军冲锋在前,所向披靡。

1948年夏,中原野战军部分领导同志:前排右一为钟汉华,中排右起:陈再道、杜义德、刘伯承、陈毅、王近山,后排右一为范朝利、右二为孔庆德

1948年夏,中原野战军部分领导同志:前排右一为钟汉华,中排右起:陈再道、杜义德、刘伯承、陈毅、王近山,后排右一为范朝利、右二为孔庆德

从朝鲜战场归国后,王近山先后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在南京军区任职的日子里,很多领导同志曾经是王近山的下级,但他总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对战士们也尤为亲切。

1970年的一天,王近山回到自己曾经当过团长的老部队,接见排以上干部。在团领导介绍其职务时,他只是摆摆手说:“我只是一个老兵,回来看看大家。”

1974年11月王近山被诊断患上癌症,邓小平明确指示想尽一切办法救治,如有困难就送到北京去。四年之后,死神终于降临。弥留之际,王近山仍在用微弱的声音问道:“敌人打到哪里了?”得到儿子的回答后才放下心来。

在筹备将军的追悼会时,如何称呼将军的头衔让人感到棘手。邓小平看到悼词后,句斟字酌,沉思片刻,提起笔将“副参谋长”四个字圈去,改为“顾问”。1978年5月11日,王近山逝世的次日,中央军委补发任命通知,任命其为南京军区顾问,丧事按大军区领导待遇办理。

李先念为王近山的题词

李先念为王近山的题词

1992年,王近山纪念文集出版,邓小平为文集题写书名,“一代战将”四个字概括了王近山起伏的一生。

参考资料:《王近山故事》

      《开国将军故事》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