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南宋义士杨铁心因反抗金国,最终和妻子双双自杀身亡。
其实南宋时期,南京还真有这样一位“杨铁心”,他就是抗金英雄杨邦乂。
而他就埋葬在雨花台风景区内,如今,在雨花台风景区的东侧有杨邦乂墓外,还保留有杨邦乂剖心处。
为何名字中的“乂”没有那一“丶”呢?是因为他铁骨铮铮,被金人剖腹挖心都不屈服。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完颜宗弼(即金兀术)亲率十万大军,渡过淮河,南下攻宋,史称“搜山检海”。当时,杨邦乂在建康府任通判,属于文官,相当于中央政府派驻地方的官员。金兵围逼建康时,宋将张税、陈邦光竟然丝毫不抵抗,反而打开城门,率领众人投降于金兀术。
一片倒地叩头之下,只有杨邦乂傲然而立,对于眼前毫无气节的同僚他恨得咬牙切齿,随即咬破手指,赫然在衣襟上血书:宁为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金兀术见后对他颇为敬意,便派人去劝降杨邦乂,并许诺官复旧职。杨邦乂听后转身一头撞向墙柱,血流满面,宁愿死也不屈服。
金兀术不甘心,便大设酒宴招待他,杨邦乂见众降将奴颜婢膝的丑行,大声斥责他们屈节失忠,认敌为父。一名降将为了取媚金兵,把纸和笔送到了杨邦乂面前,让他自己选择是死还是活。
杨邦乂面无惧色,大笔一挥,赫然一个大写的“死”字力透纸背。
金兀术走向杨邦乂,还没来得及开口劝降,杨邦乂望着他破口大骂起来。金兀术何时受过如此辱骂,不禁勃然大怒,喝令金兵将杨邦乂斩杀,挖出他的心看看,到底有什么不同。
雨花台二忠祠中的杨邦乂刻像
当金兵双手捧着一颗鲜血淋漓的心,送到庭前,金兀术不看则罢,一看也倒抽一口凉气,谁知杨邦乂的心真的坚硬如铁,竟真有一颗铁心啊!
众人大惊失色,但金兀术仍赞叹杨邦义有骨气,他下令造了一座亭子样的轿子,把铁心放在里面,让两个士兵抬着周游兵营,叫金兵也学习学习这骨气和肝胆。
雨花台“宋忠臣庐陵杨忠襄公剖心处”碑
士兵们抬着铁心从雨花台走到花神庙,途中遇到一条小沟,脚底一打滑,杨邦义的铁心掉进了水沟。士兵慌忙下水去摸,摸了半天也没有摸到,金兀术只得作罢。后来人们在这里修了座桥,为纪念这位可敬的抗金英雄,称这座桥为“铁心桥”,这也是铁心桥的由来。
时至今日,铁心桥仍然是南京的一个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