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声声”不息的演出,精彩!

发布时间:2024-06-28 16:05 来源:三江学院

人无信则不立,国无魂则不强。

弘扬革命精神,歌颂家国情怀。

为进一步宣传与弘扬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

“信仰的力量”中国经典名篇朗诵会三江学院专场,

于6月17日晚18点半在三江会堂隆重举办。

朗诵艺术家们齐聚一堂,

深情诵读着红色经典篇目,

为我们呈现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

一起聆听声声绝唱吧!

640_副本.jpg

本次朗诵会由来自江苏省朗诵协会、江苏广电总台的傅国老师主持,他宣布“信仰的力量” 中国经典名篇朗诵会三江学院专场演出正式开始。

640 (1)_副本.jpg

演出伊始,江苏省朗诵协会、和平之声艺术团与三江学院学生代表为我们带来了激情澎湃的组诗《我为祖国读首诗》,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

“他们的呐喊如同一阵阵惊雷,激荡着这昏睡的土地。他们就像一束束火焰,在曲折的道路中蔓延,盛开成五月绚丽的花朵。”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声音,一句句振奋人心的话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青春中国》这首荡气回肠的诗歌,无不透露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令人无比激动与自豪。

640 (3)_副本.jpg

接着,来自江苏省朗诵协会的朗诵艺术家们为我们带来了多人朗诵篇目《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因祖国的过去而哀伤,又为祖国的新生而欢喜,诗人舒婷笔下的这首诗歌基调由惆怅、沉重慢慢转变为清新、明快,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在这一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富含丰富的感情变化与节奏韵律,被台上的朗诵艺术家们演绎得生动形象。“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句重复性的咏叹,也将全诗的情绪推向高潮,抒发出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第一章节 见字如面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中,涌现了多位仁人志士,挥别故土,告别亲人,走上前线,留下一份份真挚感人的家书,它们或柔情似水,或豪情万丈。

640 (5)_副本.jpg

在史砚芬英勇就义前写给弟弟、妹妹的诀别信中提到,“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舍小家为大家的壮举令人敬佩,饱含手足之情的真挚令人动容,陆国蔚老师对感情、语速、音量的精确把握,向我们声情并茂地重温了史砚芬的家书。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第二份家书是赵一曼写给儿子的遗言,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与对信仰的追求。通过潘宵雅老师的深情演绎,我们体会到赵一曼遗憾于未尽母爱的职责,又坚定于视死如归、虽死犹荣的信念,她在生命的最后,用自己的行动给予了儿子最好的爱与教育。

第三份家书是《冷少农写给儿子冷德昌的信》,在信中,冷少农表达了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够继承自己的革命精神,成为一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有志青年。“我之爱你,是望你将来为一极平凡而有能力为一般劳苦民众解决不能解决之各项问题、铲除社会上一切不平等之人物。苍儿!社会之新光在照耀着你,希望你猛进!”王波老师的朗诵,生动地表现了一位父亲的对儿子的感召及对其未来的厚望,意蕴悠长。

第一章节的最后,来自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的青年声乐演员杨嫣为我们带来了经典歌曲《雨花石》。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寄托了雨花石美好的心愿,表达了我们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第二章节 信仰之光

信仰如灯塔,能为失去方向的航船指引方向,它也许只是一句话、一首诗,却能为我们提供前行的方向与动力。这道植根于内心的精神光芒,总会在黎明前的黑暗,穿过夜空,给我们带来希望!

640 (9)_副本.jpg

“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他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郭广平老师朗诵的《我》,仿佛超越时空的限制,将恽代英当时的斗志与抱负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恽代英在生前凭借扎实的文学功底,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诗作,他一生为信仰而奋斗,清贫乐道、舍己为公是恽代英的真实写照。

囚住的是肉体,囚不住的是自由。在戈弋老师的朗诵声中燃烧着无限的激愤,又放射着明澈的光辉,峻烈的正义感,使人永不屈服,超越一切的苦难之上。“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同我一起烧掉了,让我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为革命献身的壮举便向我们展示了,用生命和血写成的诗就是信念!

