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特辑丨周恩来与邓颖超

发布时间:2023-08-22 11:20 来源: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

640.jpg

周恩来和邓颖超在爱情和婚姻中互相扶持、恩爱甚笃,至今都让我们有着美好的遐想和由衷的感叹。

周恩来与邓颖超相识于五四运动时期。当时,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周恩来,在天津学生界已很有名气;而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邓颖超,是“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队长,邓颖超后来在文章中形容“彼此都有印象,是很淡淡的”。有趣的是,周恩来喜欢演话剧,而男生的学校没有女生,所以他就扮演女生,而邓颖超所在的学校没有男生,她穿长袍马褂、戴一顶礼帽,扮演男新闻记者,周恩来还指导她们演话剧。那一年,邓颖超15岁。

640 (1)_副本.jpg


一年后,周恩来到法国去勤工俭学,邓颖超在天津当小学教师。两人鸿雁往来,但仍没有往婚姻那一方面想。1923年,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表明了想与邓颖超结为革命的伴侣。1925年8月8日,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结婚。那时,周恩来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邓颖超是从天津南下来和周恩来完婚的。他们没有仪式、没有满座的高朋。之后,同事和朋友们知道他们结婚后,纷纷嚷着要他们请客,周恩来夫妇就在离住处不远的太平餐馆请了两桌西餐。

640 (2)_副本.jpg

1941年,蒋介石制造了皖南事变。当时周恩来领导的南方局正在国民党政府所在地重庆。为了保证南方局成员的安全,中共中央希望他们撤离。但周恩来决定留下来进行斗争,邓颖超也表示决不离开。她说:“恩来,让我们一起挑起这副重担。”

在危机四伏的日子里,邓颖超成了周恩来最得力的助手。她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将秘密党员的姓名、地址和重要文件的内容,都牢牢记在脑子里,以备急需。

640 (3)_副本.jpg

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邓颖超为六对新人举办过婚礼。在梅园新村纪念馆里,有一块红绸,这是当年鲁明、林冈结为革命伴侣的纪念物。当年,代表团工作环境艰辛、生活也十分艰苦,他们结婚时大家拿不出什么贵重的礼物,邓颖超便让人扯了这块红绸,请德高望重的董老题上了“天作之合”四个字。大家都在红绸上签上了名字,表达了祝福。每当一对新人结合时,周恩来邓颖超都要嘱咐:夫妻之间既是革命同志,又是爱人,应当努力做到“八个互相”。这就是“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助、互让、互谅、互慰”这样才能搞好夫妻关系,才能永远携手前进。周恩来、邓颖超的这八个“互”正是彼此的真实写照。而他们身边的人们也都以他们为榜样,对待感情真挚、认真。

640_副本.png

他们婚后,分开的时间有很多,但周恩来和邓颖超又是浪漫的。周恩来邓颖超的感情从书信中建立,也从书信中延绵。几十年来,每当周恩来邓颖超分别两地之时,山间的红叶、庭院的海棠,都成了他们寄托情思的信物,都会随着信件,飞过千山万水到达对方的手中。1954年,周恩来到广州休养工作,有一天路过当年他们工作和居住过的地方,第二天他就给因病未能同来的妻子写信:“这次没能同来广州,许多同志问到你,我也有时想到你……昨天车过广卫路,发现了广卫楼,快30年了,不能不引起回忆。”

他们将对彼此的一往深情践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乃至去世之后。

1976年周恩来因病去世,临终前,他拉着身边的人的手说:“今天要握握手。你一定要照顾好邓大姐。”1992年,邓颖超去世。根据她生前的嘱托,人们用1976年装盛周恩来骨灰的那个骨灰盒,盛装着邓颖超的骨灰,运到海河,撒在了16年前掬撒周恩来同志骨灰的同一个地方。

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演绎着对彼此的战友之情、伴侣之爱。这情、这爱,缠绵百转、余味无穷……

640 (4).jpg


【责任编辑:吴慧慧】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用户留声


我要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