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四届红色故事宣讲大赛决赛圆满完成​

发布时间:2022-08-22 09:32 来源:江苏时代楷模发布厅

1_副本_副本.jpg

8月19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委党史工办、省文旅厅、省广电总台主办,江苏城市频道承办的江苏省第四届红色故事宣讲大赛决赛在南京博物院圆满举行。经过层层选拔的省内优秀讲解员们齐聚决赛舞台。

2_副本.jpg

本次大赛以“讴歌奋斗者,致敬新时代”为主题,宣讲内容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获评的全国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以及江苏时代楷模爱国奉献、拼搏奋斗、逐梦圆梦的故事。

3_副本.jpg

赛前,选手们顶烈日、战高温,实地探访了新时代江苏先进典型人物,深情书写了典型们的故事。决赛现场,选手们再一次用真挚的情感、铿锵的语言,掀起了阵阵“红色浪潮”。观众们领略到了典型人物的风采,也感受到了选手们对讲述对象的崇敬与深情。

专业精神 进无止境

4_副本.jpg

选手们的专业表现体现了本次大赛的高度。通过扎实的走访、娴熟的技巧、真挚的表达,选手们展示了过硬的专业素质。

5_副本.jpg

来自徐州龟山景区的讲解员汤敏讲述的是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的故事。尽管之前这个故事被讲过多次,但汤敏的讲述另辟蹊径,从开山岛“旗杆”的视角来看“守岛英雄”,用拟人化的方式把耳熟能详的故事讲出了新视角。

6_副本.jpg

镇江博物馆的讲解员程晓怡讲述的主人公是全国道德模范、洪泽湖上的邮递员唐真亚。《那人 那船 那湖》的故事从寄邮件开始,到收邮件结束,根据邮递工作的特点串联起唐真亚在水上邮路辛勤工作的点滴,让人感动满满。

覆盖面广  影响深远

7_副本.jpg

全省各行各业选手的参与,充分体现了本次比赛的广度。最年长的选手黄铭已经56岁,他是靖江市烈士陵园的志愿讲解员,也是靖江市文化馆的一名文艺工作者。

8_副本.jpg

年纪最小的选手是南京宁海中学分校的郭尔乐,他只有13岁,喜爱文艺的他从小就参加各种朗诵比赛,他用第二人称的对话方式,讲述了已故的镇江农技专家糜林的故事。

9_副本.jpg

志愿组选手中还有公安干警、法院书记员、企业员工、电视台主持人、大学生等,他们会把这些红色故事带进校园、工厂、社区等地,让“群英谱”在江苏大地广为传播。

深挖细节 新鲜出炉

10_副本.jpg

新鲜详实的故事体现了本次大赛的深度。尽管被讲述的典型人物都经过各大媒体无数轮的挖掘,但是决赛前选手们新一轮扎实采访,不仅更新了他们的最新信息,还寻找到更多不为人知的小故事,丰满了先进典型的形象。

11_副本.jpg

宿北大战遗址公园讲解员李翔宇带来的是盐城师范学院退休教师包斌、陆一军夫妇捐赠巨款资助贫困学生读书的故事——《常愿寒门多学士》,其中多位受助学生的自述,看完让人心潮澎湃,感动无限。

12_副本.jpg

盐城革命烈士陵园朱熙锺在讲述全国道德模范周维忠故事时,加入了他被选派到仪征市经济开发区沿江村兼任第一书记的最新细节。

13_副本.jpg

周恩来纪念馆的讲解员贾茹讲述的主人公是已故的思政老师王强。由于资料较少,贾茹在前期两次探访盐城,最终通过王强爱人——孙卫芳的视角讲述了故事《生命之树常青》。细腻委婉的讲述,哀而不伤,感人至深。

14_副本.jpg

常州三杰纪念馆志愿讲解员、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白丽在宣讲江苏时代楷模、京剧表演艺术家黄孝慈的故事时,以一身素净的戏裙着装,还在背景视频中增加了自己探访江苏省京剧院正在复排《骆驼祥子》的珍贵画面,沉浸式地讲述让人又重新认识了那位“戏比天大”的人民艺术家。

连续举办四届的江苏省红色故事宣讲大赛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红色名片”。

15_副本.jpg

活动当天,很多单位、团体和个人来到现场观摩学习,把大赛当做是一堂生动的“党课”。

16_副本.jpg

选手们还把自己的探访经历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在“江苏时代楷模发布厅”微信公众号开辟的《我和我的故事》选手探访手记专栏进行广泛传播,成为本次大赛的又一亮点。

17_副本.jpg

杨晓兰探访王永红(左)

18_副本.jpg

申易探访陈德风(左)

19_副本.jpg

丁一秀探访丁良浩(右)

20_副本.jpg

赵渝(右一)探访李银江(左一)

决赛还设有知识问答环节,最终根据评分高低,评选出10位金牌专业讲解员和10位金牌志愿讲解员。

21_副本.jpg

评委点评

陆崇马

看完全天的红赛,非常感动。四年前,主办方本着培养一支红色故事宣讲员队伍的目的,开始了江苏省红色故事宣讲大赛。四年后的今天,我感觉这个队伍已经在成长、壮大、接续。

赵丹军

很多选手的表现可圈可点。有选手自我介绍的短片特别提到,希望让更多人走进红色景区,显得真诚自然。有选手在讲述油田工人田明发明创新的时候,使用了道具——压力过载保护器,让人印象很深。

何畏

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讲故事是我们思政教育比较喜欢用的方式,因为它通俗,让人容易接受。“我讲的一定是我信的,我信的一定是我讲的”。希望选手们做到细节和情节的统一、陈情和说理的统一、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统一,更希望这些故事通过网络的传播会影响更多人。

张骏

参加了四次红赛,这一届的主题尤为不同,因为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人物,所以更觉得亲切。“深挖掘、用真情、巧设计”是我对本次红赛的感受。从郁霞秋的花棉袄、唐真亚的修船工具、能听懂树叶讲话的糜林……这些稿件和讲述经过精心打磨,切入点巧妙,这归功于主办方培训、探访的流程设计,也归功于选手的努力,真正走进基层,用脚步丈量了土地。

【责任编辑:吴慧慧】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