随着旋律递进,铿锵有力的声音带着我们走进烈火,感受着脚镣下的束缚。这是一封共产党员的“自白书”,乔立生老师用浩然正气的语言力量,讲述着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饱满递进的状态充满着对无耻叛徒的蔑视,用毫无畏惧的姿态面对着的死亡,在嘲讽的大笑声中诉说着“自白”。乔立生老师朗诵着陈然留下的文字,如同将一颗颗钉子把那些信仰的力量声声砸入在场观众的心底。

随后,潘宵雅老师用独特的女性嗓音,个性地流露出了深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还有林间无比温柔的黎明中死去,忧郁的语调仍诉说着对土地的深沉眷恋,源自民族对苦难中的热爱,显得格外动听。

接下来,伴随着激昂的背景音乐,四位朗诵者集体朗诵诗歌《胜利》,层层递进的声音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你只须勇猛的奋斗,就能斩除荆棘、打死豺虎、推翻山岳,迎来属于你的胜利,永远的胜利!”顿时迎来了台下的阵阵掌声。

最后,奋进的旋律带我们走进了祖国的怀抱,“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把光辉融进祖国的星座,只求祖国不会忘记我。在茫茫人海里默默奉献、在无尽的浪花中永远奔腾,只知道祖国不会忘记我。”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的青年声乐演员张海勃用沉稳有力的歌声,唱出了广大祖国人民的心声,亮出了无数生命献给祖国的伟大!

第三章节 红色箴言

什么是英雄?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英雄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每当想起他们,就好像沐浴在明媚的春光里,怀念他们,如同怀念我们的亲人。而今,我们把思念化为一首首的诗歌,在一声声朗读中走进英雄的故事。

640 (15)_副本.jpg

雨花山岗,满园花香,散发着共产党人的芬芳。在两位朗诵者的对声朗诵中,我们了解了丁香和阿乐的革命爱情,在四处奔波、街头呐喊、残酷屠杀中,他们毅然决然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郭广平老师用细腻的话语讲述着在复杂的形势下丁香和阿乐的凄美故事,“新婚五个月后,丁香不幸被捕,此次竟是永别。”“丁香带着腹中3个月的孩子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周媛媛老师的朗诵则令观众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光辉与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年年岁岁岁岁年,丁香花总是如约绽放,最终,这对分别了60年的夫妻,在雨花台团聚了。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你却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一篇邓颖超同志怀念周恩来总理的散文,带着海棠花香,动人又质朴。乔立生老师与陆国蔚老师的合诵让原本一人的独白,好像有了时空回音的震撼。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唯你,我希望有来生。”他们是爱人亦是战友,他们的相爱超越了时代局限,溶化在人民,在同志,在朋友。或许灵魂早已称得上归一,所以无论于任何时空,他们都能相伴彼此永恒。海棠花开,是他们最美的相遇。盛开的海棠花间,是他们并肩共赴山河,是总理那日夜操劳间隙赏花的背影。他们的爱,是人间真情最美的模样,是人类浪漫最暖的极致。

第四章节 相信未来

在一声声饱含深情的诵读中,我们重温了革命先烈们崇高的理想信念,也用信念点亮前行的路,共同展望了美好的明天。

640 (20)_副本.jpg

王波老师对《相信未来》洪亮且掷地有声的朗诵,使其具有丰富的层次感。从一开始的隐隐悲凉,又逐渐拾起希望,到最后高昂又自信的语调,逐层递进着,调动了每位观众的情绪。好似眼前真有一人在攀登,经过万难,终于在实现理想中迸发无限光芒!“相信未来吧,相信那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理想是什么?理想是石、灯、火、路,理想可以万物为载体,理想是古今时空中永恒的那份闪烁。理想时近时远,使你酸辛与欢笑并存。”傅国老师的铿锵诵读,一次次唤起着我们心底那关乎理想的澎湃浪花。理想是获得也是牺牲,坚持理想的路上必然无通途,因为理想不会与庸人相伴。你还记得你的理想吗?

如同刀枪般锋利的文字,在戈弋老师昂扬的歌颂中喷薄而出。杂念、气馁、市侩、庸人、懦夫,都在气宇轩昂中一扫而空。秋风吹不散革命的烈火,只会扬起战士心底的凛然正气,那是深入灵魂的凉爽。永不停止战斗,无所谓老态龙钟,那革命终生的坚定信念,实在让人无比动容。是呐喊、是呼唤、是告诫、是宣誓,那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字字有力如同脉搏的跳动,声声震动着每个人的耳膜。

尾声 我们再出发

640 (23)_副本.jpg

渐渐地,朗诵会也接近了尾声,朗诵艺术家们集聚舞台,他们眼神坚毅、身姿挺拔,抑扬顿挫且包含热忱地朗诵,只为述说那一首歌。

640 (24)_副本.jpg

这首歌流淌于每个中国人的血脉,它是灯火、它是风、是火炬、是清波、是惊雷、是明月。它背后活的灵魂,养育着中华民族这片充满奇迹的土壤。我们当永远铭记这首歌,将其植根于心底。它的名字叫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朗诵会的最后,当旋律渐进,两位声乐演员好似乘着音乐之河的流淌,带领我们驶入那国泰民安的希望花田。中国梦的旗帜飘荡之下,是那青年满载着千年的宏愿,摆脱了冷气,追逐火光步履不停。

千秋大业在这片古老的大地迸发着无限的可能性,这是属于我们每个追梦人的故事,在新时代的号角中,向着那尚未到达的诗和远方,再一次出发!

