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14日凌晨,一处叫“葫芦峪”的山谷与往日有所不同。一支新四军部队正埋伏其中,等待着鬼子的到来。
“营长,日军已经上路了。”早上8时许,侦查员赶来报告。
一场伏击战,即将打响。
巧获情报 打响“葫芦峪”伏击战
1940年,苏南茅山抗日根据地军民正处在环境艰苦、战斗频发的反“扫荡”、反摩擦斗争的紧张关头。自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撤离后,坚守苏南茅山斗争的任务,全部落在了二支队和苏南各县抗日武装的肩上。
5月13日,新四军二支队直属队和新四团三营,在副司令员廖海涛的率领下,由句容县的葛村,绕过赤山湖,向赤山脚下的窦家边进发。
廖海涛
赤山地形复杂,群众抗日热情很高,便于部队隐蔽,距离江宁湖熟镇仅15华里。部队在窦家边宿营后,廖海涛司令员便让战士们加强侦察警戒,做好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
就在这一天,三营营长黄玉庭得到了一份情报:明天(即5月14日)日军南甫旅团冈本联队吉田中队要去三岔镇扫荡。
三岔镇位于江宁、句容两县的交界处,西依赤山。黄玉庭在研究过地形图后,将目光聚集到了一处名叫“葫芦峪”的山谷上,这里是通往三岔镇的必经之路。
“此机会难得,只要我军巧伏在这里,速战速决,敌人插翅难飞。”黄玉庭的建议在作战研究会上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会后,大家便分头行动,人人武装整齐,按照预定方案,星夜兼程,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了“葫芦峪”。
收获大捷 新四军首次缴获大炮
上午8时,湖熟镇的日军果然出动了。
营长黄玉庭抑制住内心的兴奋,严肃地对侦查员说:“继续侦察,注意隐蔽,有情况时,用规定的信号联系。”
10点,侦查员发来信号:“日军已临近。”
又过了一会儿,黄玉庭用望远镜搜索敌军情况时,发现崎岖的山道上冒出了日军的行军纵队,敌人越走越近,大摇大摆地好似游山玩水般朝葫芦峪走来。
新四军居高临下,敌人的人马装备尽收眼底。这是一支百余人的纵队,前头由几个伪军探路开道,后面才是扛着日本旗的日本兵。纵队中有一个神气十足的小胡子军官骑着马,不时拿起胸前的望远镜朝眼上一放,口中断断续续地喊着:“快快的,快快的。”
眼见着日军已进入伏击圈,黄玉庭怒吼了一声:“打!”
“啪啪啪,轰轰轰……”刹那间,弹石俱飞,烟雾弥漫,日军完全没有防备,走着的倒下来,骑马的摔下去。
日军狼狈地一边放抢,一边躲藏,才意识到中了埋伏,急忙组织残兵回击,妄图夺路逃生。可他们哪里知道,跑是跑不了了,葫芦峪的出口早已被死死卡住。
地上的日军越倒越多,坡上的枪管越打越热。
黄玉庭怕时间长了会招来敌人的援军,于是传令手下的八连从敌人背后再插一刀。八连连长苏玉旺是个善打硬仗的红军战士,他手端轻机枪,边喊边打,跑在了最前头。
八连战士们如猛虎一般呼啸而下,直扑敌群。正在争夺隘口的日军残兵,被这背后猛然的一击吓坏了,军心大乱。
白刃格斗,势如破竹,不到两个钟头,敌人全被歼灭。
这次伏击战全歼日军吉田中队,缴获敌人全部枪弹、马匹以及一门日本造九二步兵炮。
此战,在新四军军史上又称“赤山之战”。
抗日战争中缴获的日本造九二步兵炮
从日本兵手里缴获大炮,这在新四军还是首次呢!陈毅司令员得知消息后,立即来电祝贺,同时指出,敌人可能要进行报复,部队要提高警惕。
制造假象 主力部队顺利突围
果然,“葫芦峪”伏击战的胜利,震动了南京日伪大本营。战斗后的第三天,日伪大本营纠结了5000多兵力,分成数路,由南京、江宁、溧水、句容等地出动,向新四军抗日根据地袭来。
廖海涛副司令员采取与敌人周旋的战术,且战且撤,但是敌人就像一块狗皮膏药紧追不放,来势汹汹。
廖海涛指挥部队撤离到森林里,决定在这里同敌人干到天黑。森林里地势复杂,一方面便于新四军隐藏,另一方面能够限制敌军骑兵的行动。
日军的骑兵没能看穿新四军的小计策,一直追到了森林里。教导员范钦洪抓住战前的有利时机,给战士们打气:“敌人的骑兵没什么可怕的,在深山密林里发挥不了作用。同志们,瞄准好,敌人进来一个打一个,进来两个打一双。”
不到半个小时,敌人二百多骑兵就被打得晕头转向,再也不敢往前冲了。
“现在已经是下午三点多,我们要和日本人拖时间,等到天黑就是我们的世界了。”廖海涛副司令将战略意图完完全全告诉给了战士们。
为纪念此次战役而建的纪念广场
下午5点多,敌人按捺不住,向森林发起了总攻击。廖海涛抓住空隙,要营长黄玉庭带两个营作掩护,趁敌人立足未稳,发挥我军夜间战斗的特长,用少数兵力制造假象,为大部队突围创造条件。
同时,廖海涛命令大部队分成两路,向溧水西北方向冲出去,然后通过江溧公路到郑村集结。
新四军部队冲出包围时,敌人并未察觉,仍然向森林发起猛攻。又因为晚间视线不佳,造成了自己打自己的局面,伤亡惨重。
这次战争的胜利对新四军和广大群众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当地的群众连连称赞新四军部队打仗真有办法,来了这么多的鬼子,也无法取得胜利!
参考资料:《南京党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