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校创新思政课堂“圈粉”青年学子

发布时间:2024-03-21 11:06 来源:南京日报

南京高校高质量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创新课堂“圈粉”青年学子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 李花 王怀艳 通讯员 金慧敏 陆慧 朱孔阳 唐小芳

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自由组队,自选角度,登台演讲,同时有同学在台下打分,在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伯平的课堂上,学生从思政课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通过多读多思将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框架。学生们坦言,大家思维各异,经常能碰撞出精彩火花,每节课都像是一场思想盛宴,令人期待。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5年来,南京各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让思政课好评如潮,“圈粉”无数青年学子。

抓住学生关注点,课堂“抬头率”更高了

在主讲“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时,南京大学商学院学生邢玲玉负责介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想要在课堂上精彩呈现,就需要在课前下足功夫,通过查阅资料收集素材,我知道党和国家在工农、国防领域的很多成就。”这样的创新翻转课堂,很受邢玲玉等南大学子的欢迎,他们通过自学自悟,实现理论知识入脑入心。

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提高了,才能更加全身心投入课堂。新时代的中国位于世界强国的行列吗?十年来你感受到了中国的哪些变化?日前,在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的一间教室内,面对思政课教师王亚萍抛出的问题,学生们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讲起,分享社会进步与变化,再结合他们的答案阐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这是王亚萍思政课的“小妙招”。今年春学期,王亚萍主教4个不同专业的班级,结合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学校药学学科特色,王亚萍在课堂上引入药学行业的人物、行情、案例,成功抓住学生关注点,思政课“抬头率”更高了。

在南京师范大学,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磊开设的思政课经常出现“一课难抢”的现象,他作为负责人之一的“形势与政策”课两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选课人数累计75万人次,“上王老师的思政课”是学生们共同的期待。“坚持用最近刚刚发生,引起强烈共鸣的新鲜案例,用学生最关注的时事热点引入课堂,就事论理,浅入深出,先吸引人,打动人,再让他们有所启发。”王磊说,跟学生讲大道理没有人愿意听,先用故事引起人的注意,再去层层推进,课堂效果大大提升,“思政课用真情实感吸引人,用理论魅力去征服学生,他们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课堂上40分钟的精彩呈现往往需要教师在课后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备课,王磊也不例外。这几天,在他的背包里,除了日常办公用品,还放着一本书《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这段时间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我想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下中国企业的发展史,再到课堂给学生们讲讲。”王磊说,通过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关注微博热点等方式,从中挖掘新鲜案例素材,再声情并茂地讲述出来,让课堂更加出彩,学生的“抬头率”自然就高了。

善用社会大课堂,行走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做好思政课教育,要推动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双向发力,内外联动,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宣讲团的一员,2021级硕士研究生丛政把自己走访徐工集团、镇江世业镇的见闻,讲给社区居民和中小学师生听。

“我们既要讲好理论,也要讲好实践经验。”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胡大平认为,做好“大思政”,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带领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发展“第二课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军工记忆”专项实践、国防企业面对面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实地奔赴国防军工单位,采访航空航天工作者,举办“军工记忆”实践团成果展,感悟老一辈国防人的伟大家国情怀和崇高风范。

3月19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商定本学期思政课创新实践将于4月启动,学校部分师生代表将出发前往苏州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盱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等地,重走铁军路,赓续铁军精神,在行走中上好“大思政课”。

“去年,学校师生相继走访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溧高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李巷(红色遗迹遗址群)等地。”该校相关负责人说,在溧水东南部白马镇石头寨李巷村,该校师生们依次参观了陈毅、钟国楚、江渭清等新四军将领的旧居,重温了溧水军民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的抗战事迹,在震撼中感悟到革命先辈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

近年来,金陵科技学院创新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拓宽思政课教学半径,学校带领学生走进南京卫岗乳业集团,感受南京本土企业高质量发展硕果、领悟新时代“三牛”精神;走进高淳区三保村、江宁区黄龙岘、佘村等美丽乡村,沉浸式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辉煌成就。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思政教师组织学生在VR实训室开展实践教学,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让思政课“热起来”“活起来”。

打通教师成长关键路径 最优师资走上思政讲台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师资力量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C919总师吴光辉、AG600总师黄领才、武直-10总师吴希明、北斗导航三号卫星总师陈忠贵……众多两院院士,航空航天领域专家,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出现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爱国奋斗·南航担当”总师思政公开课讲师名单中。5年多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全国率先推出总师思政公开课,邀请两院院士、重大科研团队、航天专家走进校园担任南航思政工作首席专家,分享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和刻苦攻关故事。

“在‘爱国奋斗·南航担当’校友重大科研团队思政课上,C919飞机机体结构集成团队的前辈们向我们道出了研制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展示了航空人永不服输的信念和横刀立马的风采,令我敬佩不已。”一堂课结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学院航空航天类专业2023级本科生徐雨靖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更加意识到自己将要肩负的重大使命。

为培养守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共和国经济卫士”,南京审计大学着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政课堂,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中国红色审计史”,该课程获全省党史学习教育优秀案例。学校思政课教师全员进书院,开展深度思政教育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学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逐步形成了‘三支队伍同讲思政大课’特色育人模式。”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支队伍同讲思政大课”即学校建立校领导、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思政课教师“同备思政课、同上思政课、同听思政课”,“全员育人”新路径持续推动思政课建设呈现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责任编辑:吴慧慧】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