至此,“信仰的力量”中国经典名篇朗诵会三江学院专场演出顺利落下帷幕,学生代表们与老师们合影留念。

演员介绍(按演出上场先后排序)

陆国蔚:江苏省朗诵协会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广播电视集团主持人、制片人,从事新闻、专题节目播音主持工作三十年。曾主持南京广电新闻、《法制园地》、《周末文艺》、《石城军旅》、《法治现场》等专题节目。

潘霄雅:江苏省朗诵协会会员,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南京电视台《直播南京》首席新闻主播,《学习强国》“强国主播团”主播,参与制作并主持的纪录片《诗行天下》曾被广电总局列为“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重点项目。

杨嫣:国家二级演员,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青年声乐演员,参演歌剧《运之河》荣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歌剧《周恩来》荣获2019年紫金文化艺术节特别奖,音乐会大型交响组歌《大运河畅想》荣获第三届江苏省文华奖文华优秀剧目。

郭广平:江苏省朗诵协会副会长,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戏剧朗诵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电影导演,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副团长;曾获全军电视剧“金星奖”最佳男演员奖,中国话剧“金狮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等。作品有《井冈星火》、《战狼1》、《领袖》、《粟裕大将》、《人间正道是沧桑》等。

戈弋:江苏省朗诵协会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大学教授,江苏省广电界唯一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播音员,创作的百余件播音艺术作品获省、部、国家级专项大奖。

乔立生:江苏省朗诵协会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演员,代表作有《建国大业》、《战地浪漫曲》、《周恩来在重庆》、《国家机密》、《海狼行动》、《走向共和》等。

张海勃: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歌剧团青年男高音声乐演员,曾获江苏省音乐舞蹈戏剧节声乐演唱金奖,长三角地区青年歌手大奖赛美声唱法专业组银奖,第四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歌剧展演金奖、组委会主席奖。

周媛媛:江苏省朗诵协会副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演艺集团艺术生产部主任。曾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提名奖、全国戏剧文化话剧“金狮表演奖”、江苏省紫金艺术节“优秀表演奖”、江苏省文华奖“优秀表演奖”等。

王波:江苏省朗诵协会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导演,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主持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专家特殊津贴,全国听众喜爱的十大小说演播艺术家。

陈菲(总导演):江苏省朗诵协会副秘书长,国家一级导演,江苏省演艺集团导演。九三学社成员,南京艺术学院表演专业学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表导专业硕士。

傅国(总策划):江苏省朗诵协会秘书长,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领读江苏》总制片人、领读召集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全国优秀电视公益节目主持人,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连续两届共青团江苏省委“青春榜样导师”。

微信图片_20240628161441_副本.jpg

活动结束后,还采访了两位观看演出的三江学子,来看看她们的活动体验吧~

在朗诵会之前,我对诗朗诵并没有诸多感受,但参加完这次活动后,我近距离感受到了朗诵的魅力,诸位老师一声声饱满又激情的朗诵声,刷新了我对朗诵的认识,打破了我对诗朗诵的固有印象。原来诗朗诵并不是枯燥、乏味、冗长,而是激情、饱满、简短,使人身临其境的。尤其是第二章节见字如面中,将信句一字一句的诵读出来,仿佛回到红色的过去。惋惜、遗憾、愤怒充斥着我的脑海,置身其中,深深地感受到了红色人生。

——叶同学

通过这次朗诵会,我荣幸地收获了一场听觉“盛宴”。专业的朗诵艺术家们,让我第一次沉浸式感受到了朗诵的魅力,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娓娓道来,我被他们的声音所动容,惊讶于朗诵的形式竟可以如此创新。革命先烈们笔下的一字一句,通过他们的精心演绎,变得那么鲜活,我深深敬佩于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场精彩的演出。同时,身为当代青年,我也意识到自己仍需多多学习红色精神,体会信仰的力量。勇担时代之责,不负韶华,不负盛世!

——许同学

它们是春天里的莺燕,

呢喃着一份守护、一份责任,

它们又是夏日里的清风,

夹带着一份使命、一份担当。

一声声朗诵,

像一股淡淡的暖流,

把你带进那美妙的境界;

一句句吟诵,

是一次心灵的洗涤,

让你在不经意中感悟人生。

【责任编辑:吴慧慧】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